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多媒體課件已經逐漸走進了普通課堂。文章主要闡述了使用課件教學的一些體會,用課件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貫穿每節課的始終,而且還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課堂;多媒體課件;教學內容;教學程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已經走上現代化的步伐。在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電子白板、班班通等現代化教育設施已經走進每間教室、走進普通課堂,這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活力。多媒體技術集圖形、動畫、聲音、文字于一體,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將更加顯示其巨大的優越性。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學科教學是時代的需要。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參加了課件培訓后,結合自學,筆者有幸學會了制作課件并將其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經過幾年的實踐教學,筆者受益頗多,現將課件教學的主要優點小結如下。
一、創設學習情境,使引課環節更有趣
布魯納曾經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利用課件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思維,使學生樂學、愛學。
例如,筆者曾在網上觀摩過一位數學教師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一開始設計這樣一幅動畫:在一個小山坡上,一只小猴子開著一輛車子正一顛一簸艱難的下坡,一臉痛苦不堪的樣子。同學們被這樣的畫面所吸引,小猴子的憨態引起陣陣哄笑,教師順勢提出問題:小猴子為什么會這樣痛苦?學生馬上盯著畫面找原因,興趣盎然地議論紛紛,最終得出是由于車輪是方形所造成的。教師繼續追問:那么為什么方形做輪胎不好呢?換成什么形狀好呢?這其中蘊含了哪些數學知識?學生開始猜測,此時教師用略帶神秘的表情說道:如果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節課的知識,一定能夠解答這些問題。這段新課的導入,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創設問題情境,提出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造成強烈的懸念,學生疑中生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去。
通過筆者個人的教學經驗,對于“圓的認識”的引課,可以適用于小學生對圓的初步認識,同樣也可以用于九年級第24章“圓”的第1課時的教學,此種淺顯、有趣的引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把認識“圓上各點到定點的距離都等于定長”“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都在同一個網上”這兩條圓的性質更加直觀化、更加形象化。由此可見,教學是相通的,只要能夠成功地把學生引到課堂中來,就是一個好的引課。只要能夠輔助教學的現代化手段,它就是教學的好幫手,這就是運用課件引課的魅力所在。
二、探究知識過程,使教學內容更準確
課堂教學過程的關鍵是讓學生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全部內容再現于課堂,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使難以察覺的事物能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感覺能力可及的范圍之內。
例如,在教學“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加法法則”時,筆者運用課件動畫演示:蝸牛向左走記作“一”,蝸牛先向左走3米,再向左走5米,最后停留在原點左邊8米處,列成算式就是(-3)+(-5)=(-8)。有了動畫的演示,學生對于得到這個算式的思路就更加清晰。
又如,在教學“直角三角形繞直角邊旋轉一周形成圓錐”時,只需要一個動畫演示,就可以把這一抽象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在講解“旋轉”時,什么是旋轉中心?什么是旋轉角?什么是旋轉前后的對應邊?這些都需要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才能把知識點講得更準確。總之,類似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課件成了筆者數學教學的重要武器。
三、及時反饋信息,使教學程序更規范
能否及時處理好教學的反饋與矯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課件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傳授新知識,還可以幫助教師反饋教學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程序。
例如,在講授課堂例題時,運用ppt課件的教學優勢,通過展臺軟件,對學生剛學的知識或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結果進行展示,找出其優、缺點,規范表達,必要時再調整教學程序。每次測驗后,筆者也經常把學生犯的錯誤集錦在課件中,進行有針對性地、有效地正確評價,以共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宏觀強化,對個別問題及時做出微觀指導,從而讓學生加深理解,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自從課件走進筆者的課堂起,筆者的數學課便喚發了無限的生命力,教學成績飛速上升。運用課件教學已經成了筆者教學的重要方式,從簡單的ppt,到整合電子白板,再到音頻、視頻、幾何畫板軟件、flash等的加入,使數學教學不再枯燥乏味,小小的現代化手段已經完全改變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筆者將在這條道路上一直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1]楊愛瓊.淺談PPT課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7).
[2]劉巧艷.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