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目的:研究少量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立體定向微創治療效果。方法:選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間醫治的少量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80例)開展研究,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以保守治療為主,研究組以立體定向微創治療為主,比較兩組的血腫排空時間、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住院時間等。結果:研究組的住院時間、血腫排空、日常生活能總優良率都優于對照組(Plt;0.05)。結論:于少量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中使用立體定向微創治療的效果確切。
【關鍵詞】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少量出血;立體定向微創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75
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腦出血,而基底節區腦出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1]。近年來,對于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治療采取了立體定向微創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少量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立體定向微創治療效果。研究內容為:
一、資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選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間醫治的少量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80例)開展研究,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同研究組,各40例。女性30例、男性50例;其年齡在50-63歲之間,平均為(53.87±5.41)歲。通過分析研究組和對照組的資料,發現Pgt;0.05,也就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所以兩組可進行本次研究。
(二)方法
對照組以保守治療為主,即:維持生命體征,降血壓、止血、降顱內壓、保護肝腎、消化道出血止血、糾正水及電解質紊亂,調節酸堿平衡等。研究組以立體定向微創治療為主,即:對患者進行局麻后,用CT患者的頭顱進行掃描,獲取顱內的三維立體信息,在最大血腫中后1/3處進行靶點定位,然后通過定向儀在血腫腔內植入引流管,對靶點部位的水腫用20ml的注射器進行抽吸,清除血腫量不能超過整個腫塊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穿刺時要避開重要的功能區。在手術后的第二天,滴注250ml的濃度為20%的甘露醇,將2萬單位的尿激酶用2ml的生理鹽水溶解后注入到血腫腔內,閉管4個小時,然后開放引流,每天兩次,在血腫量減少后,改成每天一次,每隔一天就要對頭顱進行CT復查,根據血腫量的多少決定何時將引流管拔除,通常情況下在72小時后就能夠將引流管拔除。拔管后24小時可以進行康復訓練。
(三)觀察指標
在兩組治療半年后,經ADL(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評估日常生活能力,五級:患者植物生存;四級:患者臥床但意識清楚;三級:需借助拐杖或者他人幫助或才可行走;二級:可獨立生活;一級:恢復正常生活。總優良率=[(三級+二級+一級)/總例數]*100.0%[2]。
(四) 統計學分析
本課題數據統計分析使用SPSS23.0軟件,()表示住院時間以及血腫排空時間,開展t檢驗,(%)表示日常生活能力優良率,開展x2檢驗,當Plt;0.05,則存在統計學差異。
二、 結果
(一)比較兩組的住院時間以及血腫排空時間
對比住院時間、血腫排空時間,研究組都短于對照組(Plt;0.05)。見表1。
(二)比較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
對比日常生活能總優良率,研究組大于對照組(Plt;0.05)。見表2。
三、討論
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腦出血,基底節區腦出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而在基底節腦出血中,殼核和丘腦是最常見的兩個出血部位。殼核和丘腦會被內囊后肢分隔,下行運動纖維,深行感覺纖維和視輻射穿行其中外側或者內側,使血腫擴張,從而壓迫這些纖維,使側運動及感覺功能產生障礙[3]。因此,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最主要的臨床癥狀就是偏癱、感覺缺失和偏盲,大量出血還會產生意識障礙,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危害到人們的生命安全。近年來,立體定向微創治療逐漸的應用于臨床,立體定向微創治療創傷小,并且能夠短時間內快速清除水腫,增加血腫周圍的腦神經供血,減少繼發性腦功能損害,使神經元功能盡早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4]。
總之,于少量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中使用立體定向微創治療的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徐瑞春.功能區少量血腫立體定向穿刺清除與藥物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84-85.
[2]劉文靜,陳靜.高血壓腦出血立體定向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探討[J].健康必讀,2019,25(31):192.
[3]王俊峰,楊巍.改良-立體定向軟通道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J].安徽醫學,2019,40(8):892-894.
[4]朱紅玉,孟文博,程月飛, 等.立體定向微創治療少量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2017,3(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