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的前前后后

2019-01-02 06:22:36吳躍農
文史春秋 2018年11期

● 吳躍農

蒙達尼,隸屬于法國中部的盧瓦雷省,位于巴黎市中心以南100公里處,在巴黎—里昂—馬賽鐵路線上。城市法文原名“Montaegis”,意為“阿磯山”,音譯為“蒙達爾紀”,中國留學生嫌這樣念起來太啰嗦拗口,簡化為“蒙達尼”。

早期留法學生的情況

1920年代的蒙達尼,是當時中國旅法留學生的聚集之地,先后有20批近2000名勤工儉學的學生來此,成為旅歐中國學生共產主義組織的發源地之一。

旅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李石曾早在1904年就來到蒙達尼近郊的農業學校學習。李石曾發起“勤工儉學運動”后,有上千名勤工儉學的學生來到法國。蒙達尼市政局夏波先生是李石曾的朋友,同情中國,幫助安排中國留學生到市立中學學習,并安排他們在郊外一家橡膠制品廠——哈金森橡膠廠做工。

留學生中最多的是湖南人,他們在蒙達尼組織了一個團體——“工學世界社”,以蔡和森為領袖,蔡和森信仰馬克思主義,他研究馬克思主義也較深刻。他強調學習,不主張勤工。赴法國留學的學生除了湖南人居多,其次就是四川人。四川留學生以趙世炎為首,趙世炎在國內已經加入北京共產黨小組,四川人與湖南人的主張有些區別,他們主張“勞動權”,要求華法教育會負責介紹勤工儉學的學生進工廠工作。雖然兩派觀點不一致,但是兩個團體的主義很接近,趙世炎、李立三為首的勤工儉學學會和支持他們的兩位老教育家徐特立、黃濟生都認為,要想在法國堅持勤工儉學,就要盡可能地爭取到工廠去工作。因為要實現革命,第一步就是要把華工們組織起來,在他們中間進行宣傳、組織工作,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學會組織工人、領導工人運動的本領,為回國后開展革命斗爭培養革命干部。蔡和森、蔡暢、李維漢、向警予、張昆弟、羅學瓚等新民學會會員則認為,要革命,就要有知識,有知識就必須求學,主張發動求學運動,要求國內政府給勤工儉學學生發津貼,解決入學問題,通過求學來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回國后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盡管觀點不同,但信仰相同,因此兩派觀念能互相包容。

中國留學生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漸漸感受到想靠勤工來求學之不可能所帶來的精神痛苦,美好愿望破滅。1921年2月,留法學生面對困境,掀起以爭取三權——吃飯權、工作權、求學權為主要內容的“二·二八”運動以后,以蔡和森為首的“工學世界社”和以趙世炎為首的“勞動學會派”合作,共同探討馬克思主義,籌備成立共產黨組織。

1921年4月,趙世炎由巴黎去克魯梭工作之前,專程繞道到蒙達尼去找蔡和森面談。他倆在蒙達尼郊外的一個樹林里,盡情地交談了3天。雙方都真誠地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坦率地說明了各自的觀點和見解。蔡和森講述了他所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趙世炎也詳細講述了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同工人打成一片的實踐體會。

1920年代在蒙達尼的部分中國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合影。

中國青年來到歐洲大陸后,主要集中在勞動強度大的鋼鐵、運輸、煤炭等重工業部門,經常是在高溫環境之下,汗流如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疲憊不堪。為了把錢節約下來供上學用,他們吃飯、住房、穿衣都盡量選擇最低檔、最簡陋的,勞動一天盡管疲困至極,還要利用一切空余休息時間刻苦儉學。他們學習的內容以補習法文為主,同時還要學一些自然科學和哲學、文史等知識,并常閱讀當地的報刊、雜志。在勤工儉學的同時,他們還參加了許多政治活動。規模最大的一次就是在1921年發生的200多名勤工儉學生進占“里大”的斗爭,蔡和森、陳毅、李立三、羅學瓚、顏昌頤、張昆弟等104名留學生因此背上擾亂治安的“罪名”,被遣送回國。

旅法勤工儉學運動遭受巨大挫折,令年輕學子們更確信需要成立一個先進的組織來領導。到1922年,成立一個包含旅歐所有國家的中國勤工儉學生的共產主義組織——少年共產黨的時機已經大致成熟。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很多有斗爭精神,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青年學生被挖掘出來,發展成為少共成員。22歲的鄭超麟就是其中之一,后來還成為出席少年共產黨成立大會的蒙達尼地區3名代表之一。

少共早期的發展對象

鄭超麟1901年出生在福建省漳平縣,自幼接受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學畢業后,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到法國勤工儉學的資格,于1919年離鄉赴法國勤工儉學。

鄭超麟能夠留學與陳炯明的主張有關,當時陳炯明作為“援閩”總司令,在福建不僅主張民主主義,而且主張社會主義,甚至無政府主義。他一到漳州,立即造馬路,設公園,開運動會,出版日報。陳炯明還命令在他管轄下,每縣可派遣二三名學生到法國留學,經費共計600大洋,由官府出一半,學生自己出一半,這就是福建半官費生的來源。

鄭超麟在國內時,平時能看到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相關的書刊,但他沒有接觸,也沒有閱讀,他是在赴法留學的船上才知道中國有一個人叫陳獨秀。在從香港去法國馬賽的法國郵船“保羅列嘉”號上,鄭超麟第一次開始閱讀《新青年》。他帶到船上的書籍是《老子》《莊子》《列子》《經史百家雜鈔》以及《老殘游記》《白香詞譜》等,《新青年》是從一位福建同學那兒借來的。鄭超麟翻開雜志,第一篇文章就是陳獨秀寫的《憲法與禮教》,文中用“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來反對孔子,鄭超麟從小讀的是四書五經,對陳獨秀的觀點非常反感。

雖然反感,但陳獨秀的尖銳文句卻不斷在他腦中回響,令人耳目一新,欲罷不能,索性向同學借了更多的《新青年》雜志以及其它宣傳新文化的雜志來看。郵船行駛了33天,在船上鄭超麟接觸了“外江”學生,他們眼光遠大,思想活躍,鄭超麟感到有一種新的生活在法國等待著大家。他們在馬賽登岸時,鄭超麟的思想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之后,鄭超麟被蔡和森和趙世炎同時注意到了,他們都將鄭超麟納入到成立旅歐少年共產黨組織的考慮人選中。因為當時鄭超麟在日耳曼中學學過法文,與同學相處較融洽,話語投機,還組織了一個學習性的小團體。后來鄭超麟還漸漸接觸了《共產黨宣言》《空想社會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有了基本了解。原本鄭超麟想通過“庚子賠款”進中法里昂大學,所以拼命學習法語和數學,同時,也抓緊一切機會閱讀中國出版的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書刊,不知不覺,這方面的興趣超過了考進大學的興趣。漸漸地,鄭超麟的信仰由新文化運動的民主思想轉到了社會主義思想,由愛國主義轉到了國際主義。鄭超麟開始有意識地讀一些宣傳社會主義的書籍,愿意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探索真理”來嘗試,作為一種哲學來探索,但當時他并沒有想到以此作為行動指南。

在法國,鄭超麟通過《人道報》《光明》雜志以及國內出版的書刊去關心當前的革命斗爭和革命理論,他還試譯了法國作家、社會活動家法朗士的文章,投稿給《東方雜志》,獲刊發出來。當時受蔡和森之命,注意吸納最早一批少共黨員人選的尹寬,由此發現了鄭超麟,尹寬還介紹李立三與鄭超麟接觸,李立三也感覺鄭超麟是可以發展之人。

制鞋工人鄧小平

當時中國去法國的學生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官費生,屬國家派出,學費由政府承擔;第二種是貸費生,由國家貸款給學生上學;第三種是半官費生,如鄭超麟,自費一半;第四種就是自費生。鄧小平屬于第四種。

1920年10月19日,鄧小平乘坐的“鴦特萊蓬”號郵輪在歷經39天的海上航行后抵達馬賽港。1920年10月末,鄧小平和他的叔父鄧紹圣等10多人,由巴黎輾轉至諾曼底巴約鎮,入巴約中學補習法語。鄧小平在這里只讀了5個月的書便離開了巴耶中學,開始了他在異國他鄉的勤工生涯。勤工生活是極為艱苦的,剛到法國,語言關還沒有過,不懂技術,又沒有知識,只能做苦力,打零工,1921年4月,鄧小平到克魯梭的施奈德鋼鐵廠當軋鋼工。這是勞動強度大又危險的工作,每天的工作時長都在10個小時之上,還不時要加班加點。那年鄧小平才16歲,還沒有成年,個頭又矮小,繁重的體力勞動讓他的身體吃不消,而且因為鄧小平未滿18歲,別人領14法郎的報酬,他只能拿6.6法郎,根本就無法維持日常生活開銷。鄧小平在那兒干了1個月,連飯都吃不飽,只好再回巴黎闖蕩。1921年10月,鄧小平受雇于巴黎香布朗工廠,但很快又失業了。1922年2月,他和叔叔來到蒙達尼,進入哈金森橡膠廠做工。

鄧小平當時身處的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兩年,對勞動力需求已經不像戰爭期間那么緊迫,找工作十分不容易,即使找到工作,工資也極低,要想靠勤工來儉學,已經不現實了,做工掙來的工錢,都不能解決糊口,又怎么可能進學校讀書呢?工業救國、科學救國的理想在餓肚子的狼狽現實之中,全成了泡影。

在哈金森橡膠廠,鄧小平當時被分配到制鞋車間,生產高筒雨靴。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雖然條件苦了些,但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夠多掙到錢,一般人一天只能做10雙鞋,鄧小平一天做20雙,他這么拼命工作就是為了能夠達成儉學的愿望。之前剛開始在巴黎失業時,走投無路的鄧小平曾經寫信回國,希望家里能夠寄點錢來解燃眉之急。1922年9月,鄧小平收到了父母寄來的一筆錢,加上后來他在哈金森做工幾個月攢下的錢,讓他萌生了求學的念頭。

1922年10月17日,鄧小平與叔叔辭去了哈金森橡膠廠的工作,來到塞納—夏狄戍中學求學,但學費還是不夠,只能作罷,輾轉一晃幾個月過去了,鄧小平只得再回哈金森做工,鄧小平這次徹底破滅了繼續上學之夢。

同一個車間打工

鄭超麟在法國的生活也極為艱苦,為了省錢,一日只吃兩餐,以面包充饑,到1922年初再也難以維持了。鄭超麟一直不愿意將學習時間用來工作去換一日三餐,但現實困境讓他不得不考慮去做工維持生活了,正好當時一位同學己經到了蒙達尼,告訴鄭超麟那兒有工可做。于是,鄭超麟幾乎與鄧小平同時,也是于1922年2月到蒙達尼哈金森橡膠廠做工。

哈金森橡膠廠當時是歐洲唯一的橡膠廠。20世紀初,就已有200多名中國留學生來這里做工,主要生產橡膠套鞋。1922年,哈金森工廠已經發展到擁有1000多名工人的規模,其中為數不少的中國留學生中就包括鄧小平和鄭超麟。當時鄭超麟22歲,鄧小平18歲。

鄭超麟和鄧小平住宿的地方,是在離工廠5分鐘路程的一個小樹林里,那里有個簡陋的工棚。這個工棚是工廠供給中國工人住宿的,不收任何費用,電燈、自來水也是免費使用的。這個木棚原來應該是一個倉庫,現在則有四分之三用于做中國工人的宿舍,工棚里有兩個人是鄭超麟在日耳曼中學的同學——秦治谷和李慰農。工棚里年紀最大的是48歲的黃濟生,最小的則是18歲的鄧小平。留學生們白天工作,晚飯后至睡覺前有2小時至3小時可以利用,此時工棚里很熱鬧,大家在一起閑談、開玩笑。有個四川孩子,是所有人當中年齡最小的,矮矮的,每日這個時候總是跳跳蹦蹦,與周圍人攀談、開玩笑,身處艱苦環境中卻樂觀、開朗、活潑,這人引起了鄭超麟的好感,他就是鄧小平。鄧小平雖然個子小,卻極機靈,大家都很喜歡他。李慰農愛在工棚中發表議論,宣傳社會主義,宣傳蘇聯取得的成績,反對北洋軍閥政府,主張中國非革命不可。

工棚里的啟蒙宣傳對鄧小平有著極大的影響,鄧小平回憶說,“每每聽到人與人相爭辯時,我總是站在社會主義這一邊的”,“我從來沒有受過其它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信共產主義的”。鄭超麟也喜歡發表議論,但鄭超麟的思想還搖擺在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之間,當時無政府主義者、陳獨秀之子陳延年主編了一本以宣揚無政府主義為格調的雜志《工余》,鄭超麟每期必讀,還常投稿發表文章。后來,趙世炎多次找陳延年談話,陳延年決定轉變其無政府主義立場,參加少年共產黨組織。

鄧小平與叔父鄧紹圣在法國合影

1920年代,鄧小平曾在法國蒙達尼哈金森橡膠廠工作。

少年共產黨成立大會

“1921年5月,我到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成立大會。同時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它幾乎是同中國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那里的黨的創始人有周恩來、李立三、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西行漫記》)少年共產黨的成立,主要是兩個人在掛帥,周恩來和趙世炎。大會召開之前,鄭超麟、李慰農和尹寬去到巴黎,趙世炎到車站接他們,一起回到趙世炎在巴黎第十二區意大利廣場旁邊的戈德弗魯大街17號的辦公地點,當時趙世炎已經專職做黨務工作了,計劃于1922年6月18日召開少年共產黨的成立大會。蒙達尼的3位代表是李慰農,尹寬和鄭超麟。18日一早,3人前往巴黎西郊布洛宜森林,快到開會地點時,鄭超麟看到前面走著一個穿黃色大衣的人,這人就是周恩來。這是鄭超麟第一次見到周恩來。周恩來邊上還有一個穿著不講究的人,那人就是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

參加少年共產黨成立大會的正式代表有18人,代表全歐洲30多位少共黨員,他們是:趙世炎、任卓宣、周恩來、李維漢、王若飛、陳延年、陳喬年、劉伯堅、傅鐘、袁慶云、王凌漢、蕭樸生、蕭子璋、佘立亞、汪澤楷、尹寬、李慰農和鄭超麟。會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周恩來。宣布開會后,周恩來提議大家一起宣誓,他說,我們參加建黨的人要宣誓,以后入黨的人也要宣誓。

成立大會開得很民主,允許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爭執不下的問題就投票解決。大會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確定黨名。大家要組織的是“共產主義青年聯盟”,是少年人的組織,當時漢語少年與青年合用,與會者主張組織名稱為“少年共產黨”。

周恩來反對,主張名稱為“少年共產團”,理由是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共產黨,中國已經有一個陳獨秀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了,不能再有一個“少年共產黨”了。周恩來說的話也是根據陳獨秀的意見,陳獨秀對周恩來說,國內已成立了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青年團,黨不能有兩個,你們最好加入法國共產黨為一個支部,或者改名為S.Y。周恩來的想法是,我們這個團體是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做青年工作的,應當叫“共產主義青年團”或者“少年共產團”。但多數人認為“少年共產黨”已經足夠區別了,最后投票表決,表決結果是大多數贊成起用“少年共產黨”之名。

圖為鄧小平留學法國時工作過的工廠簡介,右側是他當年的居留卡。

韓奇是辛亥革命后代,烈士韓耆伯的遺孤,他知道革命斗爭血雨腥風的殘酷性,為此,不能不防范在先,他建議大家用假名來進行革命活動,他的建議得到了大會的采納。會后,與會者收到一份會議內部通訊,將各人的真假名列成一個對照表,趙世炎為樂生、張伯簡為紅鴻、李維漢為羅邁、周恩來為伍豪、王若飛為雷音、蕭子璋為愛彌、熊銳為尹常、熊雄為其光等。

會議的成果有3個內容,一是在第一天討論和通過了周恩來報告的黨綱和黨章,并通過了將這一組織定名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的決定;二是在第二天選舉了領導成員,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為宣傳委員、李維漢為組織委員,而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張申府為普通少共黨員,領導機構就設在趙世炎常住的旅館——巴黎戈德弗魯大街17號;三是在第三天討論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的各項工作。大會后,布置給鄭超麟的任務是:在哈金森橡膠廠發展少年共產黨員。

李慰農和鄭超麟負責在工棚中發展黨員的使命,李慰農是黨小組長, 鄭超麟則相當于宣傳委員。鄭超麟經常利用吃飯、休憩的時間或出行旅途時,與發展條件成熟的人談話,發展他們加入“少共”。后來哈金森橡膠廠來了許多新人,恰在這時,鄭超麟與李慰農一起發動了一次罷工,新來的人中表現積極的就被鄭超麟介紹參加了少共。這些人有:周維楨、李季達、謝陳常、李楠等。

“少共”成立之后的半年,成員就由30多人發展到了72人,其中旅法58人、旅德8人、旅比6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的事報給在上海的中共總書記陳獨秀后,陳獨秀發來指示,將“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一個下屬支部。緊接著,決定派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王若飛、王凌漢、高風、陳九鼎、佘立亞、袁慶云、鄭超麟,德國的熊雄、王圭12人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這樣,1923年2月17日至20日“少共”召開了臨時代表大會,大會是在法國警察分局的一間會議室召開的。因為袁慶云住在那一帶,與警察都比較熟,以中國學生開會的名義租了間會議室,法國人聽不懂中國話,大家說什么都行,只要不唱《國際歌》。到會代表42人,大會由趙世炎主持,大會討論通過了周恩來起草的旅歐支部的團章和其他議案,選舉了新的執行委員。周恩來任執行委員會書記,尹寬負責“共產主義研究會”,汪澤楷任“學生運動委員會”主任,蕭樸生任“華工運動委員會”主任,任卓宣任“出版委員會”主任。會上,“少共”正式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并創刊《少年》。遺憾的是,鄭超麟直到“少共”臨時代表大會召開之時,也并沒有發展鄧小平加入,主要原因前文說到過,這之前鄧小平有好幾個月離開了哈金森橡膠廠。1922年10月17日,也就是少年共產黨成立4個月后,鄧小平與鄧紹圣辭去了哈金森橡膠廠的工作,去到塞納—夏狄戍中學求學,之后鄧小平又返回哈金森做工已是1923年2月,在這段時間內,恰是鄭超麟積極推進發展少共新成員工作的時候,而鄧小平回到哈金森橡膠廠不久,鄭超麟又接到上級指示,要離開法國前往蘇聯學習。

鄧小平參與《赤光》的編輯工作

鄧小平在法國加入中共

鄭超麟離開法國后,鄧小平這次也僅在制鞋車間工作了一個多月,也緊跟著于1923年3月7日離開了哈金森橡膠廠。沒過多久,這年夏天,由蕭樸生、汪澤楷介紹,發展鄧小平成為少共成員。鄧小平自己說,“最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雖略有感覺,然以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個深刻的覺悟。其后,一方面接受了一點關于社會主義尤其是共產主義的知識,一方面又受了已覺悟分子的宣傳,同時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于是加入了組織。”幾經求學求生的波折,鄧小平生活喘息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底層,直接與工人階級融為一體,因此,他明白,靠資本主義那套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單純靠科學救國也是行不通的,他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他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痛苦、無奈、無助,對資本家有切膚之痛,當他接觸了解革命信息,自然就贊成了革命。鄧小平后來回憶說:“我在法國的五年零兩個月期間,前后做工約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黨團機關工作),從自己的勞動生活中,在先進國家的影響和幫助下,在法國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我的思想也開始變化,開始接觸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參加一些中國人和法國人宣傳共產主義的集會,有了參加革命組織的要求和愿望。”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鄧小平從此就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決不動搖。

1923年夏天,鄧小平進入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領導機關,擔任《赤光》雜志的編輯,負責刊物的刻版油印工作,直接接受周恩來的領導。他經常是白天做工,下工后即趕到《赤光》編輯部。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周恩來將寫好或修改好的稿件交給他,鄧小平把它一筆一劃地刻在蠟紙上,然后用一臺簡陋的滾筒蠟紙印刷機印好,再裝訂起來。《赤光》每月出一期,每期12頁左右,鄧小平經常和周恩來一起干到深夜,就打地鋪住在辦公室。年長鄧小平6歲的周恩來,對鄧小平起著積極的引領作用。鄧小平在《赤光》上也發表了一些文章,如《請看反革命青年黨人之大肆捏造》和《請看先聲周報之第四批造謠的新聞新聞》兩篇文章,以“希賢”的筆名分別發表在《赤光》第18、20期上。

1924年7月13日至15日,鄧小平參加了旅歐共青團第五次代表大會,因后來周恩來等干部調回國工作,大會改選了執行委員,鄧小平當選為執委會委員、書記局成員,與周唯真、余增生3人組成書記局。按照當時黨的規定,擔任旅歐共青團執委會領導成員者,自動轉為中共共產黨黨員。所以,鄧小平是1924年7月加入的中國共產黨,當時,他尚滿20歲。鄧小平連任旅歐支部第5、6、7屆支部委員,是繼周恩來等人之后旅歐黨團組織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在1924年12月召開的少共第六次代表大會上,鄧小平當選監察處成員之一,被委托為工人運動的負責人之一。鄧小平除了參與《赤光》的編輯撰稿工作,還參加了許多革命斗爭。1925年春,鄧小平作為特派員前往里昂,任宣傳部副主任、青年團里昂支部訓練干事,隨后接替旅歐共青團支部的領導工作,鄧小平因頻繁組織革命活動,受到法國警方的監視,1925年6月,他直接參加組織了為支援國內五卅運動而舉行的在法勤工儉學生、華工和法國各界華人的示威活動。

圖為蒙達尼街旁“偉大的足跡”紀念碑,用中法雙語配合圖片介紹1920年前后中國留法學生到此勤工儉學的故事。

6月22日,法國政府命令警察搜捕旅法的中共黨員。幾天之內,任卓宣、李大章等20多位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相繼被捕入獄,隨后,又將47名留法勤工儉學生驅逐出境。6月24日,中共旅歐支部決定,今后革命活動均以中國國民黨駐法總支部名義進行。為躲避法警的秘密監視、跟蹤,鄧小平到雷諾汽車廠做工,當時,鄧小平受蕭樸生指示,成為里昂—克魯梭一帶的特別委員,負責指導此地的一切工作。之后,因與巴黎聯系中斷,鄧小平到巴黎找到了蕭樸生。與蕭樸生商議后,于1924年6月30日成立了臨時執行委員會,不久,更名為非常執行和委員會,鄧小平與傅鐘、毛遇順3人組成書記局。

1926年1月8日早上,法國警察對鄧小平、傅鐘和楊品蓀合住的卡斯雅街3號旅店的5號房間進行了突然襲擊、搜查。在屋子里,警察搜到了兩架帶鋼板、滾筒的油印機,幾包印刷用的紙張,還有一些報紙和革命小冊子,如《中國工人》之類,布哈林的《共產主義ABC》和《孫中山遺囑》,之后法國警察發出了驅逐令,要將鄧小平和同屋的兩人一起驅逐出境。不過,在警察前來搜查的前一天,也就是1月7日,鄧小平和傅鐘、鄧紹圣、任卓宣已經按照黨組織的周密安排,坐火車離開了巴黎,取道柏林,前往蘇聯首都莫斯科,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旅歐共產黨組織樹立之后,留法學生在興辦革命刊物,開展黨團組織,樹立華工總會,指導反帝妥協,推進國共一致陣線等一系列任務中接受了艱辛的鍛煉,逐漸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較高實際修養和實際閱歷的指導主干。經過國際疾風驟雨般的革命考驗和艱辛卓絕的妥協鍛煉,眾多留法學生逐漸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主干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力量,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擔任黨和國家的重要職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色99|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免费a级毛片视频|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精品动漫|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麻豆精品在线| 婷婷六月色| 成人国产免费|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91精品网站|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伦理一区| 婷婷激情亚洲| 国产系列在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有码在线|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欧美色丁香|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毛片一级在线|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在线啪|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精品va|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第一色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国产成人毛片|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视频网站|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