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慕安

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是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又是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指揮著中國這艘航船繞開暗礁險灘,克服重重險阻,駛向勝利的彼岸。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引起了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使神州大地煥然一新。
鄧小平的思想和行為,影響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和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他具有卓越的領導藝術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正因為如此,他的杰出才能和歷史功績獲得了包括毛澤東、周恩來等多位中共領袖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生于1893年,鄧小平生于1904年。鄧小平小毛澤東11歲,但他們幾乎是同時走上革命道路,他們相識在1927年大革命危急關頭在武漢召開的中共“八七會議”上。但毛澤東真正認識鄧小平則是1933年發生在中央蘇區的“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事件”。當時毛澤東受王明“左”傾路線的排擠,鄧小平因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而被撤銷了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書記的職務。但這兩個年輕的職業革命家憑借堅定的信念和意志,顧全大局,相忍為黨,終于走出了困境。
抗戰時期,毛澤東多次推舉鄧小平擔任重職。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10余年間,毛澤東與鄧小平鐵馬情深,毛澤東多次贊譽鄧小平人才難得。1951年9月3日,梁漱溟于該年對四川(鄧小平時任西南局第一書記)進行了近4個月的土地改革考察。回京后,毛澤東約他談談對四川的印象和當地的土改情況。其間,梁漱溟談到鄧小平年輕、能干、政治有方,深得人心。毛澤東聽后脫口而出:“梁先生眼力蠻準,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論文論武,鄧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中共在籌備八大時,毛澤東委任鄧小平負責籌備工作。1956年9月,在八大開幕前夕,醞釀中央領導班子時,毛澤東建議增設4個副主席和1個總書記,并推薦鄧小平為中央總書記。9月13日,毛澤東在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專門講了關于設中共中央副主席和總書記的問題,并介紹了陳云和鄧小平。他說:“我們這些人,包括我一個,總司令一個,少奇同志半個(不包括恩來同志、陳云同志跟鄧小平同志,他們是少壯派),就是做‘跑龍套’工作的,我們不能登臺演主角,沒有那個資格了,只能維持維持,幫助幫助,起這么一個作用。”所以必須設副主席和總書記,當時鄧小平表示說:“我還是比較安于擔任秘書長這個職務。”毛澤東說:“至于秘書長改為總書記,那只是中國話變成外國話。他(鄧小平)愿意當中國的秘書長,不愿意當外國的總書記。其實,外國的總書記就相當于中國的秘書長,中國的秘書長就相當于外國的總書記,他(鄧小平)說不順,我可以宣傳宣傳,大家如果都贊成,就順了。”毛澤東親自為鄧小平作宣傳,“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他跟我一樣,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比較公道。他比較有才干,比較能辦事。你說他樣樣事情都辦得好嗎?不是,他跟我一樣,有許多事情辦錯了,也有的話說錯了,但比較起來,他會辦事。”“他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我今天給他宣傳幾句,他說他不行,我看行。順不順要看大家的輿論如何,我觀察是比較順的。不滿意他的人也會有的,像有人不滿意我一樣……”“你說鄧小平沒有得罪過人?我不相信,但大體說來,這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道,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他說他有點誠惶誠恐,他是在黨內經過斗爭的。”毛澤東對鄧小平的這些“宣傳”是實事求是的,是公正的。他以幾十年的觀察為依據,向全黨作鄭重而負責的推薦。
在隨即舉行的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當選為總書記。毛、劉、周、朱、陳、鄧6人組成政治局常委會,鄧小平和陳云是這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中最年輕的成員。作為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是掌舵人,是最高的決策者;作為總書記,鄧小平工作在最前沿,是把中央和毛澤東的決策變成實踐的總指揮者。鄧小平后來曾說過:“在我一生中,最忙的就是(當總書記)那個時候。”
這時,已過花甲之年的毛澤東,對年輕的總書記鄧小平非常欣賞,以至于他在同蘇共領導人交談時多次流露出對這位“小個子”的垂愛。1957年11月2日至20日,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的慶祝活動。期間,赫魯曉夫陪毛澤東用餐,毛澤東對赫魯曉夫說:“看見那邊那個小個子了嗎?他非常聰明,有遠大的前程。”毛澤東甚至認為鄧小平“是領導班子中最有希望的人”“這個人不簡單,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是個難得的人才呢”。
赫魯曉夫還就當時鄧小平和蘇斯洛夫辯論的事跟毛澤東說:“你們的‘小個子’難倒了我們的‘大個子’。”毛澤東笑了:“可別低估我們的‘小個子’。此人曾帶領第二野戰軍,一舉擊敗蔣介石,使蔣介石喪師百萬。”
1959年4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權力要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書記處,并且他要親自掛帥,讓鄧小平當副帥。毛澤東風趣地說:“我這個人名字叫毛澤東,我掛正帥,就是大元帥。鄧小平為副總司令,副元帥。我們兩個人,一正一副。”另外,毛澤東在不同場合的小范圍內還講過,政治局就是政治設計院,我是主席,是統帥;副帥就是總書記。毛澤東的這些詼諧語言,自有一番深意,他曾在1956年、1957年、1958年初和1958年底多次向黨內外提出,不再擔任國家主席,甚至曾想只任黨的“名譽主席”,退居二線。但“大躍進”之后的新形勢和遇到的麻煩,使他改變了初衷,他要立于前沿去掌舵。同時,從毛澤東的話中,我們也可體味到他這時對鄧小平的贊賞和器重。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總結了經驗教訓,作了自我批評,承擔了責任。鄧小平在2月4日的講話中,著重講了黨的建設問題。在鄧小平講話過程中,毛澤東在旁邊有10次插話,對鄧小平的發言或補充、或加重、或提示,表現出毛、鄧意見的一致。
1966年之初“文化大革命”爆發,鄧小平迅速成為“第二號靶子”被打倒,但毛澤東并沒有忘記他,“(鄧小平)沒有歷史問題”“有戰功”“進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沒做”。在江青等人要開除鄧小平黨籍時,毛澤東再次保護了他。對于鄧小平,毛澤東在對其批判打倒的同時,在政治上是保留的,在人身上也是保護的,對于鄧小平的監督只讓自己所信任的汪東興來管,從來沒有讓林彪和“中央文革”插手。
1971年11月5日,鄧小平在江西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封4000字的長信,揭露林彪的罪行,并向毛澤東檢查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表達了自己愿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重新工作的強烈愿望。1972年l月,毛澤東在陳毅同志追悼會上,對張茜等人表示,鄧小平的問題屬于人民內部矛盾。這些話通過一些渠道,很快傳到正在江西下放的鄧小平那里,給他以莫大的安慰。1972年8月4日,鄧小平又寫了第二封信,并通過汪東興轉給毛澤東,靜候毛澤東和中央的指示。
1973年2月,鄧小平接到了返京的通知。3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的決定》。同年8月,鄧小平在中共十大上當選中央委員。1973年12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問題,鄧小平出席了這次會議。毛澤東對與會者說:“現在,請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發個通知,當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個秘書長吧,你(指鄧小平)不要這個名義,那就當個參謀長吧。”接著,毛澤東又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們現在請了一個參謀長,有些人怕鄧小平,但他辦事比較果斷。他一生大概也是三七開。你們的老上司,我請回來了,政治局請回來了,不是我一個人請回來的。小平同志進政治局,是給政治局添了一位‘秘書長’。”他又對鄧小平說:“你呢,人家有點怕你,我送你兩句話:柔中有剛,綿里藏針,外面和氣一點,內部是鋼鐵公司。過去的缺點,慢慢改一改吧。”看似批評,實則褒獎。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圖為主席臺上的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人。
毛澤東重用鄧小平,不利于江青一伙搞政治陰謀,所以他們千方百計設障礙。1974年3月,在討論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人選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公開把矛頭指向鄧小平,以種種理由不同意外交部提出的(實際為毛澤東、周恩來的意見)由鄧小平率團出席聯大會議,并代表中國政府作大會發言的建議。由于江青的阻撓,政治局第一次討論議而未決。第二天,周恩來不滿江青反對,批示同意外交部所提方案,并將文件送毛澤東及各政治局成員傳閱。在周恩來的努力之下,政治局成員中除江青外都一致同意由鄧小平率團出席聯大特別會議。1974年底,在四屆人大召開前夕,毛澤東曾4次與周恩來、王洪文談話,嚴厲批評了江青等人,對鄧小平給予高度的評價。毛澤東說:“他(指鄧)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為強調言中之意,毛澤東拿起一支鉛筆在紙上寫下一個很大的“強”字,周恩來十分贊同地點頭。談話中,當周恩來向毛澤東匯報四屆人大人事安排時,說讓葉劍英當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鄧小平當第一副總理兼總參謀長時,毛澤東打斷周恩來的話,一字一句明確表示:“就這樣。讓小平同志做軍委副主席、第一副總理兼總參謀長。”說著,他又在紙上寫下“人才難”3個字。一旁的周恩來看后深解其意,脫口說道:“人才難得。”毛澤東含笑擱筆。
如果說毛澤東是通過1933年中央蘇區發生“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事件”才真正認識、了解鄧小平,那么,周恩來比毛澤東則提前了大約10年。周恩來與鄧小平于1920年代初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已經相識。
1980年8月,鄧小平在同意大利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的談話中,對他與周恩來不同尋常的交往有一段深情的追念。他說:“我們認識很早,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就住在一起。對我來說,他始終是一個兄長,我們差不多同時走上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們和人民很尊敬的人。”
正是這種戰友之誼、兄弟之情,把兩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緊緊聯系在一起,患難與共,生死相依。1950年6月的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期間,周恩來在與薄一波等同志閑聊中說道,劉伯承、鄧小平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鄧小平是“舉重若輕”,劉伯承則是“舉輕若重”。并說,從愿望上說,我更欣賞鄧小平的“舉重若輕”,但說實在話,我這個人做不到這一點。身為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對一位負責西南工作的地方領導人——鄧小平,作出這樣高的評價,是不多見的。這也說明,他們之間相交已久,相知甚深。
1965年,在“文化大革命”未爆發前的一次小型會議上,周恩來同其他幾位中央領導人談起毛澤東主席的“接班人”時,毫不遲疑地推薦鄧小平,認為鄧小平可以接替毛澤東來“掌舵”。周恩來的這一決定一方面是因為毛澤東經常在眾人(包括外國領導人,如赫魯曉夫)面前夸耀鄧小平的才干;而另一方面,的確是因為周恩來對鄧小平太了解了。周恩來和鄧小平先后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也是周恩來特地把鄧小平從蒙達尼調到巴黎,與陳延年共同負責編輯《赤光》,就連鄧小平“油印博士”的綽號也是周恩來起的。1927年周恩來和鄧小平同時在中共上海黨中央機關工作時,周恩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組織局主任,鄧小平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協助周恩來處理中央日常工作。鄧小平除了列席和參加中央各種會議外,還負責文件、電報、交通、中央經費、各種會議安排等工作。由于環境的險惡,中央領導同志需要不斷地變換居住地點和姓名。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中央領導之間也都互不知道住處,而鄧小平作為中央秘書長,則掌握著這些絕密情況。他將各項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從沒有出過什么問題,而鄧小平當時才24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鄧小平長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處于中央工作的第一線,協助毛澤東、劉少奇和周恩來主持黨和政府工作。在軍事上,鄧小平25歲就領導了百色起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是配合劉伯承作戰,劉伯承主軍,鄧小平主政,劉鄧大軍成為一個震撼歷史的名字。難怪周恩來這樣評論:劉伯承是舉輕若重,鄧小平是舉重若輕,二者相得益彰。所以無論是黨務、政務、軍務,鄧小平都表現出了特殊的才華,對此,周恩來當然是心中有數的,在他看來,鄧小平是毛澤東最合適的接班人。
1969年,在林彪的“一號通令”驅使下,鄧小平被疏散轉移到江西,同時去江西的還有陳云、王震。在這個風浪中,周恩來總理伸出了援助之手,為了使鄧小平、陳云、王震等人免遭迫害打擊,1969年10月3日,在鄧小平他們去江西之前,周恩來總理就給江西省委打了電話:“中央決定:中央首長要到下面去蹲蹲點,接觸一下實際,適當參加些勞動,向群眾學習……”周恩來特別交待說:“鄧小平夫婦二人也到你們那里去。毛主席不是在九大說過嗎?鄧小平的問題和別人不同,他下去是到農村鍛煉,當然也不能當全勞力了,也是60多歲了,身體也不太好,收房費也適當照顧一點。”根據周恩來的意見,江西省革委會將鄧小平一家安置在位于南昌市郊新建縣望城崗的一套某步兵學校校長的住宅,稱“將軍樓”。得到消息后,周恩來這才放心。
1971年“林彪事件”(“9·13事件”)之后,毛澤東認識到“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錯誤,陸續解放一些老干部。在毛澤東作了對鄧小平同志問題的重要批語后,周恩來全力排除江青一伙的干擾,抓緊促成鄧小平的復出。1975年1月8日,中共中央十屆二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追認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并選舉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之后召開的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任命鄧小平為第一副總理。1975年2月2日,《關于國務院各副總理分工問題的請示報告》中說:“鄧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來總理治病療養期間,代總理主持會議和呈批文件。”毛澤東立即批準了這個報告。這樣,鄧小平在毛澤東、周恩來的支持下,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日常工作。
1975年9月7日,病情嚴重惡化的周恩來總理在會見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談到自己的病情時,幽默而風趣地說:“馬克思的請帖,我已經收到了。這沒有什么,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法則。”并請客人轉告齊奧塞斯庫(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經過半個多世紀,毛澤東思想培育的中國共產黨,是有許多有才干、有能力的領導人的,現在,副總理已全面負起責任來了。在旁陪同的同志解釋說,周恩來總理這是指鄧小平副總理。
四屆人大之后,由于勞累過度,周恩來總理的病情繼續惡化,常住醫院,許多工作只能在醫院進行。1975年9月,周恩來總理的病情急轉直下,由于癌癥的消耗,體重急劇下降,在病痛的折磨下,他連散步的力氣都沒有。9月20日,不得不進行手術。就在周恩來病情急劇惡化的同時,國內的政治形勢也再度發生逆轉。“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各地區、各部門。10月下旬,醫生對周恩來再次進行了手術。在進入手術室前,躺在手推車上的周恩來一再詢問鄧小平來了沒有,當鄧小平靠近手推車時,他握住鄧小平伸過來的手,說:“你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強得多……”
鄧小平與葉劍英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和積極的活動家。他們均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豐功偉績。他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勛。
在中央蘇區和長征時期,鄧小平和葉劍英便互相熟悉。1930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蘇區中央局,組成了由葉劍英、鄧小平等25人為軍委委員的蘇區軍委。1952年鄧小平任國務院副總理,1954年10月,葉劍英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從此,他們一起供職中央,都長期擔任黨和軍隊的領導職務。特別是“文革”時期,兩人共同攜手,把握住了中國這艘巨輪的航向。
“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江青一伙搞亂地方,搞亂軍隊,打倒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葉劍英覺察到運動矛頭指向不對,開始對運動中出現的錯誤進行了抵制和斗爭,尤其對劉少奇和鄧小平等受到的錯誤批判和斗爭深感憤怒。在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下,葉劍英也被疏散下放湖南、廣東等地,鄧小平、王震被下放江西。他們雖相隔異地,但彼此掛念,患難不相忘。有一次,王震在江西見了鄧小平以后,便到長沙探望葉劍英。葉劍英仔細地詢問了鄧小平的身體、起居情況后,在談到對國內領導人的看法時,葉劍英鮮明地指出“中國可以沒有葉劍英,不可以沒有小平同志”。葉劍英的肺腑之言表現了一名忠誠的共產黨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崇高情操,同時也可以看出他非常認可、推崇和賞識鄧小平的治國才能。
1971年9月林彪叛逃事件發生后,葉劍英受命于危難之際,重新主持軍委工作。但他始終不忘鄧小平的工作問題,多次向毛澤東、周恩來建議改變鄧小平的狀況,恢復他的工作。葉劍英是鄧小平第二次復出最積極、最努力的支持者之一。1973年2月,鄧小平從江西回到北京,葉劍英立即登門看望,幫助解決鄧小平生活上的困難,征求鄧小平對軍委擴大會議籌備工作的意見,積極為鄧小平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還特意向毛澤東提議讓鄧小平參加和主持軍委工作。毛澤東非常重視并采納了葉劍英的意見。葉劍英之所以如此看重鄧小平,是通過與鄧小平長期接觸的了解,并看到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協助處理中央日常工作期間,具有豐富的治國治黨的經驗,是黨內難得的人才。
鄧小平復出后,葉劍英即到鄧小平住處,與其研究軍隊建設問題,并同時通知軍委、各部門向鄧小平作匯報,使他盡快了解和熟悉軍隊情況。從此,兩位軍隊領導人又一起攜手共同戰斗。
然而,當時國內的政治、經濟局勢十分嚴峻,“四人幫”的破壞活動還很猖獗,鄧小平的系列整頓與“四人幫”針鋒相對。在“四人幫”的攻擊下,中央政治局又一次停止了鄧小平的一切工作。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后,“四人幫”迫不及待地加緊了篡黨奪權的步伐。葉劍英與中共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道,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之后,隨即舉行中央政治局會議,商討粉碎“四人幫”后面臨的重大問題。華國鋒提出讓葉劍英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但葉劍英謙讓推辭。
葉劍英深知“文化大革命”給黨和國家所造成的殘局,非帥才鄧小平出來收拾不可。所以粉碎“四人幫”后,葉劍英立即把粉碎“四人幫”的喜訊告知鄧小平,并采取實際措施為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做好準備。1976年10月8日,即粉碎“四人幫”的第二天,葉劍英向華國鋒第一次提出應該趕快讓鄧小平恢復工作,但沒有被接受。12月,葉劍英認真看了《人民日報》揭露“四人幫”偽造“天安門事件”真相——《情況匯報清樣》材料后,進一步了解到“四人幫”欺騙毛澤東、黨中央的罪行和制造假情況、陷害革命群眾的罪惡活動,更加清楚地認清“四人幫”的罪惡陰謀,堅決表示必須為“天安門事件”平反。
1977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會前,葉劍英在華國鋒的講話稿上提了兩條意見:一是“天安門事件”是冤假錯案;二是對鄧小平同志的評價,應把提法改變一下。會上,葉劍英、陳云、王震等老革命家紛紛仗義執言,公開提議要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以及為“天安門事件”平反。經過葉劍英等老革命家的努力,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中共中央終于作出了順乎民心的決定,在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十屆三中全會上,正式通過了《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恢復了鄧小平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在鄧小平復出的曲折過程中,葉劍英是最早、最堅決、最積極的支持者,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全會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揭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確定了鄧小平為第二代中共領導集體核心的地位。葉劍英參與領導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持把我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他主動讓位,全力支持和確立鄧小平在中共中央的領導核心地位。
1980年底,葉劍英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重要會議上,再次對鄧小平的功績作了高度評價。他說:“大家知道,小平同志在歷史上對黨作出過杰出的貢獻。粉碎‘四人幫’以后,在每一個重要關口,他都敏銳、果敢地提出了一些正確的決策和主張。在我看來,小平同志具有安邦治國的卓越才能,他當全黨‘軍師’和全軍的統帥,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