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探索精神在男女關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有太多沒有結果的愛情始于好奇,止于了解。基于這種認知,我一直覺得穿高中校服和穿婚紗的時候身旁站的是同一個人這種情況一定是臆想——太了解的兩個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就算在一起了,又有什么浪漫可言?
昨天我把這個想法說給一個剛擺了滿月酒的朋友聽。他和結婚三年多的老婆在高中時就認識了。他沉吟了一會兒,說:“兄弟,你說的沒錯,但也不全對。”
“這話怎么講?”我問。
“說實話,太了解彼此的確就沒什么新鮮感了,但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并沒有因為了解而厭倦對方,在一起生活的每一天也沒有覺得是在湊合。你沒有結過婚,體會不到每天早上醒來,身邊的一直是同一個人的那種安心和踏實;更體會不到你和一個人一起經歷了很多,最后仍然走在一起的那種滿足。”
接下來,這個朋友說了更多:“至于新鮮感……記得我倆剛結婚那會兒一起看了部老電影——《初戀50次》,講的就是女主角只有一天的記憶,男主角意識到想要得到女主角的愛情,就必須不斷追求女主角,并讓女主角重新愛上自己。當時我媳婦就跟我說:‘親愛的,我覺得他們好浪漫,以后我們也這樣好不好?如果覺得沒有新鮮感了,就重新換一種方式追求對方怎么樣?’我立刻答應了她,心里想著至少我們比那對情侶幸運多了,我們一直記得一路走來所有難忘的美好。只是一起去創造更多新鮮的美好,這有什么難的?”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們偶爾會同時申請QQ或者微信小號,互相加好友以后,她回娘家,我在自己家,然后假裝不認識對方,重新聊天。有時候我們會一起去參加相親交友活動,假裝不認識對方,重新搭訕,重新追求……雖然聽起來很無聊,但是每次我們都覺得很新奇、很好玩。”
原來還可以這樣啊!很多時候,喜歡一個人并不是因為了解,而是因為想要去了解。與此相對,愛上一個人也不是因為了解,而是因為愿意重新喜歡。(摘自《見過生活凌厲,依然內心向暖》化學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