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經濟也得到了不斷提高,因此人們對于道路綠化景觀已經逐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我國的城市建設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僅僅發展的城市的整體建設工藝,同時還可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城市道路上雨水、洪水,加強水資源的收集和循環利用。本文主要從海綿城市理論的相關概述出發,對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進而闡述使用海綿城市理論來進行我國道路景觀設計。
關鍵詞: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海綿城市理論;應用
中圖分類號:U41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29-0221-02
眾所周知,在現階段城市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國民已經對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前期設計的過程中很多工作人員的技術還屬于初級階段,對周圍的環境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就會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的產生。城市中一旦出現了比較惡劣的天氣,例如:余洪災害、水污染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阻礙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出現了一個新型的理論-海綿城市理論,這個理論的出現直接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系統,減少了城市的洪澇災害,更好的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1 海綿城市理論的相關概述
海綿城市主要是協調城鎮化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逐漸的向著以構建人和自然、土地利用、水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為主導的開發理念出發;在實際的使用中通過推行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開發策略,來不斷的恢復被破壞的水生態環境,通過建立起有效減少地表流量的系統來達到提高城市“彈性適應”能力的目的。海綿城市理論的提出,不僅僅改變了我國的環境質量,同時還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的水資源,保證了人們的日常用水量以及工業用水量。因此現階段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合理的應用海綿城市理論,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2 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 截留技術
截留技術,顧名思義就是指通過增加匯水的面積來降低在降雨的過程中雨水形成徑流的速度。通過截留技術不僅僅可以減緩雨水的流動速度,同時還可以減輕雨水的突然增多給市政與水管道帶來的壓力,減輕管道的損壞,保證管道可以長時間的使用。現階段我國想要發展,那么就需要加大我國的工業生產率,生產出一些有價值的商品來加強我國經濟的流通,我國一直都是重工業大國,因此在這個建設中就會環境產生影響,生產中會出現大面積的污水,污水的排放會給人們生存的環境帶來影響同時污染水源,所以在使用截留技術的過程中就可以減輕地表徑流對地面沖刷造成的生態破壞,減少水污染問題。
由上述可以看出這種方式對我國城市化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會經常采用截留技術。這種要從以下的現象出發:第一點就是對于比較寬闊的綠化隔離帶來說,一般使用的都是下沉式的綠地設計,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加快城市的綠色環境建設,同時還能夠帶來很好的綠化景觀和生態凈化的功能[1]。從實際的勘測數據中可以對這種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一般情況下,下沉式綠地的標高設計通常會比兩側的道路路面低5~10cm,這個高度就可以直接讓雨水在路面上進行一個匯集,然后有效的將雨水進行整體的收集。我國現在使用水資源的地方越來越多,因此我國需要通過凈化雨水來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可以有效的實現對于雨水的生態管理。
同時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采用截留技術,不僅僅可以加大我國對于水資源的使用力度,還可以有效的避免了下雨天山于雨水的堆積而造成的交通不便的狀況。一般情況下在遇到雨水天氣,汽車都不敢過快的行駛,因為雨天路滑,一旦汽車行使的速度過快就直接會導致發生交通事故。所以人們為了自身安全的保障,在雨天都會減慢行駛的速到,這種行駛方式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給人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很多問題。因此在城市道路綠化建設中采用截留技術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展。除此之外,我國還可以利用雨水來為植物灌溉提供新的水源。
2.2 促滲技術
促滲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偷稅材料自身的偷稅速率或者是擴大材料之間相銜接的縫隙面積,使雨水能夠下滲到場地的內部。在現階段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人們已經將促滲技術合理的利用,利用這種技術不僅僅增加我國的水資源利用效果,同時還可以在實際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給人們提供行駛上的方便。在現階段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促滲技術主要是被用在綠色街道的設計中,在這個設計理一旦人們遇到下雨的情況,便可以順著透水人行道鋪裝、透水性車行道路下滲到基層和土壤層,這樣便可以很好的保護和收集水資源,將水資源使用在合理的區域。
而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使用促滲技術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在天氣晴朗時,沒有雨水天氣的時候,透水鋪裝和結構層本身的孔隙或者是他們之間的縫隙可以幫助土壤進行通風換氣,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城市熱島效應的產生。一到夏天,城市的溫度就會非常的熱,很多人都沒有辦法適應這個溫度,因此促滲技術的應用就直接給人們帶來涼爽的氣息,從而降低城市中的整體溫度[2]。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使用促滲技術的過程中發現:透水鋪裝主要是應用在市政道路的自行車道、人行道等方面,在面層主要采用的是透水磚,還有就是多孔瀝青的混合資料,這些材料的使用直接給人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而在基層主要使用的就是碎石透水基層,種種材料具有很好的過濾功能的透水功能。
2.3 調蓄技術
調蓄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在初期對雨水進行一些凈化處理措施,利用這種措施便可以暫時的儲存一定量的雨水,通過下滲或者是一些處理方式可以補充水資源或者是對其進行回收利用。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使用調蓄技術,不僅僅可以有效的減少暴雨峰值時的流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雨水的凈化時間,最大程度上減輕徑流的污染。一直以來,我國都是用水大國,不管是人們日常的飲用水還是工業用水,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都是越來越高的。因此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以及工業用水的需求,現階段我國就開始進行回收、凈化雨水。
將雨水進行回收然后加以進化,進而將其可以用在各個方面,有效的保護了我國的水資源。因此現階段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一般人們使用的蓄水方式都是通過濕塘、下沉式綠地、蓄水池等一些雨水管理設施來實現的,主要使用的手段是:在這些設施的下方設置碎石盲溝和滲透管,保證其比綠地標高低5cm,在這樣的高度下雨水一旦出現便可以在綠地內雨水飽和的時候,直接通過滲透管或者是溢流口將多余的雨水排入到市政管道中去[3]。一旦我國某些地區出現干旱少水的情況,便可以利用這些水資源進行緩解干旱,而這些設施內的雨水也可以通過自身的生物凈化過程來實現自身的凈化,還可以保證地下水的清潔。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越來越多的人都對城市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在我國城市建設中引進了海綿城市理論,不僅僅解決了綠化設計中的問題,還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但是在實際的建設中,人們要充分的了解城市建設中應用海綿城市理論出現的問題,例如:融雪劑問題、雨污分流問題,將這些問題采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好,進而遵循海綿城市理論中應當遵循的建設原則,進而有效的增強對城市雨水資源利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斷的優化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進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嵐嵐.淺談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產業,2016(02).
[2]劉 穎.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淺探[J].工程技術,2017(12).
[3]周文琪.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7(12).
收稿日期: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