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報道,河南平頂山多位聽眾反映當地政府部門強制市區范圍內的十幾家加油站限制加油時間,想加油只能在晚上7點以后,早上8點之前,同時這些加油站要在年底前完成搬遷。此舉不僅嚴重影響了這些加油站的正常運營,也造成了周邊市民的諸多不便,從而遭到廣泛的質疑。
從新聞中可以了解到,此事應該與今年5月當地下發的一份名為《平頂山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實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有關。該通知中明確要求:6月底前,市內四個國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周邊2公里范圍內營運加油站完成選址搬遷……搬遷前,即日起范圍內加油站營業時間改為每日19時至次日8時。
從這份通知可以讀到一個關鍵的信息,即這些加油站之所以會被限時運營且面臨被“請出去”的局面,皆因它們離市內的四個國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太近。因此,雖然官方打出了改善空氣質量的招式,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恐怕只是個假動作,其真實意圖恐怕還是為了造出一個“漂亮”的監測數據。
這4個國控監測點之所以受重視,原因在于它的數據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一采集,并且這些監測數據會被用來計算這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也將作為考核這些城市的全國排名、減排計劃的依據,說白了就是與地方政府的環保考核有關。因此,這些數據的真實性便顯得尤為重要。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讓數據變得更“漂亮”些,類似平頂山市這種掩耳盜鈴式的“環保”舉措層出不窮。比如,先前就有河北石家莊、寧夏石嘴山、江西新余等多地,因監測站點附近不允許貨車通行、給監測器噴水等行為被媒體曝光。究其原因,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正確的政績觀在作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想著在監測數據上做文章。
此外,為了有效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現象,原環保部在2016年就印發了《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特別針對不同主體數據造假的處理方式進行了明確,其中就包括“故意改動、干擾儀器設備的環境條件”,并有相應的處罰手段。所以,如此掩耳盜鈴式的所謂“環保舉措”早已被明令禁止,該休矣!
(摘自《錢江晚報》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