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新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〇六大隊,四川 成都 611730)
在巖土工程勘察當中,地下水的勘察工作尤為重要,由于水資源的流動性較強,對于工程影響較大,所以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地位明顯。地下水資源是巖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程建設當中,如果忽視了勘察工作,勢必導致工程期間受到影響,導致建筑穩定性和耐久性下降,并且現代工作的開展往往較為復雜深入,地下水文條件復雜,如果不能提高勘察工作的質量,導致工程工期延誤,對于企業本身所造成的經濟影響較大[1-3]。
(1)地下水升降變化引發的危害
作為人類生存所依賴的重要資源,水資源在我們生活和生產當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在工程當中,由于水具有流動性,一旦地下水發生升降變化,就會導致危害產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諸如建筑施工、廢水滲透、降雨量增加、氣溫等因素,所導致的地下水位上升,常常會引發土壤中含水量增加,導致沼澤化情況嚴重,或是由于鹽漬化對于建筑造成一定的腐蝕性,從而引發工程質量問題,并且在水位上升當中,也會對巖土地質造成影響,造成巖土性質發生變化,導致建筑根基不穩,或是斜坡、巖土滑移、崩塌的情況發生,對于工程的開展造成阻礙,而在地下堅硬的巖土層中,一旦水位上升,導致巖土軟化,巖層塌陷,并且在地下洞漏水,無論是對于工程建設還是建筑物的傷害巨大。地下水位受到人為大量抽取、采礦活動、修建水庫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水位下降的情況,而水位下降所帶來的危害主要有:①水位下降導致巖土中含水量不足,發生地裂或是地表塌陷等情況,直接造成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同時,還會威脅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②地下水作為自然界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水位下降,則會導致地下水枯竭或是水質惡化,帶來長久的危害;③在人為活動當中,往往對于地下水資源的作用力較大,導致巖土層受到侵害,從而破壞地質。地下水位的升降情況不受到人為控制,并且受外界影響較多,所以一旦水位升降情況頻繁,勢必導致巖土膨脹并且難以恢復,造成工程和建筑受到破壞,而且在地下水位變化當中,土層中的鐵、鋁等物質較為疏散,導致土壤松動、空隙變大、含水量增加,穩定性下降,在工程的開展當中存在大量的隱患。
(2)地下水動力作用引發的工程危害
在無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地下水一般較為平和,難以發生巨大的變化,但一旦由于人為因素影響,改變了地下水的動力平衡,則會導致工程遭受阻礙,包括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都會對建筑物的質量產生影響,進而威脅工程的進展。
在多數的地質災害成因當中,地下水資源占據較大比重,并且由于水資源的不穩定性,難以將其進行約束,所導致的工程當中突發情況較多,難以應對。地下水資源的自身變動導致巖土受到的影響較大,對地質造成的改變明顯,并且所發生的災害具有類型多樣性、機理復雜性、分布廣泛性、不可控性等特質,如果在勘察工作當中,不能對于地下水資源進行詳盡的了解,勢必導致工程的設計工作存在片面性,一旦工程開展與地下水資源存在矛盾,則會危及質量和安全。在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當中,水文地質勘察直接影響其工程特性,但由于現代工程企業對于水文資源的認知不夠深刻,導致水文地質勘察的參數受到忽視,工作開展浮于表面,多數情況下,水文地質的勘察僅僅停留在一般性評價,導致后患無窮,所以想要做好工程的保障工作,就應當明確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要性,通過不斷深入探究、采樣分析,為水文地質的資料歸納整理,從中分析對工程造成影響的因素,并且估算突發情況所帶來的變化,在評價當中,注重水文地質自身的性質,并且根據水文地質的特征,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應對方案,為設計工作提供基本保障,為施工帶來強有力的穩定性提升,才能有效減免災害發生,提高工程效率。
由于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并且水文地質勘察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非凡,所以在工作開展當中,應當循序漸進,分步驟進行。
(1)自然地理條件勘察
工程的開展離不開地質的影響,所以在勘察工作當中,應當做好自然地理條件的基本勘察工作。水文地質在長期的形成當中,在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的特征,在勘察工作當中,應當通過對當地的史料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實際觀測情況,綜合考慮氣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特征,針對工程所開展的區位,分析當地的氣候種類,判斷其季風影響以及土質濕潤程度,并對周邊的水域信息進行了解,采取樣本進行分析,以形成地貌侵蝕、地形狀況等綜合的評價信息。
(2)地質環境條件
工程建筑當中,建筑物的構造特征以及地基穩定性受到地質環境影響較大,所以地質環境的勘察工作應當具有針對性。
勘察工作是工程良好開展的保障,所以在工程初期,應當對于地質環境進行深入探索,分析土壤土質,在設計方案工作當中,結合地質進行合理化配置,以保障工程的開展效率。
(3)地下水位情況
無論是地下水位對工程的直接影響,還是對巖土地質造成變化帶來的間接影響,都是妨礙工程進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針對地下水位的勘察工作應當更加深入。相關技術人員在勘察工作當中,應當明確自身職能重要性,檢查水位上升和下降的情況,確定當地水位標準,結合歷史當中的最高、最低情況進行分析,掌握地下水位的變動規律,并且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水位進行測試,在靜止水位測試期間,確定水層的滲透性,嚴格控制測試的規范性,采用泥漿鉆進時,應當將測水管打入含稅層中20cm或洗孔后量測。
(4)施工區域的含水層、隔水層
在勘察工作當中,對于施工區域應當重點進行,在對含水層和隔水層進行勘察時,應當對埋藏條件、地下水類型、地下水流向、水位變化幅度進行確定,通過測量結果所得出的參數應當具有準確性,除卻水文本身信息外,還應當對水文所帶來的影響以實驗進行預測,防范由于水文變化對工程建筑帶來的腐蝕影響。
(5)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在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當中的總結,也是對工程開展所具備條件的匹配,所以根據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不同結果,應當提出不同的評價。
根據勘察工作的開展,應當在對工程產生影響的重點位置提出不同評價,對埋藏在地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鋼筋的腐蝕性提出評價問題,對軟質巖土和殘積土評價地下水變化帶來的軟化和膨脹作用,如果在基坑當中存在承壓層,應當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的可能性進行精確測量,對地下水開挖后,應當進行滲透實驗,計算不穩定因素。巖土的水理性質影響巖土的強度,所以針對巖土水理性質的軟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給水性、脹縮性等進行評價,有助于明確巖土的性能對工程提供的保障。
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是巖土工程中的重要條件,在施工當中,相關企業和工作人員應當明確其意義,提高勘察工作的科學性,進而保障施工的順利開展,以及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保證工程為人民提供良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