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花瓷是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外銷貿易中的重要種類。其外貿數額之巨,貿易地區之廣,影響力之大,是其他藝術門類產品所不能比擬的。外銷青花瓷無疑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青花瓷在外銷貿易的過程中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影響,同時,青花瓷的造型也在貿易訂單的基礎上悄然發生改變。針對青花瓷的造型,分析其外來因素并進行概括與總結,做出比研究可以完善此類領域的理論。同時在文化層面上強調文明的交流與合作,希望能為現代青花瓷的設計創作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青花瓷;外銷;文明;海外;造型
海外市場,是青花瓷發展史中不可忽視的原動力之一。青花瓷的外銷貿易給中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外銷瓷藝術也在隨著貿易的趨勢不斷更新迭代。根據購買地區的具體生活方式與審美習慣,匠人們對傳統陶瓷做出改變。表現在外銷青花瓷的造型中時,此類變化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特色與文化特色。
一、回溯之——中亞市場與西亞市場
自絲綢之路開辟以來,中國與中亞和西亞的貿易交流頻繁。唐代貴族以波斯薩珊工藝品為奇,陶瓷造型多有仿照波斯的金銀器皿。元代歷時雖短但卻以青花瓷為主要盈利產品,青花瓷在元代的大發展離不開元代統治階層的尚藍、尚白的審美傳統,其造型必受域外生活方式影響。典型的器物代表有大碗、高足碗、大盤、八方造型器物與扁壺等。
青花大碗造型多撇口與斂口,深腹圈足。口徑尺寸30-40厘米居多,最大可達55-60厘米,此類大碗可盛放食物也可盛酒,同時期的波斯繪畫中有對此器皿的展現。
高足青花碗斂口深腹,腕足為喇叭形,造型類似中東地區的嵌銀銅碗碗與玻璃高足杯。高足碗適用于席地而坐的中東生活習慣。
青花大盤的造型多為折沿,弧腹圈足。口沿分為菱花口和圓口,大盤的口徑在40-60厘米之間。造型不適用于中國的飲食習慣,而是類似中亞與西亞的陶盤與金屬盤。青花大盤可與器座結合使用,器座的器皿上沿與下沿均成折狀,器座座身中間凸起一周。使用時將大盤置于上方,方便人們取食。
八方造型器物由八個側面組合而成,八方造型類似多角度的菱形,在中亞與西亞的金屬器皿造型中常見,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
青花扁壺的壺身較小,腹部呈扁圓形,雙肩有裝飾物,有蓋。壺身只選一側上釉,可側靠于墻面也可平置與地面。壺身一面隆起凸起圓狀造型,此為仿西亞地區的日用品器皿造型。
二、回溯之——歐洲市場與美洲市場
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日益繁榮,歐洲使者、商人與傳教士不斷來到中國。中國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歐洲,不僅作為日用品受到廣大顧客的喜愛,而且在貴族上層間,優質的中國瓷器已經作為夸耀財富的手段。[1] 在市場貿易中,歐洲人一方面贊嘆中國陶瓷精彩絕倫的技藝,另一方面按照本國日常習俗對陶瓷進行定制要求,甚至帶來樣品或者圖稿,要求匠人們按照要求進行制作。“歲無定樣”的定制模式模式影響了中國陶瓷的創作思路。外銷于歐美的青花瓷種類主要分為日用瓷與紋章瓷。
2.1日用瓷
1653年,荷蘭人帶著歐洲市民日用品的木質模型來到中國,如餐碟、調料罐、果盤等。中國陶瓷工匠按照木質模型做成的陶瓷在歐洲反應強烈,供不應求。外銷瓷取得了空前的成功。167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定制造型為代爾夫特陶器的青花瓷,包括水罐、裝飾瓶、餐盤,和燭臺等。隨著景德鎮青花瓷的地位在歐洲貴族生活圈逐漸提高,歐洲人將更多的日用器具種類在中國定制成陶瓷。咖啡具、餐具、啤酒杯、花瓶等品類的陶瓷制品中國皆有大額訂單。十八世紀初的外銷餐具配置為80頭左右,多者達到600頭,配有調味罐,冰桶和燭臺等青花瓷器。外銷日用瓷的造型一般為客戶來樣定制,少部分為陶瓷生產作坊獨立創作,供給客戶選擇。
2.2紋章瓷
紋章瓷是指歐洲諸國的各國國徽、王徽、帝徽、族徽及貴族、軍團、公司、團體甚至省徽、城徽等特殊標志,把這種特殊標志燒制在瓷器上,這類瓷器稱為紋章瓷。[2] 紋章瓷在銷售路線上選擇了高端的定制路線,迎合了歐洲上層社會彰顯血統以及凸顯身份的需要。紋章瓷的器形緊隨著飲食方式與審美情趣變化。體現出定燒瓷器“歲無定樣”的特點。如17世紀晚期根據法國銀器造型所定制的圓筒狀咖啡壺,將原有咖啡具的把手改變為橫直的槍柄式,適合歐洲人的手型。
三、展望之——傳承與創新
青花瓷藝術自唐代一路走來,在歷史長河中開創了自己的時代。開放包容的環境中,青花瓷展示出動人的舞姿。外來文化對青花瓷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元朝對青花藍白美學的偏愛,西域對青花瓷的審美愛好加速了青花瓷的發展。青花瓷的歷史中一直伴隨縷縷異域風情。時至今日,青花瓷在現代陶瓷創作中正努力開辟新的藝術審美范疇,王步、王希懷、秦錫麟等藝術大師為現代青花藝術設計注入了新的靈感。但是,如何在現代藝術設計的背景下,賦予青花瓷民族特色與時代藝術特點是有待思考的現實問題。
“古為中用,洋為中用”并不意味著可以照搬傳統,復制傳統的工藝與特色,而是需要學習與分析寶貴的藝術精華。歷史研究的意義,除了為歷史尋求真相外, 亦在于為當代以及未來提供參考,藝術史研究的意義亦然。[3] 現代青花瓷在不同地區間的趣味磨合中尋找著自己的發展和方向,全球化經濟給青花瓷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藝術青花瓷與日用青花瓷的發展正處于變革時期,而外銷市場所帶來的反饋可以給予我們靈感。
四、結語
外銷青花瓷的造型特色向世人展示了陶瓷藝術的包容力與獨特美感,我們應凝神傾聽,潛心鉆研,拭目以待。古代外銷瓷歷史雖已結束,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現代青花瓷藝術正在揚帆起航。
參考文獻:
[1]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 2013(05).450.
[2]詹嘉.中外陶瓷文化交流[M].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4(11) : 195.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