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定義從各個方面影響著教育實踐,初中美術教育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將教學內容側重于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育。山水畫作為中國畫極具代表性的形式,有景有情適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審美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47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因此開展科學合理的美術課程勢在必行。本文詳細介紹了開展美術教育工作的措施,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選擇教學突破口
美術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使學生擁有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審美培養應從審美形態教育和美感教育兩方面入手。 審美形態教育是培養學生對藝術品形態風格的鑒賞能力,美感教育是為學生樹立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最終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審美能力。學習山水畫過程就是在逐步培養滲透審美思想的過程,從不了解山水畫到可以欣賞、領悟畫中的意境,甚至可以自主繪制山水畫,達到創造美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引導輔助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將在學生的學習生活發揮極大正面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充分準備,選擇學生喜愛風格的山水畫進行教學,或者利用多媒體播放影音引起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二)使學生接觸大量畫作
繪畫必不可少的是積累的過程,提供大量的范畫,增加學生的畫作儲備量,學生日后的獨立創作才能得心應手。學校可以通過舉辦美術作品展覽,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讓學生在其中潛移默化的接受藝術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提升審美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藝術來源生活而高于生活,藝術的靈感都找尋于生活小事中。羅丹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從生活瑣事中發現美,創造美也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鍛煉。
(四)強化學生的繪畫能力
創作是展現一個人美術能力的方式,當學生掌握了審美方法,畫作的規律,就應該進入創作階段,在此之前還應該通過大量的臨摹練習,掌握繪畫的運筆方式,調色比例,繪畫技巧等等。教師不應該依照固有的教學模式僅僅傳授學生理論知識,而應在實踐中使學生感悟參透名家創作的思路和在畫作中蘊含的情感。在思考中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更高水平。
(五)樹立正確的藝術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嚴謹的藝術態度決定了學生未來的審美高度。所謂審美,簡單地說,就是感受、領悟客觀事物或現象本身所呈現的美:具體地說,它指的是人在其社會實踐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歷史地發生和建構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系。審美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人的價值觀和對中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態度,使學生的審美方向始終正確。
二、分模塊教學
教師應該分模塊教學,在每一堂課上都有側重點。
第一課,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山水畫的淵源,發展,種類,特點等等,使學生對山水畫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開端。例如在學習《中國山水畫》這一課時,教師要先介紹中國山水畫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現,之后可使學生可以在山水畫的樹石繪畫中體會筆情墨趣,通過觀察思考、比較等得到美,領悟山水畫的藝術美,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畫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對意境營造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是山水畫的靈魂,開始簡單的進行審美欣賞。
第二課,教師可以傳授學生繪畫技巧,使學生基本掌握山水畫的運筆方式,調色比例,繪畫技巧。在課上以《富春山居圖》為例使學生臨摹練習,在練習技法的同時感悟山水畫的意境,使未來達到審美可以轉化成創造力的高度。
第三課,教師應為學生講解山水畫中的構圖之美,教師可以通過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的。
第四課,引導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捕捉美景進行創作。這一方面可以鞏固課堂知識,另一方面在選取素材時學生就在進行審美判斷。
第五課,教師可以對這一整個階段的學習進行概括總結,教師應強調藝術態度,即感受傳統繪畫的魅力,樂于學習與傳承傳統繪畫,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藝術與自然的關系,學習用藝術和自然愉悅心靈、豐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三、結束語
審美的培養不僅在于美術方面,還在于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向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尤其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注意。
參考文獻
[1]謝華文.中國山水畫寫生體系的繼承與發展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1):28-29.
[2]萬玲.論山水畫之位置經營與意境營造[J].四川戲劇,2019(09):183-185.
[3]陳燕.好山好水武夷山——如何讓山水畫走進小學美術課堂[J].名師在線,2019(31):5-6.
[4]蔣志琴.畫學文學化的審美意蘊——以董其昌山水畫理論為例[J].中國文學批評,2019(04):45-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