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語文學科是小學的三門主要學科之一。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目標,只有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概括總結能力都在小學階段打牢了堅實的基礎,他們以后的學習才能夠更加的游刃有余。但是目前由于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原因,部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沒有全面的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本文就探討了一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56
每一個學生都是國家重要的資源,將來都可能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而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基礎學習能力最根本的要素,是小學教育階段在培養學生個性化和綜合能力過程中最需要重視和發展的。[1]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本文提出了以下方法以供參考。
一、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高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豐厚的文學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另外還要了解自己的上課風格與學生學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并且能針對學生情況展開教學。不同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學習能力、智力發展狀況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也有較大的差異,教師應該全面的把握這些差異,根據對學生全面的了解,制定合適的教學設計方案。例如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學生,大腦中抽象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這個時候教師不要強求學生寫出漂亮完整的句子,而應該教授最基本的語文語法知識與更多的常見字詞,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多加練習。總之,一切教學活動都要根據學情而定,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2]
(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托,大部分教師都會根據教材內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是依據教材并不等于局限在教材當中,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設置合理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擴展學生語文知識面的效果。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經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3]教師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以及課堂提問的設計,都需要根據教材以及對學生知識能力的了解,設置得比學生已有的能力區域略高,這樣才能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要求,同時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到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三)及時反思、調整教學設計
人最重要的是具備反思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這一點尤為重要。許多老教師辛辛苦苦地教了一輩子,結果教出來的學生只掌握了一點跟語文教材有關的知識,其他諸如人文素養、概括總結的能力都沒有培養出來,教師對此還毫無察覺。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相互促進的過程,尤其當代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知識更新能力也日新月異。教師需要及時根據學生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在教學結束之后,要及時在備課本上記錄對本節課的反思,思考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活動是否合適,學生的學習情緒是否調動起來。在反思之后也需要及時思考彌補和挽救的方法,并積極落實在后續的教學中去。
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會在這一階段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培養閱讀并且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少中學生無法自主學習并且弄懂考試題目的含義,都是因為小學語文的基礎沒有打勞。因此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教師也不能因為任務較重而對學生實行“填鴨式”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4]
(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普遍注意力不夠集中,孩子的天性是愛玩,學校讓學生坐在教室里規規矩矩地學習一整天,教學效果自然是很難達到的。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計教學活動,如果學生對電視劇比較感興趣,那么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就不要單純的讓學生朗讀課文,可以結合播放一些電視劇的片段,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氛圍。如果學生對于詩歌朗誦更感興趣,那么上課的時候可以增加朗誦的內容。如果學生思維邏輯能力較強,可以設計辯論賽等教學活動,如果學生表現欲旺盛,則可以設計情景劇演出。總之,一切都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前提。學生只有置身于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效果才能更好。
(二)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當代社會,隨著民主與自由的思想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身份地位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果一味地展現過去那種教師主導課堂,高高在上的教學風格,只會導致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主動性不斷下降。當代的小學生也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得到了理解和尊重,教師只有營造輕松、平等、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才能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思維通常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教師對學生體現出足夠的尊重,那一定可以得到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
(三)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教授給學生知識是同等重要的。不少教師只顧著硬塞給學生大量的知識,而忽視了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對于文學經典《西游記》的了解舉例,有些教師直接將自己對于文學經典的理解總結成文字,讓學生背誦,這樣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就可以得到高分。但這種做法忽視了對于學生閱讀經典、歸納提煉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經典或者經典片段,寫一個簡短讀后感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朗讀分享自己的讀后感,其他同學對他的讀后感進行點評。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尤其現在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結論
面對新課標和新時代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的要求,教師應該積極調整教學方案,根據學情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營造平等和諧而且愉快的課堂氛圍,在課后及時進行反思,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海妹.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才智,2018(09):77.
[2]徐宏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5):59+61.
[3]聶春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現代交際,2017(09):152
[4]章珊珊.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