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為社會不斷發展與城鄉一體化的加速,現今人們更加重視城鄉規劃與生態建筑建設,確保生態保護思維與城鄉規劃之間的充分結合,進而創造一種更加美好和諧的環境,與此同時推動我國的可持續性發展。本文主要對城鄉規劃與生態建筑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闡述生態保護理念對于城鄉規劃的價值意義,并系統地說明生態建筑與城鄉規劃的詳細方案,期望為以后城鄉建設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城鄉規劃;生態建筑;分析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29-0367-02
因為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因而城鄉一體化建設不同于以往停留在表面,現今已經逐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此趨勢在一方面可以明顯提升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而且可以使城鄉的發展變得愈加穩定。這幾年,能夠顯著體會到我國的城鄉建設已經獲得不小成就,無論在經濟發展上或者對于社會文化來說,都具有質的變化。不僅如此,在現代化城鄉規劃過程之中,人們也強化了生態建筑的保護建設力度,重視生態建筑和城鄉規劃之間的有效結合。
1 城鄉規劃概述
對于我國的城鄉發展而言,城鄉規劃地位越來越高,城鄉規劃就是對多種學科進行靈活組合,建設一種同時造福人類以及國家的城鄉形式,促進社會與國家共同發展。城鄉規劃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長久的城鄉規劃過程之中,人們逐漸察覺到城鄉規劃的局限性,因此為了更深入挖掘城鄉規劃價值,應用更加先進的理念已經非常關鍵。在現代人們進行城鄉規劃之時,人們逐步察覺生態建筑在城鄉規劃中的重要性,將生態理念應用到城鄉規劃當中,不僅能夠推動城鄉規劃內容朝著綜合性以及生態性過渡,而且能夠推動社會經濟與生態建筑之間的聯系與發展。
2 生態建筑與城鄉規劃間的重要聯系
城鄉規劃屬于過程非常復雜的一個項目,進行城鄉規劃的時候,既要對城鄉建設自身進行考慮,而且還一定要考慮生態建筑在城鄉規劃中產生的影響。要對城鄉四周環境展開系統性調查分析,而且要有效整合其中資源,進而擴大綠化帶面積為環境保護奉獻力量。針對技術行業的問題而言,也必須盡最大努力與專業人士溝通學習,盡快地處理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夠稱作合格規劃。生態建筑與城鄉規劃之間有緊密聯系。創造一種健康舒適,環境優美型地區。融入大自然進行生活屬于人們長久的夢想,生態建筑建設強調親近自然。若是城鄉規劃中可以對這方面有所意識,就會使滿意度提升。
3 城鄉設計的生態建筑意義
3.1 確保建筑項目滿足城鄉規劃標準
城鄉建設項目屬于城鄉中的關鍵構成,通常都要使用非常長的時間。例如:隨意進行土地用途更改,借助住宅用地建設商業大廈,利用綠地進行住宅以及商業建設,這樣做不僅要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并且也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影響,更有甚者會破壞城鄉整體的布局設計,因此必須對建設項目展開有效控制,對矛盾沖突進行協調,確保建筑項目滿足城鄉標準要求,只有這樣才可以推動城鄉迅速穩定發展。
3.2 依靠建筑項目規劃管理推動城鄉的可持續發展
城鄉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是確保與合理運用自然資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建筑能夠確保城鄉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從而推動人口與生產力的科學布局。
4 城鄉設計規劃之中的生態建筑應用
4.1 環境規劃
生態建筑規劃指的是建筑與地理、生態環境與經濟文化有效結合,對建筑發展造成影響關鍵原因是指技術。而建筑環境設計在現代化建筑當中非常欠缺,反而古代建筑中應用較多。所以要對古代建筑進行觀察分析,要在這些建筑中找到建筑形態和環境的適應性特點。古代人們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會把房屋建筑規劃和生態建筑進行結合,然而經過了社會變革,這種傳統建筑觀念已經逐漸淡化,這使得環境破壞力度也逐漸加強。
4.2 建筑技術和建筑設計的結合
我們必須堅持可持續性發展理念,促使建筑技術朝著生態化的方面不斷發展。建筑規劃設計一定堅持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要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力度,對可再生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針對不可循環能源減少過度使用。要從生態建筑規劃本身出發考慮,進行生態化設計,要將建筑設計、建筑材料、建筑規劃、建筑技術與生態理念有效結合。加強高新科技的開發實現資源節約、可再生能源開發以及環境保護,科學應用建筑可再生資源建設,減少對于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可再生能源之中氫能、核能、生物能、地熱能、海洋能、太陽能以及風能的開發應用,通過它們促進建筑的生態化建設。技術層面同樣要運用生態化手段,依靠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實現生態化。
4.3 建筑物的綠化
既要針對建筑自身設計,且建筑四周環境同樣屬于設計范疇中的。加強環境綠化具有多種優點。綠化可以對建筑環境進行保護,比如:植物綠茵阻擋太陽輻射,而綠色墻體可以吸收反射的熱量,具有溫度調控作用。能夠減少且避免噪音污染問題。另外一種方法為垂直綠化,依照垂直綠化能夠有效處理生態結構的不均衡與高層建筑中能耗過高的問題。
4.4 風環境的設計
沒有對建筑進行合理布局,就會使得住宅區的一些區域氣候惡化。再生風和風環境現已變成規劃人員和建筑人員共同重視的要點。然而可能是外界風環境預測技術依舊不太成熟,建筑人員進行住宅功能設計的時候,會將美觀規劃,建筑物平面布置與空間利用視作設計規劃重點內容,非常少關注建筑空氣流動會對居民造成何種影響。
4.5 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屬于建筑環境調節的最有效經濟的手段,建筑三維空間設置、立面設計以及平面布局都能對自然通風造成很大影響。建筑設計的前期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建筑遭遇的空氣質量以及舒適度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處理,并且不必人們投入更多資金便可以擁有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
4.6 避免熱島現象
建筑四周氣流的流動與建筑四周輻射都能對建筑熱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因為建筑布局安排、密度、材料、設備以及綠地率在內的很多因素影響,建筑外溫度就會出現熱島問題。為了降低熱島效應,合理進行建筑的布局安排,使屋頂得到更加美觀綠化的設置布局就屬于非常關鍵的。
4.7 采光、遮陽以及日照
建筑熱環境會遭受夏季的熱輻射以及太陽的直射影響,與此同時非常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感受。遮陽可以降低室內熱輻射量以及太陽的直射幅度。其中比較有效的手段是與本地自然環境的條件結合,借助于精確計算,對單體住宅和建筑布局之間的采光、遮陽以及日照進行分析,分析能否滿足日照以及遮陽的要求標準。
4.8 進行噪音與污染的控制設計
進行生態建筑設計的時候,防噪音系統規劃非常關鍵。與此同時也需要提高污染控制重視度。要對綠化片區進行合理安排,確保建筑物外界的氣體流動,而這樣能夠優化室內空氣質量。初期開展生態建筑設計之時,設計人員一定要對工程場地展開調研,分析本地環境污染和噪聲是否滿足相關標準,如果不符合相關要求,便必須制定合理有效方法優化建筑外界環境。例如在噪聲污染嚴重地區,能夠借助于雙層玻璃控制噪聲污染,與此同時還不會影響到自然通風。
4.9 太陽能的開發利用
太陽能的熱水技術屬于太陽能產業發展中最快的,主要指的是人們日常的太陽能熱水器。其次,也建設了相關的太陽能空調示范項目,太陽能的光輻發電依舊處于起步階段。太陽能熱水器由于制造成本較低,且操作便捷的優勢得到人們的推崇應用,建筑人員也把太陽能熱水系統綜合到建筑設計之中,有效減少二次的安裝投入。
5 結束語
生態建筑與城鄉規劃之間有緊密聯系,生態建筑建設對于城鄉規劃來說有關鍵價值,確保城鄉規劃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城鄉設計規劃必須重視生態建筑建設。
參考文獻
[1]趙 節.試論生態建筑在城鄉規劃之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4(13):143~144.
[2]卞淳下.試析鄉規劃的生態建筑建設[J].通訊世界,2014(07):214~215.
[3]錢一侖.小康住宅建筑設計[J].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5.
收稿日期:201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