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現代教學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不僅是推動教學活動開展,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更是教育對新時代教師基本技能的要求之一。《小學數學教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本文淺析如何從課前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高效預習的習慣,以及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學生愛上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25
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學也是一門較為枯燥的課程。如果我們能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的結合,教學勢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該如何在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進行高效預習的習慣
利用教師秘書APP中的班級管理,我們可以布置學生的課前預習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或者獨立完成課程的預習。布置的作業要有針對性,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預習,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視聽也激發了學生對枯燥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從而達到預習的高效率。
例如,《百分數二》的學習,預習的目標要求是:學生能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它在實際中的應用,能夠正確地讀、寫百分數和運用百分數。一直以來學生的預習方法是閱讀課文中的例題,了解百分數的概念,然后掌握解題方法及思路。這是基于文本信息的閱讀。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學生不僅掌握課文中的例題,同時可以在教師提供的課件中多方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比如如何幫媽媽的購物省錢?如何成為小小金融家?這些有游戲成分的預習,學生的參與程度非常高。既達到了單課的高效的預習,又為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學生愛上數學
一堂課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導入是關鍵。好的導入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飽含熱情、激情的走進教學中去。小學生的心理單純,都是容易被打動、被吸引的。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創設出有趣新穎的問題情境,多媒體展現出有趣的視聽,可以立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氣氛高度活躍,從而使學生盡快的進入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速度與路程問題》一課時,先運用Flash播放給學生看國慶閱兵的視頻,和著鏗鏘有力的音樂,視頻中空中戰斗機艦花樣飛行、各種作戰車輛整齊有序勻速行駛、官兵們整齊劃一的步伐,讓學生們止不住的感嘆。在學生的贊嘆聲中,教師設問:“在規定的時間中,官兵們是怎樣完成設定的路程的?飛行員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分機與隊友們的飛機飛行保持步調的協同一致?”這樣的視頻雖然時間短,但是簡潔明了,讓學生快速的了解本課的主題,引發了學生對路程、速讀、時間三者關系進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創設融藝術性、教育性、學科性和科學性為一體,達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有效輔助了小學數學教學。
三、運用信息化教學來攻克教學重點難點
現代化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融合,視聽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都一一的直觀呈現出來,使學生能見其形、聞其聲、入其境,讓學生更準、更快、更深地把握住每一課的教學重難點。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時,教學難點出現在圓柱的側面積中。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圓柱體的圓柱拿下來,將圓柱形象地解剖為平面圖。其次,再拆分出圓柱的頂面和底面,成為兩個直觀的圓形。學生由立體的感知變為形象的平面認知。這樣一來,圓柱抽象的體積就變成了可以直觀理解的平面面積,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學習利用原有的知識儲備就能計算出三個分解圖形的面積。再次,通過側面、底圓的移動、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時配上聲音,加以利用色彩動態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輕松得出“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圓的面積”這一結論,學生輕松愉快地便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四、運用信息化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其教學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化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通過網絡傳輸和呈現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實時、逼真地將生活與數學學習有機地聯系起來,有利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學生最終具有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個課題對學生的能力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利用信息技術,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來發現課題中隱含的問題,并動手解決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他們學會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用演示來驗證學生自主的探索結果,修正他們的操作方法,讓他們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觀點和論述。最后得出自己的學習結論。即完成了數學的教學目標,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能力。
信息技術實現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多向開放、廣泛合作,使數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訓練解題能力的手段,而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奇思妙想的空間,使學生從“學數學”到“做數學”、“玩數學”,最終愛上數學。但是,信息技術也不能過于濫用,教師只有擺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其教學優勢,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金山,孫金華.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