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芳,楊 明
(1 青海省青藏高原北部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青海 西寧 810012;2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青海 西寧 810012;3 青海齊鑫地質礦產勘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 西寧 810012)
(1)石嘴山地區煤炭儲量為25億噸,為優質無煙煤,多年來持續開采致使煤炭枯竭,露天開采不僅使溝谷變換,更甚者是污染環境及崩塌、滑坡災害的發生,改變地貌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劇。大氣污染以煤渣、SO2、CO2和煙塵,大氣中懸浮顆粒物超標率為45. 3% (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要求);酸雨現象較嚴重,降水pH值為4. 92.酸雨頻率為61.5%.礦業活動排放的廢氣、粉塵和廢渣導致礦山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破壞,產生一些地方疾病,如矽肺病.哮喘等,并引起森林病變和農作物減產。
(2)石嘴山地區生態破壞嚴重。礦山開發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5132 hm2,占石嘴山地區面積的5.1%.強度侵蝕和劇烈侵蝕水土流失區主要集中分布在礦山及周邊地區。采礦廢石堆積雨水沖刷,大量煤渣堆積于農田,導致耕地土質惡化。
(3)石嘴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整治技術落后。 礦山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滯后于礦山開發過程,中小型礦山環保措施薄弱,環境保護意識淡薄,亂采濫挖及執法、管理不嚴現象依然存在;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資金缺口大,投資方式渠道單一。
首先,管理層要健全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制。即制度層面上有法規系統的保障,這是有效推動相關環境治理的因素[1]。因為健全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制,可以讓其環境治理達到強制性、規范性水平,工作人員開展各項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活動也能針對性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自身的治理準則,結合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工作標準,深度看待當前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針對其現象,條款設置可以讓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內容可以規整健全,這就充分表明要想實現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前提條件就是構建完善一個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進一步結合實際的環境保護要求,達到治理最終目標。
其次,有效貫徹實施廢棄礦山環境準入制度。有效貫徹實施廢棄礦山環境準入制度是有效治理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提升其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的基礎。那么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要注重對整個礦區周圍環境治理工作。并且根據其構建完善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配合其監督管理系統,分析現有的礦山生態環境工作的實際執行效率與質量,根據其實際執行情況判斷以及科學測評,將現有的環境治理工作出現或者潛在的問題和疏漏提煉出來,進一步應用創新改革的環境治理策略解決問題。這類問題解決方式即是適用完善的監督管理準則,同時還能不斷提升管理質量水平。當然管理層要充分考慮到實際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需求,并通過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環境保護規劃。如甘肅地區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就可以嚴格依據環境保護的準則,合理實時進行礦山資源開采工作。
最后,有效制定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標準。制度建設工作是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的一項關鍵內容。這是廢棄礦山生態系統治理措施中實時高效提升制度管理的方式之一。當然,有效開展工作內容還需要明確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具體目標以及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標準規范治理工作,讓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斷優化以及發展科學合理的治理措施。
第一方面要積極全面強化經濟激勵機制。這是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中的經濟途徑至關重要的部分,而且利用經濟激勵,可以提升礦山企業的投資力度,吸引大量的礦山企業投資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增加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力度[2]。同時也能有效提醒礦山企業在實際的開采工作中規范標準,積極發展成為環保型礦業。如中衛市、中寧縣等地區礦山資源采集過程中會積極參與其廢棄礦山生態綜合治理,并適用其經濟激勵手段,高效確保礦山企業的免稅等。
第二方面要構建多元化渠道投資機制。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的具體實施難度以及落實等工作,都是要依靠資金投入支持。那么企業在面臨資金缺失的問題時,就要依賴自身構建到的多渠道長遠的投資機制,進一步實現其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資金需求。當然,這需要社會各界的企業管理層面積極參與到投資機制環節中,為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可以結合到實踐活動積極宣傳其生態環境保護。即加大宣傳其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以及保護力度,讓社會各界可以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
第三方面要大力發展環境整治產業。綜合性治理工作是一項長遠以及繁雜的工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想要達到治理的最終目標,就要恢復良好的礦山生態環境。對于維護生態效益等方面,礦山企業要加大力度發展整個環境治理的產業環節。但是這個環境治理過程中礦山企業要實時結合其生態效益的發展趨勢,利用開發主體的主要權益,維持礦山企業環境治理權益責任控制到一定范圍內。即礦山企業要充分利用土地開發以及恢復能力,整合規劃好統一的環境治理以及土地復墾等環境治理措施。這就是礦山企業大力發展環境整治產業,全面遵守生態環境保護規則。
例如:靈武市有關部門對露天采場、排土場、土地塌陷地、巖溶塌陷區、泥砂庫和水土流失區采用不同的復顯方法,進行了一定的復墾治理。其中,對排土場主要采用生物復基方法,植樹種草:對礦山固體廢物如尾砂庫采用生物與工程技術措施相結合方法,進行建設用地、農業和工業復顯,對塌陷地主要采用清除填堵法,跨越法,強夯法,濕注法,深基礎法、旋噴加固法等工程技術進行復愿治理。
首先,要加大清潔生產技術。礦業開發過程中,造成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破壞的因素有很多。因此,礦山企業在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要積極推進礦業開發工作。那么就需要企業完善自身的技術手段,并建立一個完善的技術系統,拓展其系統功能。以便推動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如可以采用清理生產技術,將礦山生產過程中形成污染環境衛生的因素,有效整合經過完善的清潔生產的辦法,排除掉危害人類以及生態的環境因素。而清理生產技術可以細化相關的技術如離層注漿技術、條帶開采技術、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技術等[3],這些都是礦業清潔生產的重要技術。其次,就是土地復墾技術。復墾技術就是將生物工程中的對策,應用到建設生產土地破壞問題措施,極大力度將土地復墾的治理方法使用到礦山礦區土地中。最后就是維護水均衡技術。水平衡技術是整個治理工作的指標技術,即礦山開采區域范圍內水資源平衡受到大程度的破壞,就要發揮其水平衡技術功能,讓礦山地下水資源能夠高效應用,達到其地下水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率。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學習各國礦山環境保護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引進和開發適用于礦區損毀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新技術,從而加強和改善礦山環境保護工作。例如:吳忠地區與澳大利亞合作在鋼礦尾礦場進行無土復基技術實驗,種植美國苜蓿草、楊樹、刺槐等樹木,已取得較好效果,為治理尾礦場開辟了一條經濟便利、快速有效的途徑。
本文就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途徑分析,結合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中的制度途徑、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中的經濟途徑、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中的技術途徑等,健全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制和貫徹實施廢棄礦山環境準入制度,建設積極全面強化經濟激勵機制等,設置有效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效率。提升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性治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