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課是授課教師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闡述自己對課程把握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健康評估》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溝通護理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橋梁。本文以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健康評估》課程教學為例,從將從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改革這 5 個方面介紹說課設計,以期完善課程建設,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護理;健康評估;說課
說課是授課教師向同行和專家闡述教學設計及其依據,通過相互交流,進行評議、研討教育教學理念,以期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也是是教研活動的一種更高級形式[1-2]。隨著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人,以及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出臺,說課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課題,已經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廣泛開展起來,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4]。筆者結合課程特點和自己教學經驗,對本課程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設計。
1.課程設置
1.1課程性質與定位
護理學專業培養目標:主要培養面向各層次醫療衛生機構、具有良好護理職業素養、較強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和崗位適應性的護理人才。
健康評估是一個系統地、連續地收集護理對象的健康資料,并對健康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以確定其護理需要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方法的一門醫學課程。護理程序包括護理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評估是護理程序的起點,并貫穿于護理實踐的始終。《健康評估》的前修課程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基礎醫學課程,這些課程是《健康評估》的起點。以后即將學習內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等臨床護理學課程,健康評估為這些后續課程做鋪墊,所以,《健康評估》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主干課、必修課,也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護生學習臨床護理相關課程的重要基礎。
1.2課程培養目標
依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目標和健康評估課程標準, 以培養學評護理估能力為重點,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達到如下培養目標:
1.2.1知識目標:掌握正確收集健康資料的方法、身體評估內容、異常體征的臨床意義及其護理評估;熟悉常見癥狀的臨床表現及其所引起的身心反應;了解臨床常用輔助檢查。
1.2.2能力目標:能運用交談,身體評估,并借助于輔助檢查等方法正確收集病人的主客觀資料。并進行正確的整理與分析。確定護理診斷,為護理程序的第一步打下的基礎。
1.2.3素質目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工作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職業道德。較強的護患溝通能力。
2.課程內容
2.1教材選用
依據課程標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選用教材: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莫新玲主編的《健康評估》。該教材突出護理特色,強化整體護理觀念,緊扣學科進展,結合臨床實際,突出了“三基五性四原則”,各個章節前利用病例導入,并設有學習目標、知識拓展、課后小結、習題集等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2課時分配
根據課程培養目標,遵循理論知識必備、夠用原則,理論課突出與臨床實際應用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相銜接,實訓課突出技能考核與健康評估技能操作需要相對接,同時體現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素養培養需要,選取健康評估方法、常見癥狀評估、身體評估、輔助檢查四個模塊課程內容,其中理論42學時,實驗22學時。
2.3課程重難點
依據教學大綱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對應護理職業崗位標準及護理能力要求,確定教學重難點。①重點:發熱咯血黃疸等15個常見癥狀、頭面頸,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經系統評估,及心電圖和X線檢查;②難點:頭面頸,胸部,腹部、心電圖和X線檢查知識。針對重難點將不同的理論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聯系臨床實際,變抽象為具體,加強學生理解,將知識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利用多媒體開拓學生視野,多途徑加深學生對難點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2.4表現形式
健康評估有教材教參、課程標準、資格考試、多媒體課件、課程網站、醫學網站、案例集、習題集、操作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通過這些資源我們能更好的學習掌握該課程知識。
3.課程實施
3.1課程板塊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構建以理論學習為主的基礎理論模塊、以實訓為主的基本技能模塊、以臨床實習為主的臨床實踐模塊的模塊化遞進式課程模式。
3.2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醫學基礎課,為本課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知識基礎薄弱、接受能力普遍差且層次不同、但自控力差,好奇心重,動手能力強,針對學生現狀,選擇合理得教學內容,用簡單易懂的方法,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讓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并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
3.3教學方法與手段
通過多媒體、板書、實訓課、見習實習等形式授課,在講課過程中以講授法為主、病例分析法進行常見癥狀的講解、邊理論邊實踐理實一體的PBL法進行身體評估的講解、演示法進行常用技術的講解、情境法激發學生想象、圖框進行難點內容講解。①教學模式-理論教學階段:案例導入--設置問題、任務驅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小結--聯系,邊講解邊總結,例如:我們已經知道了膽紅素的正常代謝,溶血性黃疸--大量紅細胞破壞,非結合膽紅素增多,肝細胞性黃疸—肝細胞廣泛損傷,非結合、結合膽紅素增加,膽汁淤積性黃疸--膽道阻塞,結合膽紅素增多。②實訓教學階段:教--學--練相結合,實現學中做、做中學、學會做、教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4.課程評價
本課程綜合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實踐成績、理論成績,以此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通過學生評教同行評教督導小組評教進行教學效果評教,通過點評,對存在的不足及時改進,提高教學效果。
5.教學改革
進一步完善網絡教學-更好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補充網上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網絡共享快捷地獲取知識,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加強教學團隊建設-通過構造結構更加合理的專兼結合的教學隊伍,能夠把準專業發展方向,使團隊更加符合專業建設和改革的要求。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掌握健康評估護理操作和檢查。提高理論教學質量,注重啟發式教學。
參考文獻:
[1]楊龍海.高職說課的核心是教學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8):15-18.
[2]李如妍.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教育[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1):13.
[3]任寶貴,陳曉端.說課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9(2) :69-71.
[4]鄧夢秦,高職高專《外科護理學》說課設計[J].時代教育,2013,14(7):16.
作者簡介:
王靜嫻,1983年1月出生,女,漢族,河南開封人,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初級,碩士,教學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