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章漢
(廣東省地質局第十地質大隊,廣東 中山 528427)
現階段,隨著經濟技術的進步,我國的地質環境評估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地質勘探設備相對落后,地質勘探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地質勘探專業人才相對缺乏,這些因素的存在影響了地質勘察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進而影響危險性評估工作的科學性。結合實際情況而言,開展水利項目之前應根據當地具體的地形地貌情況進行事前勘探,對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科學評估,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方案,并進行可行性分析,建立相關的安全防范機制。以廣東地區為例,位于嶺南地區和珠江流域范圍,丘陵眾多、河流縱橫交錯,山地和丘陵面積占比分別為33.7%、24.9%,自然環境復雜,再加上當地分布著錫、銅等礦產區,對地質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增加了當地地質勘測和水工環地質災害評估工作的難度,這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團隊來說,無疑是一項挑戰,需要結合先進的理論,提高評估工作的科學性,克服各種困難,打好地質災害評估攻堅戰[1-3]。
一般來說,地質災害屬于自然災害的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有泥石流、山體崩塌等,是地質環境發生變動的結果,地質災害往往會對地表造成破壞,甚至對社會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影響。人類興建水利工程、開采礦產等行為,對地質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下,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有所增加,因此,對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評估是十分必要的,是預防經濟損失和減少安全隱患的重要保障。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人員忽視了該項評估工作的重要性,指注重事后的應急措施,在事前沒有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和危險性評估,容易導致工作出現紕漏,影響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及時性、科學性和準確性。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員對評估工作重要性認知不足,初步取得勘測數據之后,并未對數據進行二次篩選,導致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缺乏科學性,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偏差,影響后期施工方案的制定。
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地質穩定性造成影響,可以說地質災害是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地下構造、地形地貌、地下水位、板塊運動以及人類對地表的破壞等因素的影響。由于地質災害影響因素較多,其變動具有動態性、緩慢性和周期性的特點,再加上相鄰地區之間地質環境的關聯性較強,相互作用效果較明顯,某個地區發生地質災害很可能引發相鄰區域的地質災害。例如,廣東位于珠三角地區,水網密布、丘陵面積較廣,火山巖、侵入巖廣布,地質構造相對復雜,加上礦產資源豐富,水利工程、紫金礦產、湛江地熱田等大型能源開發基地強化了地質環境的復雜性,使得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估范圍更為廣泛,不僅需要對板塊運動、地質結構等自然因素進行分析,還需要綜合考慮人類水利建設和礦區開采活動對地質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往往只考慮自然環境這一單一因素的影響,沒有擴大評估范圍,忽視了關聯性因素的作用,導致評估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4]。
監管工作的缺失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沒有形成統一的評估標準,工作人員在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標準進行指導,往往是依據以往的經驗和技術進行判斷,容易造成結果偏差。第二,在評估工作進行過程中,對施工現場工作監督管理不到位,沒有對評估報告進行嚴格審核和驗證。第三,沒有對地質災害預防方案進行嚴格審查,缺乏規范化的防范工作監督制度。
地質環境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直接影響,對施工現場進行地質勘察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施工現場的環境相對復雜,首先需要對自然環境(地形地貌、水流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考慮多種自然因素的復雜性和關聯性,通過分析自然環境了解現場的地質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的施工計劃,合理確定工期。其次,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項目要求,選擇合理的設備和技術,提高施工的科學性。再次,因地制宜地選擇施工材料,并進行妥善管理,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結合給廣東地區現場勘察實例,首先應當全面分析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否處于山地丘陵區,如果是處于此類地形復雜的區域,應當對地質進行重復勘察,數據進行二次審核和篩選,提高結果的準確性,以保證水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的科學性。除此之外,廣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密度較大,在選擇施工技術和設備時,應以安全性為首要條件,為周圍居民和區域經濟提高安全保障。
水文環境是地質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因此,水文環境勘察也是評估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勘察工作進行完善:第一,以地下巖溶狀況為參考,對其發育程度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10%;10%~54%;>54%。以此為水文分析的主要依據,對其地下河、暗河、斷裂水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為危險性評估工作提供參考數據。第二,從水網密度、巖溶等維度對水文地質災害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防范制度。第三,依據相關的評估制度和標準,對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研究和評估,劃分危險性等級,完善評估報告。水文環境對水工環地質災害的影響較大,尤其是我國的廣東地區,處于珠江三角洲地區,河流眾多,分布密集,毗鄰南海,獨特的水文特征帶來了豐富的水利資源,水利工程眾多,著名的有清遠飛來峽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在進行危險性評估過程中,應對復雜的水文環境進行充分考慮,包括河流流域狀況、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地下河情況等,全面進行評估。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水工環地質災評估、預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重視程度仍不足,尚未形成健全的監督管理體系,許多監督管理工作僅流連于形式和流程,容易導致評估工作出現松散性和懈怠性,甚至會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和社會損失。地質災害評估是一項復雜性、專業性和系統的活動,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為評估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結合當地實際地質狀況,制定規范的操作流程和標準制度,規范全體工作人員的行為。此外,制定統一的評估標準,對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進行量化,明確危險性等級和標準,提高評估過程的嚴謹性、科學性,進一步完善評估管理體系。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需要專業的設備、技術以及人才來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在實際工作中,應當注意引進先進的勘察技術和評估理念,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強化其責任意識,建立合理的人才考核機制,為進行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提供技術保障,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達到完善評估工作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國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對該項評估工作的關注度仍不夠,影響了評估工作的科學性,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國需要完善地質勘察、水文勘察以及施工現場勘察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的評估管理體系,從根本上完善我國的水工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提高評估報告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