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家具的裝飾花紋不僅呈現了美麗、祥和的造型,也賦予了中華民族傳統追求祥瑞、平安等寓意。本文就明清家具中常見的文字紋類,如萬字紋、壽字紋、福字紋、喜字紋、及回字紋等文字紋的裝飾圖案進行了探究。萬字紋為古代的一種宗教標志,是太陽或火的象征,有吉祥、萬福,萬壽之意;壽字紋則寓意生命綿延不斷;“福”字不僅是人們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體現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種變化。通過了解明清家具中這些字的寓意,可提高鑒賞明清家具中花紋圖案所表達的意義,并在現在家具的設計中可以借鑒古代家具圖案,中做到古為今用。還可以了解家具制備時代的工藝水平和和制造技術,有助于提高鑒別珍品的能力,提高人們對古代家具收藏的鑒別力。
關鍵詞:明清家具;文字紋;裝飾;寓意
1.引言
自新石器時代開始,人們就有用文字作為紋飾裝飾陶瓷器和家具的傳統。富有吉祥寓意的文字漸漸成為一種特殊的裝飾紋樣,豐富著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這都是古代人們審美需求日益提升的必然發展趨勢[1,2]。文字裝飾最早用于陶瓷器裝飾中,后來演變到家居裝飾中。家具的圖紋最早源于商周,始于秦漢,直至成熟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各種圖紋的內容,到清代以大氣華貴,富麗堂皇的形式,在家具裝飾題材中表現的更加豐富。通過鑒賞古家具中的圖紋,一是可以了解各種歷史人物和戲曲傳說的人物,一般象征著寓教育樂;二是了解各種圖文的象征寓意[3,4]。比如龍鳳獅的戲耍圖紋,象征祥瑞辟邪;動物家畜的牛、馬、鹿等圖紋,象征福祿嘉瑞;各種家禽和瑞鳥的圖紋象征嬉戲平安;還有這種祿壽喜的文字圖文,象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愿。而且,這些圖紋經常互相穿插、混合裝飾在在一起,表達了福瑞祥達、平安幸福之寓意。
文字紋圖文的裝飾也是經歷了幾期幾落。據史料記載,元代至元二年,元順帝下令:“禁服麒麟、鸞、鳳、五爪龍……福、壽字、赭黃等服”。使文字裝飾在元末一度中斷。明萬歷時,用文字裝飾碗、盤的風再次興起,多為隸體壽字。晚明時期,多仿宋體壽字、喜字,及吉祥語:狀元及弟、金榜題名等等。明清家具中的文字紋多已喜,壽、福萬字符回子成為圖文,多呈現于座屏、掛屏、椅子靠背等地方[5-8]。近年來,人們對于明清家具中的神獸紋、動物家畜的牛、馬、鹿等圖紋以及花草圖文研究的較多,而對文字紋及其象征的寓意則研究的較少。本文就明清家具中常用的萬字紋、壽字紋、福字紋、喜字紋、及回字紋等文字紋的裝飾圖案進行了探究,并對他們常用于裝飾的家具、所代表的寓意進行了深入細致地研究。通過該方面的研究,將提高人們鑒賞明清家具中花紋圖案所表達的意義,并在現在家具的設計中可以借鑒古代家具文字圖案,中做到古為今用。另外,通過了解家具制備時代的工藝水平和和制造技術,有助于提高鑒別珍品的能力,提高人們對古代家具收藏的鑒別力。
2.文字紋
2.1萬字紋
“卍”萬字紋為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宗教上認為“卍”是太陽或火的象征。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前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萬壽之意。唐代武則天長壽二年采將其作為漢字,讀作“萬”。利用多個萬字(卐)字聯合而成的四方連續圖案又稱為萬字“不到頭”,意思為吉祥連綿不斷、萬壽無疆等含意。如圖1所示的文字紋床架。萬字紋又向外延伸,演化出多種不同符號的錦紋,如又稱為萬字錦、萬字紋、萬字拐、萬不斷、萬字曲水等,如圖萬字拐花窗,這寫千變萬化的連鎖花紋都用來表示萬福、萬壽連綿不斷的寓意,已成為是一種中傳統文化中具有吉祥意義的文字與幾何圖案。目前,人們已將其廣泛將萬字不到頭圖案應用于可見于織物、衣飾、陶瓷、磚雕、木雕、石雕、窗欞等藝術形式。萬字紋作為花邊可以正放,寫可以45度角斜放。以萬字不到頭為底紋,加上團壽紋可以組合成萬字錦地團壽紋,使整個裝飾更加華麗、華貴。
2.2壽字紋
“壽”字是最受人喜愛的漢字之一,看似普通的一個“壽”字,卻蘊涵著人們對于生命的熱愛,對于吉祥的追尋。經過數千年歷史文化的洗煉,它所蘊含的豐富意境,幾乎為每一個中國人所認知。壽字也逐漸被圖案化、藝術化,成了一個吉祥的符號。祝壽圖中以“壽”字構圖的,稱為壽字紋。既有單字構圖的,也有多字構的,字形圓的稱圓壽或團壽,以及花壽,字形長的稱長壽,如圖2“團壽”的線條環繞不斷,寓意生命綿延不斷;“長壽”則是借助壽字長條的形式表示生命的長久;而花壽是壽字與圖案的組合搭配,以壽字為主題體,輔以各種具有吉祥意義的人物、花卉等。
在傳統文化中,“孝”是主體文化,以“壽”文化在民間也是歷史一脈傳承。清朝皇帝誕辰為萬壽節,皇太后誕辰為圣壽節,皇后誕辰為千秋節,均為國家節日。其中萬壽節最為隆重,與元旦、冬至并稱清廷“三大節”。特別是皇帝逢旬(十)大壽,更要舉國歡慶。萬壽節這天,清廷要舉行大朝會,皇帝御太和殿,接受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百官和外國使臣的朝賀,然后移駕乾清宮,接受皇子皇孫和后妃等的內朝賀禮。按清宮習俗,參加賀壽的人均須向皇帝貢獻壽禮。壽禮有如意、壽佛、書畫、珠室及金銀制品等。每年以萬壽節為主題的家具也是層出不盡,從鑲嵌、雕刻、大漆等各種工藝的壽字紋家具更是包羅萬象。在清朝這種大肆宣揚的“壽”文化影響下,民間的“壽”文化更是普及流行。民間家具上也離不開“壽”文化,各種各樣的“壽”字紋在清代家具上流光溢彩,很多流傳到今天。現如今,一些紅木家具上面仍舊喜歡用壽字紋做裝飾,如高檔紅木家具品牌名鼎檀,椅子的靠背以及架子床上面多采用壽字紋做裝飾,雕刻精美,體現了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壽字紋還用作服飾圖案,過年時穿上印有壽字紋的衣服,洋溢出喜慶吉祥的氣氛。
2.3福字紋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貼“福”之風開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時。各路神仙分派妥當,姜太公那丑陋、粗俗的老婆也伸手來討神位。姜太公無奈,便把她封為“窮神”,并規定凡是貼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貼“福”、燃放鞭炮,驅趕這位不受歡迎的“窮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青銅器銘文上就出現不同結構的“福”字。爾后隨著古籀、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的出現,“福”字書法越來越多,越來越藝術化,后人集書的《百福圖》、《千福圖》則集中了“福”字的各種寫法,讓人美不勝收。《百福圖》中的福字主要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篆體為基礎的字字異形圖案,即民間流傳已久的“福”字圓形圖案,其字體造型穩重、均齊、端莊,極有意趣和韻味;一種是以真、草、隸、篆百種不同寫法組成的矩形圖案。“福”字不僅是人們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體現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種變化。有的在“福”字左右角畫上兩只蝙蝠,寓意“遍地有福”;有的把“福”字圖案化,用鹿頭或壽星頭或桃子等吉祥紋樣組合而成,極富情趣和藝術化,寓含人們對福祿壽的追求和向往。
“福”字在家具中的的裝飾作用是非常多樣的,多裝飾于家具的床頭花、花窗、門板、屏風、以及畫板等、如圖3福字裝飾于椅子的靠背上;裝飾于鏤空的木雕裝飾圖中,鑲嵌于則是精美的花葉之中,更像一副精美的畫卷。
2.4喜字紋
喜字為婚禮籌備中的一樣重要的物品,已成為婚慶必不可少的要素,相傳王安石洞房花燭、金榜題名雙喜臨門之時,在紅紙斗方上揮筆寫下兩個連體的“喜”字貼在門上。人們在婚慶之時,便會在門戶、窗牖、廳堂和洞房器物上貼上紅雙喜字,討個喜事成雙的好彩頭。貼喜字的特殊講究喜字講究成雙成對,如果單扇門,則門的正反面都應貼喜字,表示“喜在眼”。“喜”字與喜鵲同意、錢與“前”同音,“喜在眼前”,喜事在當前也,表達歡沁喜悅之意。喜字紋一般裝飾在新婚房的花窗,門板、床頭、座椅靠背等,以雙數為宜,討個好彩頭。如圖4。
2.5回字紋
回紋,即“回”字形的紋飾。形態以一點為中心,用方角向外圍環繞形成的圖案。清代家具的四腳常用回紋作裝飾。也有用連續回紋作邊緣裝飾的,稱“回回錦”。回字紋因其形狀像漢字中的\"回\"字,所以稱之為回字紋。回紋作為一種傳統的裝飾紋飾,經歷數百數千年的演變,現在仍然深受人們的歡迎。現在人們將回紋裝飾于家具、布匹、瓷器、建筑等。回字紋由單體回紋以間斷排列的形式組成邊飾,有的回紋呈規矩的方形,有的為減筆式回紋,有的回紋以變形手法繪制。入明后,回紋改變其原來獨立單體間斷排列形式為一正一反兩方相連的回紋邊飾。明永樂時期,回紋邊飾以兩方相連為主,同時,又出現一筆環連的回紋邊飾。明宣德以后,除少數回紋仍作一正一反的兩方相連外,多數回紋呈整圈一筆環連式,并延續至清末。回字紋以其大方簡約的造型不僅點綴了家具,而且更增加了家具的裝飾美,在古典家具上面的非常廣泛,如書柜和櫥柜下的牙板雕花之上,太師椅的靠背板上面,椅類家具的腿足上面。以前許多明清家具上常用的紋飾,在現代的家具中已經很少見到。但回字紋憑借其簡約婉轉的美,經過上百年的洗禮而長存了下來。現在的一些中式家具上還是會經常出現回字紋。回字紋演變到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造型藝術,更上升為一種文化,一個民族的符號圖5。回紋在家具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紋樣,在椅子背板、扶手、腿足以及桌案的牙頭等部位,最適合用回紋,人們賦予了回紋連綿不斷、吉利永長的吉祥寓意。
3.幾何紋
幾何紋是指以各種形式的線條或圖形組成的各種圖案,俗稱“錦紋”。錦紋一般在漆器家具上使用較多。至明清時期,尤其是在清代硬木家具上也廣泛使用了。主要用于各種花窗、屏風、門板、床頭、桌子前端、座椅靠背等的雕紋裝飾。
4.結論
本文就明清家具中常見的文子紋,如萬字紋、壽字紋、福字紋、喜字紋、及回字紋等文字紋的裝飾圖案進行了探究。萬字紋是太陽或火的象征,有吉祥、萬福,萬壽之意;壽字紋則寓意生命綿延不斷;“福”字則是人們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這些文子紋多用在椅子背、屏風、門窗、隔斷等家具裝飾方面,除了本身漂亮以外,還表現莊重嚴肅的效果。通過本文深入探討這些文子紋的寓意,有助于提高鑒賞明清家具中花紋圖案所表達的意義,以及在現在家具的設計中,可以借鑒古代家具圖案,中做到古為今用。
此成果是2017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專項)2017SJB1356《蘇式傳統家具的歷史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成果之一;2017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非遺視角下蘇式傳統家具的傳承與創新研究”(17YSB007)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強小寧,楊君順.淺析明清家具藝術文化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與發展[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8,26(1),163-166.
[2]呂九芳,文明,祝佩璐.紅木家具的傳承與創新[J]:江南大學學報,2010,9(4),120-124.
[3]林作新.中國傳統家具的現代化[J].家具與環境,2002,1,4-11.
[4]徐肖梅,明清家具銅飾件的裝飾藝術,《廣西輕工業》,2008,12-,150-151。
[5]濮安國,明清家具裝飾藝術[M],浙江攝影出版社,杭州2001年8月。
[6]張佳.材料萬花筒[J].北京:產品設計,2006,7(8),34-48.
[7]陸志榮.清代家具[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
[8]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