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推動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走進了家家戶戶。“互聯網+”作為新時代衍生的一種方法論,在設計以及教育行業的作用和影響愈加廣泛。基于此,本文從“互聯網 + 視覺傳達設計”這一版塊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其特征和優勢,并粗略探討了“互聯網+”大背景下創新設計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互聯網 +”;人才培養;視覺傳達;設計;創新
前言:
經過全球新一輪的科技工業革命,互聯網已經滲透進各個行業領域,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廣闊的遠景和無窮的潛力,信息化技術時代悄然到來。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交叉學科,涉及科技、社會、文化等多個范疇,所以人才培養須要注重全面培養,在滿足傳統產業需求的同時,也需適應數字化時代所表現的社會需求。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逐步滲透及發展,高校教育也進一步普及互聯網教育,這類教育服務融合了各方面的特點,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與傳統教育服務理念不同,其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在在線教育,具有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融合的鮮明特征。
一、“互聯網 + 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特點
口語傳播是傳統人類傳達活動的起點,在維度上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人們逐漸發明了文字和語言,文字作為一種最基礎的視覺化產物,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視覺傳達設計活動。隨著信息的豐富和流動性的加強,傳達媒介工具應運而生[1]。印刷技術的發明促進了視覺傳達活動的快速發展,到了現代,攝影、動畫、電影和電視媒介開辟了動態媒介傳播表達,多種新媒介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讀圖時代。當下數字技術的發展豐富了視覺傳達設計的形式和方式,大大提升了信息互動的時效性,并且在信息互動中促進了社會各領域的全面發展。
(一)互聯網設計的崛起
截止2018年初,我國網民數量已突破7.72億,普及率高達56%,領先亞洲平均水平,2017年全年共計增長網民4047萬人,且我國網民規模一直在穩步提升。
目前,互聯網已經成了家家戶戶中必不可少的接受信息的途徑,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娛樂,交流,購物等,進入網頁或者App,最醒目的便是廣告了,廣告的好壞對于商家的品牌力和銷售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媒體雜志擁有著較大的受眾,但受眾面與網絡相比卻遠遠不夠,且受眾層面較窄,廣告效益大打折扣。現在一個電視節目,一個網站,一款APP,幾乎都擁有著上千萬上億的受眾,其帶來的廣告效益不言自喻,而各類電商廣告、H5營銷無處無時不需視覺傳達設計。
(二)自媒體網絡的發展
自媒體泛指私人化、大眾化、自主化、普遍化的傳播者,他們普遍利用各種電子設備,依賴互聯網向大眾傳遞信息。自媒體近些年發展迅速,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它是互聯網社會化的產物,自媒體視覺傳達信息也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影響并指導著我們的設計行業。自媒體網絡的出現,將徹底打亂信息傳播、信息制造、信息接收的關系,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將成為信息的創作者與傳播者,這也就意味著視覺傳達設計的人群更加廣泛,視覺傳達設計走向大眾化、多元化、平民化。
二、視覺表現思維的創新人才培養
(一)線上視覺+線下互動教學
視覺傳達設計指的是信息形象化和具象化以及視覺化的傳播設計,在人才培養方面,互聯網優秀的設計資源和設計元素可輕易獲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視覺元素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學生們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即時了解到前沿知識或技術,學生們通過網絡可以獲取到大量的專業,提升知識視覺傳達設計水平[2]。那么,這是否也就意味著,該專業的課堂教育可以被取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要深刻的明白,教師授課并不是一味的知識灌輸,而是和學生建立起學習互助伙伴關系,從而正確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充分保留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線上線下教育互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通過提出問題,引導思考,自我獲得的教學模式鍛煉其創造力和自學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工作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互聯網 +”專業課堂建設
互聯網的發展也帶動著教育行業改革創新,國家也在大力推崇教育教學信息化和產業化。目前,各高校基本上也已完成了網絡設備普及,數字技術構建了視覺傳達設計的新形態,設計人才除需要具有傳統媒介的設計能力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數字媒體應用能力和素養,現實生活中,設計專業教師多數在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職業生涯中與外部社會接觸較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設計實踐經驗,對于新興的數字媒體網絡技術更是知之甚少。對于高校而言,應該采取主動出擊的態度,通過課程混合課程建設等方面改變現狀,提升師資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邀請業界人士到校教學或者開展建設網絡課程,實現線上教學線下補充的教學模式,穩步提升教學水平,這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彌補個別高校校內老師不足的情況。
(三)合作教學,內容創新
“互聯網 +”設計,對技術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視覺傳達設計也涉及到諸多領域,我們可以嘗試建立跨學科的工作室,實施新型課程建設,例如美術設計、計算機技術、編程等多個領域,各學科合作交流,有利于快速解決學生教學難題,每個專業擬定一個指導老師,兼顧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答疑解惑,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3]。另外,學校也應積極建立與校外的交流合作,互相學習和補充,揚長補短,完善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內容及形式。
三、結語
依筆者看來,第四次產業革命給“互聯網+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高校作為設計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應及時作出反應,抓住時代特點進行發展,從線上線下結合到網絡課程建設,再到合作教學,內容創新,進行人才培養的銳意改革,順應時代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雨. 基于轉型背景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考試周刊, 2016(87):160-160.
[2]吳僑.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素[J].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44):48-48.
[3]李靜妤, 陸天奕. 論互聯網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和表現特性[J]. 設計, 2016(17):61-63.
[4]《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
課題來源: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2017年校級課題,項目號: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