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平,李淑華,韓 穎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甘肅 金昌 737100)
內部轉移定價,是指企業集團內各單位之間由于相互提供產品、半成品或勞務而引起的相互結算、相互轉賬所需要的一種計價標準。它反映企業集團內部各單位(利潤中心)之間的經濟往來和聯系,一般不直接與消費者發生聯系,是“內部市場價格”的一種形式。內部轉移定價影響內部各單位的經營業績和利益,決定企業集團的資金流向,是涉及企業戰略的重大問題。
(1)明晰所屬企業的經營責任。集團的整體經營目標,必須在內部進行分解,將責任落實到各個經營實體,對涉及到內部單位的產品或服務,必須通過制定合理的轉移價格來調節內部供求關系和各方的利益,有利于改善內部單位的經營管理。
(2)實現集團內部資金調度。內部轉移定價,是企業集團內部資金調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3)取得避稅效應。通過制定轉移價格,可以將利潤集中轉移到享受納稅優惠的子公司,從而降低整體稅收負擔。
(4)實現企業經營戰略。通過轉移定價,將資金配置到企業集團戰略發展所期望的項目上,發展優勢產業。
(1)單位從屬一致。內部轉移價格的各單位從屬于一個企業集團,企業利益、目標一致。
(2)定價公平合理。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應公平合理,按等價交換原則實行高質高價、低質低價,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必須為各方所接受。
(3)從主從重定價。企業需要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的對象成百上千,如果事無巨細,不但不必要,而且很難實施。因此,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必須抓住抓重,對價高量大、耗用頻繁的對象,一定要科學計算,從嚴定價;對一些價低量小,不常耗用的對象,可以從簡定價。
(1)集團戰略。轉移定價作為一種管理行為,其動機必然受集團企業戰略的影響。處于競爭中的企業集團,其競爭戰略主要有一體化戰略和優勢戰略。在一體化戰略方面,以經營產品為基準,可以采取橫向拓展經營廣度,將關聯產品或非關聯產品納入一體化,或縱向將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或經營產品的深加工和銷售納入一體化;在優勢戰略方面,可以采取成本優勢戰略或技術優勢戰略。
(2)經營業績。內部轉移價格作為一種計量手段,可以確定轉移產品或勞務的價值量,且價值量必須正確體現到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接受單位的經營業績中,正確體現“收入”和“支出”關系,有利于核算經濟效益。
(3)資金流量。企業內部各方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一定數量的資金。通過內部轉移定價可以確定一定時期內各方的資金流入量和資金流出量,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集團資金周轉的需求,合理制定各經營單位的資金占用量。
(4)經理人因素。由于職業經理人通常擁有較多商業秘密,在內部定價時,可能出現因協商談判技巧的誤導而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和人力。
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必須充分考慮上述因素,從客觀實際出發,避免主觀隨意性,既便于雙方接受,又服從或服務于集團整體戰略的管理要求。所以,內部轉移定價的方法設計和使用至關重要。
(1)建立業務財務一體化模式。建立基于銷售、生產、采購、投資、籌資等業務事件驅動的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使企業經營中的業務、財務會計和管理流程深度融合,發揮財務對業務的指導和支持作用。在定價過程中,首先對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找到數據之間的變動關系和影響因素,進而預測未來數據,按決策需求合理地選擇相關成本,以此作為定價基礎。
(2)體現導向作用。內部定價可以把投入和產出全部定價管理,按照“全部產出-全部投入=利潤”的基本模式,對不同產品實行不同定價。如主產品定價最高,副產品次之,殘次品定價最低,在等量投入情況下,生產主產品越多創造的利潤就最大,反之利潤越低。
(3)以市場價格為基礎。充分利用盈利性、獨立性、市場化特征,建立內部交易機制,明確相互之間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以市場價為基礎確定收費標準。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利潤中心)共同負責某種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時,必須通過內部轉移定價進行利益分配,既傳感市場壓力,又促進企業內生動力。
(1)成本加成定價法。成本加成定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成本基數,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定的“成數”,通過“成數”獲得預期的利潤,以此得到產品的目標價格。成本基數既可以是完全成本計算法下的產品成本,也可以是変動成本計算法下的變動成本。 完全成本加成法的“加成”包括非制造成本及利潤空間;變動成本法的“加成”涵蓋全部的固定成本和預期利潤。除了上述方法以外,企業還可以使用標準成本法,即以標準成本作基數,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成定價。
(2)市場定價法 。根據市場價格來定價,或者根據市場上同類或者相似產品的價格來定價。邯鋼經驗中的“模擬市場核算”,其核心要義就是對集團內部各種消耗和內部轉移價格基本按照同產品的市場價格來進行定價。市場定價法有利于直接傳感市場信息,隨時關注市場行情。它包括利潤共享定價法、協商轉移定價法和共同成本分配法。具體應用時,根據實際情況和定價目的選擇或配套使用。
(3)新產品定價方法。 新產品的定價一般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企業對新產品定價時,通常需要試銷定價。通過試銷,獲得有關市場信息,以此確定產品的最終銷售價格。新產品定價策略包括撇脂性定價法和滲透性定價法。撇脂性定價適用于生命周期較短的產品,且以獲取銷售初期較高利潤為目標;滲透性定價法適用于先占領市場份額,然后逐步提高價格獲取較大利潤。
(4)有閑置能力條件下的定價方法。是指在企業有閑置生產能力時,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所采用的定價方法。當公司存在剩余生產能力時,增量成本即為該批產品的變動成本。這種定價方法雖然定價會較低,但是短期內可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并保持員工的穩定,還可以抵補一部分固定成本。在這種況下,企業產品的價格應該在變動成本與目標價格之間進行選擇。其中,變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變動銷售和行政管理費用;成本加成=固定成本+預期利潤;目標價格=變動成本+成本加成。
(5)跨國公司的內部轉移價格。
跨國公司運用內部轉移價格的依據,一是母公司與子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間都存在著經常性的資金、商品、技術、勞務等往來,而交換總依賴于一定的價格作為核算的依據,由此轉移價格得以產生;二是國際間的稅率差異使轉移價格成為可能,利用各子公司所在國的稅率存在差異,有效采用內部轉移定價,可提高或降低交易價格,調節公司內部利潤分配,實現總稅負最小;三是轉移定價是跨國公司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可以不受國際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利用轉移價格,把成本降至最低,取得最大利潤。
內部轉移定價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企業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和內外環境。企業集團在制定內部轉移價格時,不應死搬教條,應該從實際出發,靈活選擇或配套使用定價辦法,完善和規范內部契約化管理,營造內部生產經營競爭機制,實現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