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君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北京 100037)
我國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代,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構建新時代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在實現建設美麗中國戰略目標以及實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方面任重道遠。
核能作為我國低碳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社會、經濟、生態戰略價值,中國開始進入由 “核電大國”向 “核電強國”邁進的新征程,我國已經具備建設 “核電強國”的基礎性條件,我國核能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套與國際接軌、符合國情、相對完善的核安全法規體系,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7部行政法規、29項部門規章、93項導則以及百余項技術文件。《核安全法》的頒布實施,夯實、完善了我國已形成的核安全制度框架;貫徹了黨中央、國務院以最高安全標準發展核事業的要求,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核安全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對 “依法治核”、完善我國核安全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具有里程碑意義[1]。
核安全是核能行業發展的前提、基礎和生命線。核能行業的發展必然伴生著核安全風險的挑戰,如果不能有效保障核能安全,不能妥善應對核設施和核材料的潛在安全風險,就會限制核能行業的發展。我國核事業始終保持良好安全業績,核電站沒有發生過2級及以上核事件或核事故。據世界核運行者協會 (WANO)統計,我國核電機組的運行指標大多數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建核電機組質量受控。這些業績和指標充分說明了我國核工業六十多年的發展所形成的大量核安全管理實踐是行之有效的[2]。《核安全法》對此進行了歸納提煉,并新增加了核安全文化、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核損害賠償、國家核安全協調機制等內容,把有關核安全的基本方針、原則、主要制度、監督管理體制等重大問題上升為法律,為進一步加強我國核能安全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
此外,我國作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成員國和《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核安全公約》《乏燃料與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聯合公約》等多項核安全領域國際公約的締約國[3],擔負著履行國際承諾和參與國際合作的使命。 《核安全法》的實施,將有利于樹立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堅定國際社會對我國核安全的信心,也有利于我國 “核電走出去”的戰略實施。
《核安全法》對核設施的選址、設計、建造、運行,核材料以及相關放射性廢物實行全過程、全鏈條的監管和風險防控,其中融入了許多新增內容和特色條款。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海牙核安全峰會上首次提出 “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習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秉持為發展求安全、以安全促發展的理念,讓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有機融合,使各國政府和核能企業認識到,任何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核能發展都難以持續,都不是真正的發展。只有采取切實舉措,才能真正管控風險;只有實現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續發展。”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核安全觀的國家。
該法第三條明確,國家堅持 “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加強能力建設,保障核事業的健康發展。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核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通過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
三哩島、切爾諾貝利、福島三次核事故均表明了除設計等技術因素外,核安全文化的缺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該法第九條特別提出,國家制定核安全政策,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核安全監管部門、核工業主管部門和能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培育核安全文化的機制。核設施營運單位和為其提供設備、工程以及服務等的單位應當積極培育和建設核安全文化,并將其融入生產、經營、科研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從國家、監管和主管部門、企業三個層面規定了對培育和強化核安全文化的要求。
信息公開和公眾溝通,在核能領域顯得尤為重要。國際核能界的經驗表明,核安全信息公開,不僅不會降低公眾對核安全的信心,反而能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有利于提高公眾對核電的接受度。為此,該法專門設立了第五章 “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明確了核安全信息公開的主體,闡述了核安全信息公開的內容,規范了核安全信息公開的方式方法,最后明確了公眾可以對存在核安全隱患或者違反核安全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從而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得核設施安全信息和公眾參與的權利,同時能使公眾參與在法律許可的條件下進行。
該法第六條規定,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核安全的監督管理。國務院核工業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核安全管理工作。該條款把核安全監督管理和核安全管理作了區分,保證了核安全監管的獨立性,也滿足了有關國際公約關于核安全監督獨立性的要求。
明確核安全責任是保證核安全的前提和基礎。該法第五條專門就全方位核安全責任做出了規定:核設施營運單位對核安全負全面責任,同時明確為核設施營運單位提供設備、工程以及服務等的單位,應負相應的責任。該法第十五條進一步明確了核設施營運單位保障核設施安全運行所需的能力及條件。
該法第七章 “法律責任”中以十七條對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核設施營運單位、核材料持有單位及為之提供各種服務的主體的責任追究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賠償責任和刑事責任等內容。
該法第九十條對核損害賠償責任制度作出了原則性規定,明確了核損害賠償責任承擔機制、資金來源、國家責任等內容,以有效維護公眾的切身利益。從而結束了我國核損害賠償無法可循的局面,有利于我國核電的健康發展和 “走出去”的戰略方針。
此外,該法還增加了國家核安全協調機制(第六條)、核安保 (第十二條)、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 (第五十四條)等內容,取消了運行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并將裝料許可證和運行許可證合并 (第二十七條)。
《核安全法》的頒布施行,對整個核能行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核能行業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如何更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核能行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促進核能行業安全高質量地發展成為現實問題。為此,結合核安全法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核安全法》頒布后,完善核安全法律體系及其配套法規的制修訂工作迫在眉睫。在國防科工局的指導下,推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子能法》(以下簡稱 《原子能法》)立法工作,完成了向全國人大申請立項的報告編寫工作,并按照司法部和國防科工局的要求積極參加 《原子能法》的修改完善工作,《原子能法》已于2018年9月20日由司法部向全國各單位和各界人士公開征求意見;協助國防科工局舉辦了核損害賠償立法相關問題研究,完成了向全國人大申請立項的報告編寫工作,完成了 《核損害責任法律法規匯編》的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此外還積極組織開展核能行業團體標準及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不斷推動全行業標準化建設。
《核安全法》明確,與核安全有關的單位應當持續開發先進、可靠的核安全技術,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提高核安全水平。針對當前行業發展存在的重大共性緊迫問題,整合行業資源,組織開展行業重大問題課題聯合研究。組織開展了 《我國三代核電發展戰略價值研究》《我國核安全狀況與公眾溝通問題》《模塊化小型堆關鍵問題聯合研究》《涉核項目鄰避問題防范化解案例研究》《中國核能行業2035及2050發展展望》等重大課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核安全法》明確,國家鼓勵和支持核安全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注重核安全人才的培養。這就要求協會要高標準做好核能行業科技獎勵和新技術成果鑒定及應用推廣工作。應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及研發單位要求,組織開展了核級產品鑒定大綱的審查工作,為中心核級設備的取證和監管起到補充技術支撐的作用。利用行業權威專家庫的平臺,將繼續探索與各級會員單位在各類專業技術評審上的合作,共享專家資源,整合科技信息,建立行業科技大數據庫和共享平臺,為科技成果共享和轉移轉化貢獻力量。
《核安全法》明確,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核安全經驗反饋制度,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建立核安全經驗反饋體系。為了落實這一要求,協會開展行業評估,助力行業健全經驗反饋制度,提升業績指標。高標準組織實施核電站運行、核電工程建設管理等同行評估活動,積極探索和開展放射性廢物管理、維修工作管理、核電站網絡與信息安全等特色專項同行評估活動;開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電營運信息網和核電工程建設信息模塊平臺的運行維護和功能升級,完成國際原子能機構PRIS信息報送和國外事件的整理及編譯工作,促進國內外核電運行經驗在行業的有效應用;根據國內核電行業現狀,組織開展國際、國內核電機組運行關鍵業績指標對標、優化及相關分析評價工作,開展核電運行關鍵業績指標提升專項行動。
《核安全法》明確,核安全相關單位應當積極培育和建設核安全文化,將核安全文化融入生產、經營、科研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為了促進核能行業核安全文化建設和培育,協會持續組織開展系列核安全文化建設專項活動。開展年度核安全文化建設經驗交流大會、核安全法及核安全文化征文活動、核安全法及核安全文化培訓班等定期宣貫活動;編制核安全文化同行評估實施辦法和評估標準并開展核電站核安全文化建設同行評估活動;承擔國家核安全局 “核安全文化示范基地建設及良好實踐推廣”“核安全文化建設方法研究及推廣”等課題;通過對核電、核燃料、核設備制造、核技術利用等核能行業重要領域的核安全文化建設總體水平及努力方向、具備推廣價值的良好實踐及成功經驗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并在行業內共享推廣,促進行業核安全文化整體水平的持續提升。
《核安全法》明確,國家組織開展與核安全有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核安全國際合作機制。協會積極推動核能行業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導并促進構建人類核安全命運共同體,做好核能行業國際與兩岸合作及交流工作。組織開展國際與兩岸合作交流活動,分別與法國、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及臺灣地區開展交流、培訓、研討、論壇等活動;組織開展國際會展工作,2018年協會牽頭組織15家國內企業組成 “中國國家展團”參加了第三屆法國世界核工展、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核技術應用產業大會,2019年將主辦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受科技部和國防科工局委托,履行好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 (GIF)聯絡辦職能,主辦和協辦GIF相關系列會議。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核安全法的貫徹執行就是要將相關要求落實到具體的管理實踐當中,真正使法律條款落地生根。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將以此為契機更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堅持以創建世界一流協會為引領,堅持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全面貫徹執行 《核安全法》,引領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