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新型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不斷應用,基于“互聯網+”的混合教學將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受時間、地域、空間和人員的限制,真正實現時時學習、泛在學習[1] 。本文深入分析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的現狀,通過剖析阻礙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發展的實際問題,提出“互聯網+”時代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將為職業院校在“互聯網+”時代混合教學模式中走出新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職業院校;“互聯網+” ;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55
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我國“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教學模式逐步建立,其中網絡課程、網絡課件、視頻教學、虛擬教學等新型的教學模式初步型成。基于“互聯網+”時代的混合教學模式從形式、技術、手段、目標、教學評價等方面逐步完成構建。“互聯網+”時代的混合教學模式的出現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新的理念和思路。
一、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現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40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不朽的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保障。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晚,教學機制體制滯后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教學模式改革不徹底等現象依然存在。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雖然數目很多,但是人才培養的技術技能水平不高,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偏低,自主學習能力差,就業后對崗位適應性不強,綜合管理能力也不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應然是以傳統的教育為主,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的習慣,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缺乏工匠精神。在考核方面還是以筆試為主,技能教育沒有得到更高的重視。很難適應今天的“互聯網+”時代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阻礙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發展的實際問題
當前,“互聯網+”時代正在醞釀著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網絡化環境不斷改變,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也日益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需要的培養,新興的“互聯網+”時代混合教學模式隨之產生。
(一)互聯網與當代教育模式的融合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日常教學之中是一個全新的過程,我國教育信息化還處于初級階段,網絡與傳統教育融合還不深入,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需要設計可適應學生主動學習的網絡課程,需要急時錄制和上傳,需要對學生在課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逐一解答,這樣學生才能愛上混合教學。混合式教學是教師通過主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在線學習的有機過程,教師和學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所以現階段與傳統教育的設計和課程的開展融合有一定的難度。
(二)教師和學生的思想理念轉變問題
教育的現代化趨勢迫使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高度融合,而現在的教師和學生在思想觀念上并沒有主動去認可它,而是被動接受。面對教育教學改革沒有熱情,只是為了改革而改革,沒有真正的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的機遇和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建立教育互聯網的生態體系,轉變教師和學生的思想理念已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三)“互聯網+”的新技術應用掌握問題
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物聯網技術已成為從業者必備的一項技能,而現型的各教育機構對互聯網的專業人才、技能的培訓和交流還不夠,對網絡資源建設還不夠豐富,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給予配合解決。
三、關于“互聯網+”時代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的建議
“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院校混合教學模式構建應適應自身發展要求,面對“互聯網+職業教育”改革理念,聚焦教學難點問題,遵循“整體規劃、試點推進、共建共享、邊建邊用”原則[2],以網絡教學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教學內容和方式改革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組織制度創新為保障,以混合課程加快應用為著力點。
(一)注重頂層設計,重構教學體系
“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體系改革應注重頂層設計,首先要建立混合式教學改革專項負責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協調和研究解決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有關重大問題。其次組織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常規管理和服務工作。最后制定混合式教學標準,規范化推進教學改革。將在線教育綜合平臺納入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統一規劃。
(二)建設智能教學環境,需加大資金投入
構建“互聯網+”混合教學平臺需要校網網絡支撐,實現學生泛在學習需要無線網絡全校覆蓋,各高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現有的網絡進行升級改造實現智慧校園。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與企業合建或共建多媒體教室、專業計算機室、云計算教室、移動平板電腦教室、3D和VR仿真教學實訓室和數字化功能實訓室等基礎教學環境,實現“互聯網+”混合教學平臺建設[3]。
(三)開展理論探索,推動教學模式改革
根據學校專業群建設組建“混合教學”模式科研團隊。加強對混合式教學改革關鍵問題的研究和指導。“分方向、分領域、分專題、分專人”開展混合教學研究,成果豐富,推行混合式教學改革。積極組建網絡課程、各類教學資源數據、精品課程等網絡資源,延伸師生教與學的時空。開拓學生的智能視野和智能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智能型綜合競爭力,來不斷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智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加強技能培訓,保障“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推廣
在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混合式教學”,開啟教育教學模式的新征程。人們的學習方式將傳統的被動學習邁向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的泛在學習新生態。 “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針對企業需求和學校自身的專業設置,開發針對不同學習個體的網絡課程、教學方案、課程設置結構等優質教學資源,實現“人人、時時、處處、事事”的個性化教育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校企深度融合發展力。
四、結束語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教育可以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立,堅持知行合一,創新“線上線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建設全面服務、終身學習的人才培養方案和促進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模式,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推送新的智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培培.“互聯網+”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7(31):17-20.
[2] 孫愛武.“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機遇、挑戰與轉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2):34-37.
[3] 聶愛國. 高等院校教學改革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