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嶔
張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百萬宇,出版歷史圖書15本,帶領《我們愛歷史》獲2015年度網易最佳自媒體獎,2016年度頭條號獎,2017年浙江省自媒體十強等獎項。
崇禎殉國前,留下了兩句招罵的遺言:“諸臣誤我”和“文官皆可殺”。后世學者對這兩句話也是口誅筆伐,但看到晚明官場上的“神操作”段子,則要忍不住嘆息一聲:崇禎臨終前的怒吼,真是實在話,
明代出名的特權階層,就是宗室藩王們,他們生下來就享有優厚待遇。可到了明末,這些藩王也成了明朝官員眼里的肥豬。“宰”藩王最狠的,恰是明代出名的清水衙門:禮部。
以明朝的禮制,每個宗室人員出生,都要由禮部為其取名,若沒名字,不但與優厚待遇無緣,連娶妻都犯法。這項特殊制度讓明末禮部官員鉆了空子,他們常向宗室人員獅子大開口。宗室人員若討價還價,他們“輒制惡字與之”。崇禎年間的衡王府就因沒給夠錢,其孫兒被取了個爛名:朱慈愁。明末一些宗室子弟因沒錢送禮,活到五六十歲竟還沒有大名,不但生活窮困潦倒,連媳婦都不能娶。連藩王都被欺負成這樣,百姓又怎么活?
明末官場還有一個常見現象,就是“層層扒皮”。崇禎二年(1629年),工部尚書張鳳翔向崇禎揭露:當時大明朝廷只要干工程,如果撥一千兩白銀下去,會被各級官員層層克扣,到了承辦商手里,竟剩下不足三百兩。崇禎得知后大驚,但大臣對此事只是輕描淡寫:“此從來陋規。”——皇上別激動,大家都習慣了,看過這“都習慣的操作,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崇禎年間,明朝大把砸錢抗清剿賊,每次都白白打水漂?全被各級“蛀蟲們扒皮了。
對于晚明的腐敗現象,崇禎就沒管過?其實,他也曾痛下狠手:動用東廠錦衣衛,嚴密監視各級官員。但崇禎哪里想到,這些廠衛鷹犬反而把這樁大事做成了一項生意。每次拿到官員貪污腐敗的證據,他們立刻找當事人要賄賂,只要給的錢夠多,多惡劣的腐敗行為都能抬手放過。
眼看錦衣衛賺得盆滿缽滿,作為同行的東廠也有樣學樣。諷刺的是,由于這“抓窮官放富官”的操作模式,被東廠、錦衣衛敲了多少錢,貪官們當然要加倍撈回來,明末的腐敗也就越演越烈。
此外,明末的官場上還有最不著調的言官們興風作浪。崇禎年間,言官們的奏折,一個比一個雷人。當時崇禎苦于財政困難,某言官竟提出:讓和尚尼姑們強制婚配,納入戶口,每年豈不是增加幾十萬納稅戶口?崇禎竟還大為欣賞,好好表揚了這個言官一番。
這些言官們,真的是水平這么差?并非如此,他們就是想靠“雷人奏折”博出位,只要能博得名聲,接下來就是財源滾滾來,比如兵部尚書陳新甲下獄時,言官方世亮窮追猛打,寫奏折大罵陳新甲誤君誤國,疾呼把他斬立決。當陳新甲家人心領神會,給方世亮送上巨款后,方世亮又寫就感人奇文,直把陳新甲塑造成沒功勞有苦勞的忠臣——皇上,您就網開一面吧。
大明朝就是在這樣水深火熱的朝局里,最終走向了滅亡。
編輯/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