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目前我國高職教育與實踐經驗更加豐富、發展歷史更為悠久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還是比較稚嫩的,諸多方面都還處于摸索階段,所以出現問題是難以避免的。從當前的現狀來看,高職漢語教學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加強對這方面問題的改進和解決。本文就高職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職漢語教學;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37
隨著學科本身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相關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導致高職院校在漢語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怎樣才能提高漢語教學的實用性,已經成為現階段高職教育面臨的一大重要難題。
一、高職漢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漢語教學課堂活躍度偏低
當前,我國不少高職院校的漢語教學課堂氛圍都比較壓抑、枯燥,這也是導致高職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的關鍵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少數民族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往往不感興趣,在重要知識點的理解上也還不夠透徹,整個授課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沒有考慮到少數民族學生是否充分參與其中,這就形成了教師一邊講課,少數民族學生一邊在桌下做其他事情的課堂局面,最終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學方法傳統落后
高職漢語教學中所講授的內容涉及到聲調、聲母、韻母等基礎語文知識,這些內容往往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接觸過,對于在國內長大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這些內容可以說十分簡單,這就很容易讓其感到枯燥無味,甚至認為學不學都無所謂,再加上課堂教學方法比較陳舊落后,仍然按照教師一邊講解、板書,少數民族學生一邊做筆記這樣的形式進行,這就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很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最終取得的學習成果也不理想。
(三)少數民族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十分嚴重
在漢語課堂教學中,一些少數民族學生比較勤奮、踏實,參與課堂討論等活動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但還有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往往依賴性很強,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只是一味被動地接收知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未來規劃不同,前者希望通過學好基礎課程,將來好專升本繼續學習深造;后者則認為只有將專業技術學好才能更好地幫助其將來找工作就業,而漢語本身并沒有什么實際的作用,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所以學不學似乎并不重要。如果不能加快高職漢語課程教學的改革步伐,這門課或早或晚都必將被少數民族學生“遺棄”。
(四)漢語教材內容較為片面,缺乏新意
一般來說,漢語教材主要是以修辭、語法、詞匯、文字和語音這五大板塊為主。一方面,教材的內容相對陳舊,課本中所舉的例子往往缺乏時代感,內容體系過于保守,很難充分激發出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大部分市面上的教材在內容上都較為理論化,且難度偏大,缺乏應用性、實踐性的內容。我們都知道,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知識基礎與本科生相比通常要差一些,偏理論化的教材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同時也與高職院校培養實用性人才的目標定位存在出入。
二、高職漢語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出少數民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少數民族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給予其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并適當為其提供課堂表現的機會,使其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從而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例如在進行漢語中語音教學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少數民族學生主動在全班面前進行展示,讓少數民族學生有機會呈現自身的學習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準備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從而讓少數民族學生感受到漢語學習的樂趣所在。
(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要讓少數民族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知識,就必須在課前準備足夠的資源,并積極引入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形成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樣不但能進一步拓展少數民族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促進漢語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當加強對校園數據平臺的建設,使少數民族學生和教師可借助這一平臺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也可在這一平臺上上傳一些微課視頻,讓少數民族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從而彌補課堂教學的缺失。
(三)教師應注重對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
對于漢語的教學來說,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取決于自身,同時也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我國目前的高職漢語課堂教學基本是以教師為主導,少數民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也比較高,所以,教師必須具備更強的能力,要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策略,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進行舉例,從而讓少數民族學生充分感受到漢語學習的魅力,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四)改革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應當結合課程目標,加強對教學內容的調整,突出教學的實用性,將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作為核心。傳統的教材通常是針對漢語言專業的少數民族學生進行編寫的,盡管課程內容比較廣博,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對高職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卻并不一定具備實用價值。因此,必須加強對漢語教學內容的改革,從實踐教學情況來看,語法教學是比較困難的部分,對于高職院校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應將重點放在教會少數民族學生如何運用語法上,讓其通過辨析句子、造句等訓練來實現學以致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搖籃,其在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現階段,大部分國內高職院校在漢語教學上都還存在著教學方法落后、課堂活躍度偏低等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并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改革,此外,教師也必須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專業素質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煊.淺析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困境突圍[J].現代職業教育,2019,(11):148-149.
[2]汪令.高?,F代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商務周刊,2019,(1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