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物保管工作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工作人員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同時需要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本文以文物保管中的清潔處理工作為研究視角,針對清除灰塵、消毒、脫水三項工作提出具體的方法與思路。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的實踐工作帶去一定的參考與借鑒,期待為全面提高文物保管工作水平拋磚引玉。
關鍵詞:文物;文物保管;清潔處理
前言:文物是歷經歲月流轉留下的物品,其自身會存在一些污垢以及寄生蟲等,加上在庫房中的長時間留存,其也會受到灰塵以及諸多病害的威脅,這也就凸顯了文物清潔處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對文物進行清潔處理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文物的質地結構以及構造特征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而全面保證文物的安全。基于此,筆者針對文物清潔處理工作展開的分析討論具有現實意義。
一、干擦、水洗與抖晾
(一)干擦
對于質地比較堅硬、表面比較光滑的文物藏品,如瓷器、木器等的清潔工作可以首先利用軟毛刷等工具去除文物表面的灰塵,然后再用經過消毒之后的干布擦去殘留的灰漬。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潔文物的過程中一定不能使用雞毛撣去清掃文物,因為雞毛撣會對文物表面表面造成一定的劃傷,有調查研究顯示,經過雞毛撣清潔過的文物表面,80%以上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劃痕[1]。
(二)水洗
對于那些不怕水浸的文物,如玉器等的清潔工作,如果干擦沒有效果,可以用清水去洗滌,如果洗滌一次依舊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進行多次的清洗。在實施水洗清潔的過程中應該先將表面的灰塵清理干凈,然后結合污漬的實際情況去水洗,如果文物上沾有一定的油漬,可以在清水當中加入少量的洗滌用品,將文物浸泡一定時間之后在進行水洗。加入洗滌用品的數量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污漬比較多,可以適量的多增加一些洗滌用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洗滌用品清洗文物之后,必須用清水對其進行漂洗,使得殘留在表面的酸堿成分完全被清洗干凈,從而有效避免洗滌用品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對文物造成一定的損害。如果在水洗的過程中,發現文物上具有細紋或者小孔,可以利用小口徑的水管進行沖洗,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水流的控制,確保文物的花紋不會受到水流的影響[2]。
無論是經過干擦還是水洗清潔的文物都應該進行晾干處理,等待文物上所包含留下的水分全部蒸發干凈之后,才能將其入庫保管。有一些特殊的文物在實施晾干之后還應該按照起原有的涂蠟工藝進行上蠟磨光,從而使得文物的美觀程度始終不變。
(三)過風抖晾
對于那些不能利用干擦和水洗的文物,如書畫作品、針織刺繡等類型的文物,只能在干濕度比較適宜的房間中將其展放,經過風的吹動,將停留在表層的塵埃以及濕氣吹去。在四川成都的文殊院當中,藏有大量的佛經,每年到了盛夏之際,這里的和尚都會將佛經擺放在桌子上,并將每本佛經都翻閱一遍,這被稱之為“翻經”,同時將這一行動定為了規定,一直被傳承到今天。這也就是傳統的抖晾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過風抖晾一定要對天氣情況進行選擇,如果在風比較大的干燥天氣中進行,會使得一些文物發脆或者出現開裂的情況,而如果在陰雨的天氣當中進行又會使得文物的水分增加。同時季節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如楊柳花開的時節就不適宜都對書畫作品進行過風抖晾,因為楊柳花當中所包含的油脂以及水分都是比較多的,在這一季節中抖晾書畫作品容易使得書畫作品沾染上不可處理的油漬[3]。
二、消毒
(一)高溫消毒
所謂高溫消毒實際上就是將文物置于蒸汽當中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應該將蒸汽控制在50℃-60℃之間,從蒸汽溫度達到50℃的時候開始計算,連續8個小時之后,就可以對各類正處于發育期的昆蟲實現殺滅的效果,如果蒸汽的溫度過高會使得文物出現脫粘、散裂等問題,所以在實施高溫消毒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溫度進行精準控制。而對于那些經不起高溫的藏品,或者文物自身是由膨脹系數不相同的部分所構成的文物,是不可以采用這一方法進行消毒的。在我國傳統裝裱工藝當中,利用蒸餾法去揭裱書畫作品,這一方法實際上就可以達到高溫消毒的效果。
(二)低溫消毒
所謂低溫消毒就是將文物放置在冷藏器當中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溫度達到零下10℃的時候,一些昆蟲以及微生物就沒有辦法生存了。例如在過去,春夏季節一過,清潔公司會代為保管地毯,其實清潔公司就是當地毯放入冷庫當中進行保存,從而達到驅蟲防霉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那些具有裂縫的石器、玉器、漆器等類型的文物的消毒工作中,以及在對膨脹系數不同的結構構成文物的消毒中是不可以利用低溫消毒這一方法的。
(三)藥物消毒
所謂藥物消毒也就是利用化學藥劑和中草藥對文物實施消毒。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利用殺菌劑消毒。常用的殺菌劑就是甲醛,甲醛是一種無色的液體,具有刺激性氣味,可以溶于水但是容易汽化,其對霉菌以及各類細菌的殺傷力比較強,對于紙張、色彩等不會產生影響,但是對于皮革等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如果利用甲醛蒸熏的方法實現消毒的目的,一定要注意密封,否則殺菌的性能將大大減弱。通常情況下一立方米的容器當中,可以利用200ml的甲醛去蒸熏30個小時,這樣就可以殺滅在紙張當中所存在的常見十余種霉菌。對于纖維質地的文物進行殺菌消毒的時候經常使用的就是phenyl mercuric acetate,其是一種具毒性的殺菌劑,殺菌力非常強,在應用的過程中利用萬分之一濃度的phenyl mercuric acetate溶液,就可以起到纖維質地中常見霉菌的殺滅作用。
第二,殺蟲劑使用。文物保管中容易受多蟲害的影響,所以殺蟲工作也是文物保管中常見的工作。殺蟲劑由很多,在文物殺蟲中經常用到的就是溴甲烷(Methyl bromide),其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熔點極高,水溶性能也比較弱,但是揮發速度極快且滲透力比較強,對于各類害蟲的殺滅能力非常強,其不僅對發育中的昆蟲起到殺滅作用,對于各個成長階段中的昆蟲都具有極強的殺傷力,而且Methyl bromide的吸附性比較小,所以利用這一殺蟲劑蒸熏過的文物不需要再實施專門消毒。DD畏也是常用的殺蟲劑,其使用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非常方便,效果比較明顯,在利用這一殺蟲劑進行殺蟲的時候,只需要將瓶塞打開放在庫房當中,或者將DD畏分放在不同的容易當中放在庫房內部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DD畏的時候,要將庫房的門窗封閉,在2-3天之后,很多昆蟲就可以被殺滅。但需要注意的是,DD畏是不可以與文物直接接觸的,因為DD畏的附著性比較強,所以在用藥之后需要對庫房進行清理,同時要對擺放文物的家具進行清潔。
第三,驅蟲劑的使用。常用的驅蟲劑就是對位二氯苯,去呈現無色透明狀,具有刺激性氣味,在常溫當中可以慢慢升華,其不溶于水,燃點比較低,驅蟲效果比較好,但是對位二氯苯會使金銀變暗或者變黑。天然樟腦粉也是常用的驅蟲劑,其可以發揮出驅蟲的效果,但是不會像對位二氯苯一樣導致金銀變暗或者發黑。同時價格也要便宜一些,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其不能與文物進行直接接觸。
第四,中草藥的利用。將苦練子與煙葉脈以二分之一的比例混合,并將其研磨成粉,可以達到驅蟲、殺蟲的效果,將研磨的粉末置于庫房一個星期,可以達到極強的效果。另外,蕓香、黃檗、除蟲菊也都是除蟲、殺蟲的有效中草藥,在文物保管的過程中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有選擇的應用。
三、脫水
出土的竹木質地的文物,以及漆器等文物通常會含有較多的水分,必須要將其實施脫水之后才能進行收藏與保管。常見的脫水方法就是明礬浸法。其是將明礬放入到溫度為92℃-96℃的水中,使其達到最大的濃度并保持流動性,最終形成濃縮溶液。將需要進行脫水處理的文物放入到溶液當中,讓溶液緩慢的滲入到竹木組織當中。在將文物浸泡10-30個小時之后取出,文物就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從而就不會出現收縮的現象。在處理的過程中可以在溶液當中加入少許的甘油,這樣可以加速溶液對文物的浸透,同時可以使得文物更好的保持原本的色彩。
結語:綜上所述,文物保管過程中需要對文物進行多項的清潔處理工作,清潔處理的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文物保管的效果。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相關工作人員清晰的認知文物清潔處理工作所包含的項目,進而結合工作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文物實施清潔處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物清潔處理工作并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要反復、定期開展,所以相關管理部門一定要統一部署,制定相關工作制度,實現清潔處理工作流程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最終提高文物保管工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萍.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的文物陳列與保管[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1):136-137.
[2]張玲.不可移動文物既要安全,也需清潔[N].中國文化報,2013-03-01(002).
[3]孔旭.古代紡織品的保護——絲織品文物清潔及貯藏的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04.
作者簡介:
程旺,出生年月1969年11月,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海南省定安縣,學歷:大專,職稱: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物保護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