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腳步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進而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長,因此,在我們實際工作中需要積極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并且將群眾文化建設深入農村基層,這不僅豐富了農村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還能較好的舒緩群眾生產生活的壓力,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追求。本文基于此提出在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一些思考,以供今后工作參考利用。
關鍵詞: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相互連接,各國文化相互碰撞,我國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不斷豐富,而且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與重視日益擴大,在當前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道路中,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其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能夠豐富人們閑余時間,促進人們文化修養的提升,而且在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的形式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能有效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也為當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在黨和政府的不斷引導下,我館積極組織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閑余生活。
一、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
1.有利于更好的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1]。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在世界文化不斷交融的背景下,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有利于我國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協調共進,促進我國社會更好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效應國家政府的號召,我館積極采用文化活動的形式幫助我縣基層群眾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因此我們通過組織開展喜聞樂見、通俗易懂而賦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層文化活動,有利于被農村基層群眾所接受,并以此幫助基層群眾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之前的工作經驗看來,此方法效果較為顯著。
2.更好的滿足了農村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程度上的提高,隨著我縣經濟實力在時代背景下不斷快速發展,我縣人民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而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作為一種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豐富了人們的閑余時光,滿足了人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更好的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基層群眾活動的內容。
二、當前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資金有限,專業人才缺乏
當前,在我們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所耗費的資金較多,而且絕大部分依靠籌集到的企業贊助,由此看來,活動資金來源渠道較少,而又未設置專項的活動資金,活動組織開展受到影響。再者缺乏活動開展的專項人才,對于活動中,節目的編排、音效以及導演等缺乏專業指導,節目產出量少,節目形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有效開展。
2.活動形式脫離群眾
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為了有效的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應當符合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特性,如果活動脫離群眾基礎,就難以吸引群眾參加[2]。當前有許多地方開展基層文化活動時,表面風光,卻脫離實際,造成群眾只充當了觀眾的角色,與組織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不符,不僅浪費了活動資金,而且難以深入百姓內心。
三、如何更好的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1.提升群眾的參與度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手機電腦已成為普通百姓了解社會時訊的主要工具,在此背景下,農村基層群眾的思想意識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無論是知識水平還是精神文化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相對來說,農村基層群眾的綜合文化素養水平較低,在組織和開展文化活動時,必須考慮群眾的自身特點[3]。一是需要我們緊抓基層群眾的思維變化,想群眾之所想,開展適應性的文化活動,貼近群眾內心;二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當積極轉換角色,充當支持者,讓群眾自行舉辦文化活動,使得文化活動的開展貼近群眾實際生活,在這種自行組織的過程中,能夠減少群眾的約束,促進文化活動成為基層群眾自身的活動,提升自主參與性,特別是在傳統節日到來的氛圍下,積極發動群眾,進行自編自演,展現群眾內心所想,這也能有效的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促進文化活動更好的開展。
2.結合當地風俗文化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在不同區域民族之間都蘊含著豐富的特色風俗文化,在我們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時,需要深入了解我縣不同鄉鎮之間傳統的文化特色以及群眾的習慣喜好等,并積極發揚具有我縣地域民族的特色風俗文化,組織老藝人做好風俗文化的展示與傳承。特別是在傳統節日到來之時,積極組織群眾進行傳統節目的編排演練,將賦有我縣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活動以表演的方式進行展現[4]。采取此方式進行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能有效的保證我縣地域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且作為當地的特色風俗文化,婦孺皆知,參與熱情較高,使得文化活動更好的服務與當地百姓,促進了農村基層群眾文化的繁榮,更能有效的響應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與此同時,在我們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還能發現藝人,在此基礎上,做好藝人的培養工作,充分發揮其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作用,并結合現代表演的方式,使得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當地特色的風俗文化深入人心。
3.豐富活動形式
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需要貼近百姓生活,因此活動形式不需奧澀難懂,應將活動節目的素材取自百姓的生產活動,做到有代表性,在表現形式上盡量簡潔干練,內容上豐富多彩,我們可以組織人員將農村百姓生活中的一些瑣事進行串聯編排成節目,以演出的形式對當代農村生活形象進行詮釋。作為組織開展者,切勿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進行基層文化活動,而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深入到農村,了解百姓的生活實際,以節目表演的方式對農村生活中的真善美進行展現弘揚,對假丑惡進行抨擊批評,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吸引群眾的眼球,使得節目更加感同身受,例如我們可以采用評書快板以及小品秧歌等形式進行演出,通俗易懂[5]。而且我們進行節目的編制時,盡量以小型節目的形式為主,這樣便于組織和彩排,積極引導農村群眾參與表演,提升積活動積極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百姓的綜合文化素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豐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4.加大基層文化建設
為了更好的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我館還應積極聯系相關的政府部門做好相應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證基層百姓文化活動有效開展。我們還應積極做好信息化技術的普及使用,讓基層群眾更好的了解新鮮事物,吸引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要注重基層文化站的建設,以網絡播放的形式進行現代化思想觀念的傳播,促進基層百姓精神文化建設更加科學高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組織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具有積極的時代意義,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切實做到以基層群眾為核心,以文化活動服務群眾為目的,積極了解我縣不同鄉鎮之間的民俗風情,以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展示基層群眾的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精神文明需求,在娛樂的基礎上,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素質,使得我縣文化建設方面工作高效順利。
參考文獻:
[1]莊文國. 探討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組織開展途徑及社會效益[J]. 四川建材, 2018(1):233-234.
[2]熱依蘭木#;依明江. 新形勢下,如何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幾點思考[J]. 魅力中國, 2017(39)296-296.
[3]張聰.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策略研究[J]. 大眾文藝, 2016(4):15-15.
[4]劉曉亮. 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分析[J]. 祖國, 2017(9):121-121.
[5]彭啟文. 做好當前新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 大眾文藝, 2016(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