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體育技能差異較大,如果一味的運用傳統(tǒng)的組織方法進行教學,很難解決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這個矛盾。為此,我進行了幾種嘗試性課堂教學改革探討,認為采取分層次教學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中學體育素質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33
為了檢驗分層次教學的效果,我選擇兩個班級作為實驗對象,采取對照手法進行實驗。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身體素質基本情況的測查,以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手冊成績?yōu)橐罁?jù),進行評價及分層分組。教學中實行綜合分類推進和單項分類推進的方法,以促進體育教學效益的提高。
綜合分類推進——按每個學生的體育成績(取素質五項總成績),依據(jù)每個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chǎn)生的原因,制定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進行推進各項都差的學生,一個階段只側重推進2~3項,定期重點調查,分階段側重推進。單項分類推進——按每個學生單項成績分層次確定教學目標,采取分層次教學組織形式,有層次地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實行分層次考核辦法,并根據(jù)課題設計要求,每學期必須測查次年終或期末做次層次調查。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根據(jù)平時自報情況,隨時測驗進行調整。
一、各層次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制定分總體目標、階段目標和課次目標。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根據(jù)體育教材的特點,應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標相結合,力爭使每個學生的目標經(jīng)過努力都能達到。實踐證明,階段目標的確定,在教材的達成度上,第一層次為100%,第二層次為85%,第三層次為60%以上。課次目標的確定,在內(nèi)容方面,好的學生應增加內(nèi)容,中等的完成一個,差的完成兩個中的一個。在完成次數(shù)距離、時間、質量的要求上,應對第一層次提出較高要求,其它層次適當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達標教學是分層次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達標教學應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順序地進行教學。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沖刺要搞好”的原則進行教學,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體能分層的教學組織形式
對實驗班的學生,根據(jù)事先測得數(shù)據(jù),按學生的體能情況分成好、中、差三層。為了便于測驗與分層,我選擇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壘球等五項。按五項之和的總成績?nèi)?80分以上為好,270-375分為中,265分以下為差。這種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一年或一個學期調整一次。
上述分層和分組都是以學生五項總成績劃分的,適用于綜合分類推進。為了更好地實行單項分類推進,根據(jù)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搞一些臨時性的按體能、技術、心理分組教學。如學習山羊分腿騰越,學生按原固定的順序練習幾次后,可能出現(xiàn)能獨立完成的,在老師或同學幫助下完成的。對完不成的,教師可采取彈性分組的方法進行教學,按完成的程度分組教學,各層次還可隨時升降,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益的目的。
三、有層次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技能
1.啟發(fā)誘導。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好嘗試點,設計好問題和練習順序。教學過程中,先與學生一起對問題進行觀察和初步探討,使學生形成認知矛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知識、技能的學習。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擬定適合學生水平的嘗試層次,學生在嘗試過程中一般進行如下幾項活動:觀察教師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溫某些技能,練習體會動作,對所學技術動作進行類比,在練習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提出的問題,達到掌握新知識技術技能的目的。
3.適當練習,強化技能形成。對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教師可配置一些素質練習,對技術性較強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輔助性和誘導性的內(nèi)容,編制好練習順序,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安排練習內(nèi)容必須注意合適的梯度,逐漸增加創(chuàng)造性因素,有時可把某一動作進行適當?shù)囊旌妥兓怪c整個學習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對各層次學生加以區(qū)別對待。
4.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搜集與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如觀察動作提問分析、考核等。通過及時反饋評定結果,有針對性地組織練習。
四、實行分層次考核辦法
考核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成績考核辦法進行。由于分層次后,各層次差異較懸殊,同一標準和內(nèi)容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將考核內(nèi)容和標準進行了調整,內(nèi)容上,高層次學生適當增加難度,而低層次的適當降低難度;標準上,第一層次為75分及格,第二層次為70分及格,第三層次為60分及格。 此外,對身體素質特差的學生還可適當降低標準,如結合課堂學習情況及表現(xiàn)、體質評價增長情況,以達標為主確定考核成績。為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實行每年或每學期進行一次升降層次或組別的制度。
通過分層次教學,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在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運用體育知識技能、自學鍛煉、自控、自我保護、組織競賽和裁判等能力進行詳細測查與比較后,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班學生均高于對照班學生。實踐證明,體育課實行分層次教學,有利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技能,也有利于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增強體質,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能夠充分體現(xiàn)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的教學原則,基本解決了“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時,它又能夠從分層確定教學目標著眼,從實行分層次組織形式入手,注意有層次地傳授知識、技術、技能,針對性強,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益。但在分層次教學中,對教師要求是較高的,所以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操每個學生的體質和體育成績情況,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質。
參考文獻
[1]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陳加廣.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11)
[2]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周金財.甘肅教育. 2018(20)
[3]試論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沈絢麗.華夏教師. 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