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彩陶的出現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大進步和發明,大地灣彩陶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彩陶文化。對大地灣彩陶紋樣藝術產品中式禮服的開發與推廣研究,有助于對大地灣彩陶紋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和應用,促進民族本土文化向現代生活融入,以傳統文化服務于現代審美需求。不論從大地灣彩陶紋樣的起因、用意、象征、構圖的布局等,都直接以紋樣的視覺形式展示了當時濃厚的歷史文化印記和藝術精華,對現代中式禮服紋樣設計的創新、開發和利用都具有收藏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更能提升和拓展現代中式禮服在紋樣造型上新的開發空間。
關鍵詞:大地灣彩陶紋樣;中式禮服設計;視覺表現
彩陶紋樣以極高的智慧,展示了遠古先民高明的繪畫和概括能力。先民在彩陶紋樣虛與實的對比、簡單與繁復的對比、抽象與具象的對比方面有著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為人類在藝術研究方面留下了可靠資料。將大地灣彩陶紋樣融入中式禮服中,主要以現代設計手法將大地灣彩陶紋樣重構重組和創新設計后,形成一種新的現代紋樣,促進“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時空審美”融合。
一、大地灣彩陶紋樣的發源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的五營鄉邵店村是大地灣彩陶紋樣的發源地,它分布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相接的平緩山坡上。是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的遺址,距今4900-8120年,是中國西北地區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地灣彩陶初期出土了少量的陶器,主要的器形有深腹罐、圓底缽等,中國呈現最早的彩陶紋樣就是在圓底缽的口沿外處,繪制著的那一圈紅色寬帶紋,這圈紅色寬帶紋從上面俯視又是一個圓圈,說明大地灣彩陶從剛開始起,就有后來人們特別重視的同一圖案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效果的表現手法。目前我們能夠見到的最早的刻畫符號,就是“大地灣一期出土彩陶上的彩繪符號”[1]這些象形符號可能是先民們為記錄事情而刻畫的,應屬于中國漢字的雛形。大地灣彩陶紋樣的發源,主要是先民對物質生活的需要和一些客觀的條件對這種需要的滿足,在這種基礎上,進一步體現先民們的精神追求。總之,大地灣彩陶呈現出較多的原始美感,常見紋飾單調,尚未出現變化多樣的紋飾,但是彩陶上所出現的紅色條紋則引領了中國最早的彩陶紋樣時代。
二、大地灣彩陶紋樣的文化內涵
大地灣遺址的發掘表明,新石器時代的大地灣先民曾經在此長期的生產勞動中,以勤勞的雙手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世界之最,形成了悠久而又獨特的大地灣彩陶紋飾。從三個時空對大地灣彩陶紋樣的發展而言:“仰韶早期彩陶紋樣以寬帶紋、魚紋、折線和平行線紋等為主。仰韶中期彩陶紋飾有繩紋、線紋、弦紋等。紋樣還出現了變體魚紋、鳥紋、重弧紋、勾葉紋、四方連續弧邊三角紋等。仰韶晚期彩陶紋飾有繩紋、線紋、附加堆紋、乳釘紋、凹凸紋。這一時期彩陶減少而內彩增多,紋樣開始有變體蛙紋的出現,紋樣多以圓點、條線和弧線等構成。”其中魚紋是最常見的一種大地灣彩陶紋樣,線條簡潔明快,紋樣排列規整有序。伴隨古人對魚紋造型的理解和結構的剖析,開始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抽象的高度凝練。“加以證實。但是就在寫意魚紋向象征性魚紋過渡的同時,也在向花卉紋演變。這個變化與前者相比,是質的飛越。”[2]在紋樣的變化上從簡單到復雜,更多的注入先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過程和對生活、情感、場景等的高度藝術提煉,以藝術再現的形式通過對紋樣的理解直接傳遞一種美的視覺感知,這不但是藝術智慧的集合,也是先民經過自我勞動認識的提升,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也是先民對審美內涵自我的提升。
三、大地灣彩陶紋樣融入中式禮服設計中的視覺表現
在中國原始時期,彩陶紋樣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紋樣。如今將傳統彩陶紋樣合理的應用在中式禮服設計中也凸顯重要。大地灣彩陶紋樣在中式禮服中的設計應用有兩種,一種是將彩陶紋樣篩選后直接應用;一種是將彩陶紋樣經過創新設計后再應用。不論是直接應用還是創新應用,對設計理念一定要有準確性和延展性。對彩陶紋樣的虛實表現、粗細表現、方位表現及點、線、面的綜合構成表現等要靈活應用,深入挖掘大地灣彩陶紋樣中的藝術精髓和文化底蘊,將先古藝術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在中式禮服中,達到體現設計品牌理念和設計情調。大地灣彩陶紋樣除了較為寫實性紋樣外,最普遍的還是幾何形紋樣,主要由線的粗細、疏密、長短、橫豎、曲折、交叉和各類圓點、圈點等相互有規則的排列組成,如正三角形、到三角形、方格網、網紋、旋紋、鋸齒紋、圓圈紋等。這些幾何紋樣通常又按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和適合紋樣等各種不同的構成方法進行圖案構成。所以,在彩陶文化與禮服文化二合一時,要尊重時空本身的審美特征,“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制陶匠師極大地豐富了諸如節奏、韻律、對稱、呼應、均齊、平衡、對比、調和、比例、權衡等美的形式法則,對后世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甘肅文物工作隊.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1979至1982發掘的主要收獲[J].文物,1983 (11):21-30.
[2] 楊建華.大地灣遺址仰韶文化彩陶紋飾試析[J].中原文物, 1991(2):12-16.
[3] 尹定幫.設計學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湖南長沙,第1版.2009,06:120-130.
作者簡介:
趙百祥(1979,08-),男,漢族,甘肅秦安人,天水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藝術設計教學及科研工作。
項目基金:
2017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大地灣彩陶紋樣藝術產品的開發與推廣研究”(2017A-074)、2017年度天水師范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天水師范學院創新創業‘五位一體’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SYJY201729 )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