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更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要想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最優化,就要從能力和興趣入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內容,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選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投入學習過程,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49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加上他們的天性使然,使他們好動、貪玩,再加上他們的基礎知識有限,理解能力相對較差,使他們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方法,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有效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量結合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方法上遵從靈活、生動、幽默的原則,增強教學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我認為,對于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采用有效策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嘗試。
一、有效創設懸念
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給他們設置一些懸念,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心,主動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這種動因和好奇心能促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使學生主動地探索問題,接近知識的根本。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設計各種有懸念的問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比如,在給學生教“時間”這一節的內容時,我就這樣設計了一個懸念“6:60:600”,然后我問學生,“你們看看這三個數該用什么方式將他們用‘=’連接起來?”學生這時又好奇又疑惑,有些同學說這三個數字怎么可能連接起來。這時教師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讓他們看到這三個數字后面的東西,不要只盯著表面,并提示學生:“它們會在什么情況下相等?”這時學生想到了米、分米、厘米,想到了元、角、分等。教師會發現學生的思路是正確的,至少他們想到了單位換算,而不是加減乘除。教師在激勵他們思考方向是正確的同時,再根據教學內容把他們引入“時間”這個概念中來進行思考。這樣學生的思維不但被拉回來,還把他們的注意力圈定在了時間這個概念上,這樣接下來的學習就順理成章了,自然教學效率就得到了保障。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我們知道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的關系,他們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好奇心重,如果方法太枯燥、單一、陳腐,很容易讓學生對數學以及數學課堂產生厭煩的情緒,導致學生成績下滑,學習信心喪失,進而影響教學效率。因此,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要在教學中努力運用一些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成長。再比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對于一些知識內容,只靠教師的講解和說教,學生很難理解,更不要說掌握,這時教師如果能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給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使復雜的、難懂的學習內容通過情境演繹簡單、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就能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甚至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融入教學過程中,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拓寬課外實踐活動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計劃地帶領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空間,讓學生融入生活,融入社會,去了解、發現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實現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同時,也能有效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調查、了解一些生活中和我們聯系非常密切的數學問題,如,去菜市場走走,了解蔬菜、魚、鴨、雞,還有米、面、油的價格,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用一定的錢數嘗試購物,看看付多少,找多少,具體物價又是多少等,從而讓學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數學,掌握學習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在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歸納有效信息,整理相關數據,為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保障,也讓他們了解到生活處處有數學,進而增強了他們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學習的效率,實現了教學要求。
四、創設生活化教學
將生活化和小學數學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的教學理念,已經提出有一段時間了,而教學實踐證明,這種理念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教學成效。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讓學生融入到生動逼真的生活化情境當中,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這一節時,首先,我對學生說道:“大家在中秋節的時候喜不喜歡吃月餅啊?今天我帶了幾個月餅想和大家分享,不過需要按我的步驟來才能吃呀。”然后,我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分一塊月餅,以此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學生通過切月餅,想到了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等分數,同時讓學生通過一個月餅理解了單位“1”的概念。之后,我讓學生在紙上畫了一個大大的月餅,讓學生“切月餅”,將月餅的幾分之幾與其余學生分享,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最后,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了生活中更多使用分數的情境,讓學生明白了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的分數。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很自然地讓學生感受到了分數的存在,使學生明白了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五、結語
總之,新時代的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本著發展學生的目的,為學生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選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積極性入手,全面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當然,真正能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在教學中遵循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素養,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教學觀念和認識,從而在教學中找到更加能優化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淑玲. 小學數學教育中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8).
[2]樊麗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才智(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