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超群,楊 鋒
(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張掖礦產勘查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當前我國整體金礦資源增長速度非常快,2008年我國金資源為5900噸,到了2017年金資源達到13195.6噸,在十年時間里,我國金資源增長了一倍以上,這個增長速度不可想象,非常快。各省都有統計數字,山東省具第一位,而膠東增速達到95%以上。
(1)我國金礦以小型(礦床)為主,大型超大型礦床比較少。50噸以上的金礦占礦床總數不到百分之一,全國的金礦包括礦冶加在一起,一共4650個,金礦數量不少。其中以冶金礦為主,冶金礦3748個,砂金礦900多個。
(2)金礦石品質較差,以中低品位為主。高品質金礦石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黃金產量的快速增長。我國黃金儲含量在世界上排名較為靠前,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之中,黃金資源能夠利用的量較少,且我國的黃金開采波動性較為嚴重,因此直接影響著我國的黃金開采情況。并且我國的地質環境較為復雜,經濟在發展中使用大量的黃金資源,同時地表能夠開采的黃金資源也日漸稀少,對于黃金的開采而言,難度不斷的增加,因此我國的黃金開采情勢嚴峻,很多高品質的礦石成為了開采的一項重點項目,只有提升黃金的開采質量,才能更為實質性的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
(3)勘探深度較淺,勘查工作程度相對較低。中國金礦的勘探深度相對較淺,一般不大于600米,目前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過程中,有的礦山勘查深度超過1000米。
(1)當前我國主要金礦以東部為主,就資源分布和開采程度而言,也主要在東部,東部有幾個地區,一個是膠東地區,一個是小秦嶺地區,還有一個湖北張家口地區,這幾個地方金礦資源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別是膠東地區。膠東地區近年找礦進展非常大,近幾年金資源增加了2400噸,現在膠東地區保有的資源儲量達到3694噸,在我國首位。
(2)國外金礦開采的深度已經非常深了,加拿大達2000多米,印度達3000多米,南非已達4000米。所以,我國金礦深度勘探潛力很多。小秦嶺地區危機礦山企業增加了112噸金資源儲量,所以東部地區是我國主要金礦資源潛在地區。西部地區找礦勘查亦取得很大進展,部分中、小型礦或為大型、超大型礦床。如新疆新源卡特巴阿蘇、青海曲麻萊縣大場、都蘭縣果洛龍洼、云南鶴慶縣北衙、甘肅汝縣陽山寺、西藏甲瑪、多不雜、多龍、雄村等全國銅多金屬礦中伴生、共生金礦可達到大型、超大型規模。西部的砂金資源豐富,但勘查程度很低,所以西部找礦前景不錯。
(1)金礦資源潛力預測。進行資源潛力預測,是一項十分復雜,具有較強探索性的工作。在全面研究國內外礦產資源預測理論、方法基礎上,建立了一套預測理論與方法[1]。該預測理論與方法是以成礦系列理論、成礦動力學理論及綜合信息礦產定量預測理論為支撐,建立并應用了礦床模型綜合地質信息礦產預測方法,進行定量的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這在國際上屬于首創。
(2)劃分金礦床勘查類型。礦床勘查類型根據礦體的規模、形態變化程度、厚度穩定程度、礦體受構造和脈巖影響程度和主要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等因素來劃分,實踐中以不同礦段中主礦體為主確定勘查類型。礦床勘查類型應隨勘查進程和地質認識的不斷深化而適時調整。
(3)砂金礦勘探。按主要礦體的延展規模、形態、厚度穩定程度和主要組分分布的均勻程度等地質因素劃分勘探類型,是為了合理地確定勘探工程密度,從而達到有效地探明各級儲量的目的。各種砂金礦床和同一礦床的各個礦體乃至一個礦體的不同部位,地質因素及其組合是多種多樣的,劃分勘探類型和確定勘探工程密度,一般是按礦床中占有大部分儲量的主要礦體的地質因素來考慮的。
(4)金礦床的經濟可行性評價。對礦區自然經濟狀況、交通運輸、供水、供電等進行了解,結合環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可能性,通過技術經濟論證,判定礦床是否轉人詳查和確定未來的投資機會。概略研究主要是靠分析已取得的地質資料,類比已知礦床,推測礦床規模、礦石質量和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結合礦區的自然經濟條件、環境保護等,以我國類似企業的技術經濟指標或按擴大指標對礦床做出技術經濟評價。
(1)優化礦區的規劃。開采金礦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對金礦礦區進行科學的劃分,保證整個礦區的金礦資源可以合理的利用。對于黃金儲量儲存較為豐富的地區,一定要正確認識黃金開采的效益,更為有效的進行金礦的開采。當前,我國很多地區礦山都無礦可采,資源開采已經出現枯竭的問題。對于該部分礦山,應當更為深入的進行勘測,找出隱藏較深的礦產資源,找出其中的開采空白區域,以此更好的進行金礦的開采。
(2)尋找優質礦山。為保證我國黃金資源的儲量,就要不斷強化金礦的開采力度,開拓優質礦山,通過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有效的尋找優質、大型金礦。
(3)更為深入的進行金礦的開采。在之前,進行金礦的開采很多都是處于淺層開采,勘測深度有限,因此很多埋藏在深處的金礦不能勘測出來,很多金礦埋藏在超過地表1000米以上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延長開采范圍,延展挖掘開采深度,尋找開采的第二空間。雖然我國很多礦山已經在不斷的加大開采深度,但是整體而言,開采深度還遠遠不夠,因此,更為深度的挖掘礦山的潛力尤為關鍵。
(4)探索新金礦種類。地質勘查就是對礦石進行簡單的勘測,這種勘查方式往往容易忽略新礦物,近些年,銅礦、鋅礦以及其他礦區在挖掘之中,都會發現一些較為貴重的礦產資源,對于金礦而言,很多較大的金屬礦床,對于新類型礦床的發展具有很大前景。我國在很多地區都發現了金礦,這些金礦資源種類較為豐富,數量較大,對于當地的經濟可以有效的促進。
(5)開發礦區外圍潛力。我國開采的很多礦床都是在上世紀形成的,因此礦床的開采局限性較大,這些礦床開采容易忽略勘探空白區域,在當前,我們可以采用新的理論、新的方法,對之前的礦床重新評估,重新加以開采,原有礦區的外圍潛力較深,對于金礦的開采意義重大。
我國金礦地質勘查工作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勘查結構在不斷調整、工作方式在不斷變革、工作內容在不斷豐富、工作領域在不斷拓展。金礦在礦產資源之中,屬于一種較為貴重的金屬資源,并且金礦由于自身的穩定性較強,因此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將黃金的儲存作為經濟的一個發展指標,因此金礦的開采意義重大。短期來看,全國地質勘查工作將延續深度調整趨勢,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生態保護修復、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新興的地質勘查工作將持續拓展與壯大。預計全年地質勘查投入降幅將有所收窄,同比下降10%左右;隨著全球礦業市場回暖,礦產勘查社會投資或出現微弱回升,戰略新興礦種等礦產勘查進一步受到重視。
地質勘查在瞄準當前需求的同時,在實踐中將圍繞長遠需求不斷拓展,培育并壯大發展新領域。一是服務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推動將城市地質工作納入城市管理主流程,以雄安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為代表的城市地質調查工作快速推進;二是服務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保護修復,推動地質與生態融合形成生態地質工作,承德市綜合地質調查探索出了地質建造+小流域的綜合調查+生態關鍵帶監測的技術框架;三是服務民生與鄉村振興,推動農業地質、旅游地質等“地質+”多元化調查評價。四是服務自然資源統一管理,推動地質環境監測網與其它監測網協調運行。五是服務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動水土污染調查與治理。
總的來看,現如今國家金礦的找礦潛力是很有遠景的,當然找礦的難度也很大,難度越來越高。因此這要靠科學技術,找礦科研技術也要上去。采礦、選礦、低品位的金礦利用就是要靠科學技術。總體上而言,我國礦山資源金礦的礦山潛力是不錯的,還有三分之二的資源等著我們去勘查。因此也需要行業中的技術人員加強對自身實力的提升,最終切實提高我國金礦資源的勘查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