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回歸本源:我眼中的互聯網金融》
作者:王劍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王劍
CFA持證人,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中國人民大學貨幣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2006年7月開始在銀聯數據擔任投資分析師,負責公司自有資金的投資管理。2011年6月起,先后加盟浙商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從事金融業研究。2018年1月加盟國信證券研究所,擔任金融業首席分析師。
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銀行業及其上下游相關產業鏈,對銀行業務、區域經濟、互聯網金融等領域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與見解,擅長自上而下整理行業分析視角,貫穿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業務層面。
內容簡介:本書從金融學原理出發,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的初衷,從金融業務的本質去理解互聯網金融。選取了互聯網金融原理、支付行業原理、銀行與互聯網的結合、監管的原理等角度,并結合實際案例,深入闡釋互聯網金融業務中隱含的金融學原理,同時也剖析了業務行為偏離原理之后所導致的不當后果。互聯網金融也是金融,不能脫離金融學原理。
互聯網金融,首先是金融,這就是我們不能遺忘的初心。
正如馬云在申請開辦銀行時所說,中國并不缺銀行。同樣,中國也并不缺互聯網金融的書。隨便走進一家書店,書架上有成堆的互聯網金融的書,把各種業界實踐介紹得無比詳盡。畢竟,時至今日,它早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研究成果也已汗牛充棟。所以,馬云想開辦的,是一家不一樣的銀行。而我,想寫一本不一樣的互聯網金融的書。
我曾是一名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主攻方向是金融學與信息科學的交叉結合。2006年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從事金融信息服務業,對一家金融方向的信息技術公司的運營管理有著深刻的認識。2011年,成為券商的一名證券分析師,繼續研究金融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因此,如何在金融業中嵌入最新的信息技術成果,是我長期關注的主題。
人類之所以發明了金融,是因為要用這些技術手段實現資金融資、資源配置,以提升福利。這是金融的初心。實現這一初衷的方法,是遵從金融學的邏輯,幫助實體賺錢,從而從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而不能老想著怎么去賺實體的錢)。當大家都在熱鬧地討論“互聯網+”時,我卻想回到我們開始的地方,回到金融的初心,選取金融的業務和原理作為切入的角度,理解互聯網金融。
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從互聯網金融最受熱捧的2015年前后開始,我開始對這些一度按市夢率估值的互聯網金融進行冷思考。這些思考都基于經典的金融學原理,同時也結合了我長期以來對互聯網行業的觀察,也吸收了我在金融信息服務業的從業經驗。最后,我盡可能客觀地總結出互聯網金融的原理,驚喜地發現它的優勢,但有時也不得不澆澆冷水,反駁一些把互聯網金融捧上天的觀點。
互聯網金融,既不能被“神化”,也不能被“丑化”,需要客觀理性看待。回歸本源,不但是監管的要求,更是互聯網金融該有的成色,也是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由之路。違背了邏輯,輕則損失錢財,重則鋃鐺入獄,而這些悲慘的結局,在偏離邏輯的時刻,便已暗中注定。
最后,我用盡可能通俗平實的語言,把這些思考成果分享給大家,但沒有詳盡地介紹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方方面面,而是專注于業務背后原理的闡述。我對自己行文的要求,就是要讓普羅大眾——包括那些未接受過系統的金融學、經濟學教育的朋友——也能讀懂。所以,所用到的嚴謹的金融學原理,也被我翻譯成了日常語言,但盡量不失嚴謹。這些成果在過去三年多時間里陸續發布在我的個人公眾號“王劍的角度”以及其他媒體上,有些還體現在我各階段的工作成果中,受到讀者謬贊與指正,在此感謝。此次將其集結成書,系統呈現。
感謝一路為我提供專業指導的學校師長、單位領導和同仁、業界專家,以及參考文獻中那些未曾謀面的專家學者。感謝家人支持。
書名:蘇富比的早餐:職業拍賣大師寫給你的藝術啟蒙A-Z
作者:(英) 菲利普·胡克
譯者:程涵 周易
出版社:湛廬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8年9月
內容簡介:當你看到一件藝術品時,先想知道什么?蘇富比高級拍賣師菲利普·胡克告訴你,任何人在觀看一件藝術品時,常問的兩個問題是:我喜歡它嗎?這是誰的作品?而拍賣師則會再加上三個問題:它值多少錢?五到十年后它將值多少錢?如果人們看到它被掛在我家的墻上,他們會怎么看我?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會像拍賣師一樣,直接關心藝術品的價格而非審美價值。
《蘇富比的早餐》揭示了藝術品與金錢之間復雜且微妙的關系,用一個全新的視角窗口,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在本書中你能了解到:西方現代藝術史的發展輪廓;藝術品的普遍性價值規律;藝術品與金錢財富的相互糾纏;藝術家和藝術品世界的八卦趣聞。
書名:《逆勢創業》
作者:(美)丹尼爾·伊森伯格
譯者:張琪
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內容簡介:在《逆勢創業》這本書中,全球著名商學院巴布森學院的創業實踐教授伊森伯格介紹了全球逆勢創業案例,從冰島到以色列、從墨西哥到斯洛文尼亞、從印度到美國、從孟加拉國到巴基斯坦,提出了一個核心的且與眾不同的觀點:創業包含三部分,對非凡價值的認知、創造和捕獲。認識到非凡價值的存在僅僅是一部分,只有加上這個價值的創造和捕獲,才能讓一切完整。而創造并捕獲這種非凡價值的途徑只有調動逆向思維能力,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潛在價值。在某件無價值的東西中找到價值,把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看成是創造新物種的契機,將看似愚蠢的選擇變成明智的選擇,這就是逆勢創業的本質。
《逆勢創業》這本書不僅能引燃一些人心中一直潛伏著的創業野心,激勵一些人跨越那道從好奇或渴望到行動的門檻,還能幫助政策制定者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方案,來支持所在地區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