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發布消息稱,《北京市無障礙系統化設計導則》已正式發布。《導則》對城市公共空間、各類建筑場地等無障礙設計提出要求,進一步提升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改善出行環境。值得關注的是,《導則》不僅針對殘疾人、老年人,同時也關注婦女、兒童以及有特殊需求的群體。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將方便居民生活,讓城市更有溫度。
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北京市已陸續對王府井、金融街、車公莊、西直門、長椿街、北京南站、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和四惠8個地區進行無障礙系統化改造試點,使無障礙設施連接成網。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殘疾人和老年人近年來提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無障礙設施建得雖多,但是不夠系統。所以他們還是只能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活動,迫切要求讓無障礙設施形成一個完整的無障礙鏈條。這也是《導則》出臺的重要原因。

《導則》突出了城市公共空間、建筑場地以及建筑內部空間三者之間無障礙設施的系統性。強調在城市設計、場地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標識設計等不同階段,推動無障礙設施由“點”到“線”再到“面”的全面提升。
同時,《導則》還細化了各類交通換乘接駁節點的規范要求,解決居民出行中無障礙設施之間連續性接駁問題,使軌道交通、地面公交、步行、非機動車、出租車、小汽車等出行方式之間無障礙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