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旦品類發展勢頭良好,必然引來新的競爭者。因此,要確保自己的品牌地位,就需要參與競爭,不斷成長,引入競爭對手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行并非冤家。
旭日升首先開辟了冰茶的市場,隨后眾多模仿的冰茶產品強化了其市場地位,旭日升也一路壯大,成為當時的茶飲料第一品牌。后來,為了阻擊競爭者,旭日升拋出了冰茶商標的擁有證明。結果,旭日升贏得了官司也失掉了自己品牌的立足根基。
張裕葡萄酒申請注冊了“解百納”商標,并最終獲得了批準,于是張裕要求其他企業停止使用“解百納”一名。其他葡萄酒企業聯名上訴,國家工商局最終判定該商標為張裕獨有,依據是從專業上來看“解百納”并非通用名。
張裕應該為這個結果感到高興嗎?事實上,這是一個糟糕的結果,尤其是對張裕而言。
判定一個名字是否屬于通用名的問題,從專業技術角度分類實際上沒有多少意義,重要的是從顧客心智的角度來看,解百納和冰茶一樣是一個品類名而非品牌名。目前解百納干紅占據國內干紅10%的市場,在獨占這個商標之后,張裕可以獨占這個市場、獲得這10%的份額嗎?我們認為不可能。在強制成為獨一的品牌名后,解百納和冰茶的結局不會有太多的區別。
張裕該如何做才更好呢?我們認為應該借助這場官司大力地傳播自己品類原創者的身份,確保自己在該品類的領先地位,然后放棄該商標,鼓勵更多的企業生產解百納,以此擴大品類影響力,做大這塊蛋糕。
在引入競爭對手方面更加高明的做法是:企業主動推動分化,主動推動內部競爭。當一個品牌占據了某個品類市場的主導份額之后,企業主動推出第二品牌,創造新的機會點,這是領導品牌的最佳方法。
中國國內羽絨服行業的領導企業“波司登”在建立起自己牢固的領導地位以后,接連推出了新的品牌“雪中飛”“康博”“冰潔”。今天“雪中飛”已是中國羽絨服市場的第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