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河南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拍賣。
十多年來,河南省直黨政機關以及省管企業、高校的工作人員上交的2000多件各類有價證券和禮品被拍賣。這些拍品都是來自河南省政府“公務倉”的東西,這次拍賣也是近年來河南官方首次舉行的上繳禮品拍賣活動。
近些年來,不少地方陸續都披露過本地紀檢系統的拍賣情況。不過從這些案例中,能看出一些不同的地域特點。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拍品,也就是公職人員收到的禮品,種類也發生了變化。不要小看這種官方拍賣,有的物品“溢價”相當高,拍出“天價”也不是沒有。
拍賣程序嚴格,特別是“定價”
政府組織的拍賣,程序上十分嚴謹、嚴格,這從各地披露的拍賣過程都可以看出。
拍賣一般由紀檢部門和財政部門共同組織。一個是“出口”,紀檢部門提供“拍品”,也就是公職人員上繳的禮物;一個是“入口”,拍賣的錢最終要進入國庫,由財政負責。
不過,具體拍賣工作得由拍賣公司進行。有的直接委托拍賣公司,也有的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確定拍賣機構。
之后就是為拍品拍照編號、定價、提前展示、組織收取有意競買者的保證金、拍賣等環節。
這些環節中,定價最關鍵,一般都會請專業的評估公司對禮品進行評估。一般而言,各地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競拍,起拍價相對來說比市場價低,但并不意味著“賤賣”。有的拍品現場競爭激烈,成交價很可能接近或高于市場價。
一些物品定價比較穩定,例如購物卡,從各地情況看,一般都按8折起拍,有的7.8折。本次河南拍賣中,一組4張5000元的購物卡,16000元起拍,最終18000元成交。
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本次河南拍賣有的拍品已經十幾年,很多東西已經“落伍”,特別是電子產品,這些產品定價就會格外低,如果流拍,將重新降低起拍價,實在無法拍出便另行處理。
安徽省黃山市曾“吃過虧”。2016年,黃山市曾嘗試拍賣一批市紀委罰沒酒。但在其通告中寫道:未經鑒定的酒,1.01元起拍;已經鑒定的,按物價部門定價起拍。此舉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最終這一充滿爭議的處置被叫停。
想“撿漏”?沒那么容易
將公職人員上繳的物品拍賣,為的是避免資產浪費,最大限度保留其價值,最終上繳國庫,所以想“撿漏”并不容易。
在去年8月湖南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喜歡金器的隆望先后拍下了12件標的,將近17萬元,大部分都是金器。他說,拍下的某些物品的價格超出了理想成交價甚至接近市場價,但沒有遺憾。
2016年7月,在湖南婁底也舉行了一場上繳物品公開拍賣會。拍賣會可以說十分精彩,共設41項標的物,起拍價從800元到20萬元不等。
既有定價就很貴的:現代工筆畫家鄒傳安先生的一幅孔雀圖起拍價定在20萬元人民幣。也有拍出“天價”的,起拍價3000元的一幅茶花圖,經過激烈地爭搶以6萬元價格拍賣成功。
2016年的上海閔行區,一臺全新的蘋果6手機,雖然起拍價只有3000多元,但成交價已與市場價持平。
同時,有些物品是不能參加拍賣的。比如河南明確文物、象牙等法律法規不允許市場交易的禮品不能參加拍賣,將交給相關部門妥善處置。
冬蟲夏草替代名人字畫成拍賣“熱品”
記者注意到,早在199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對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內交往中收受的禮品實行登記制度的規定》。
其中明確要求,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內交往中,不得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饋贈,因各種原因未能拒收的禮品,必須登記上交。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內交往(不含親友之間的交往)中收受的其他禮品,除價值不大的以外,均須登記??梢?,相關規定已經運行超過20年了。
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后,很多都出臺了地方細節。禮品拍賣的歷史也接近20年。
在湖南省拍賣公司總經理袁忠菊接觸禮品拍賣的近20年時間里,拍賣的上繳禮品中,一直堅挺的包括手表、金器、玉器、名人字畫等貴重物品,這些年,禮物種類也發生了變化。
她說,以前感覺品牌手表特別多,特別是勞力士這種頂級品牌,現在大多是普通品牌的手表。另外,過去名人字畫居多,現在略少一些。同時隨著人們養生保健意識加強,冬蟲夏草成了“熱品”,以前是沒有的。
(摘自《北京青年報》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