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玨 楊 進
通過文化藝術教育了解國家歷史,增加對本國文化和遺產的認識,有利于青少年樹立對本國文化的自信,建立其對身份、社會和文化的認同感。同時,通過了解國外的文化,開拓視野,可以增強學生知識獲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法國擁有大量的文化藝術資源,幾百年來一直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文化中心,引領世界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法國持續不斷的藝術創造力是和其把藝術與文化教育視為國民教育基本內容密不可分的。
在法國,文化活動是公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正因為藝術與文化在公眾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歷任總統都將相關的改革作為競選綱領。如薩科齊認為文化是國家的創新動力,奧朗德將文化教育作為引導公眾價值觀的主要方式,馬克龍則希望通過文化教育的公平來實現社會公平。
法國學生的形體藝術課
藝術與文化教育是法國政府長期關注的重要領域,其任務是:傳承共同遺產,塑造法國和歐洲社會基石,向世界傳遞法國文化,理解藝術行為和創作過程及發展創造力。在該方面,文化部和國民教育部共同合作,確保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文化藝術相關教育。特別是關注地方文化資源建設,保證所有青少年可以獲得有質量保證的文化藝術教育。
2017年,法國國民教育部部長在出席文化藝術高等教育委員會會議時再次重申將藝術與文化教育作為國家重點發展領域的觀點:讓100%的孩子接受三方面的藝術教育——藝術實踐、接觸藝術品和藝術家以及了解藝術文化知識。
法國開展文化藝術教育的十大基本原則:
1.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該被所有人所獲取,特別是在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機構中學習的青少年;
2.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該與接觸藝術品、藝術家,參與藝術活動等相結合;
3.藝術與文化教育既包括關注本國文化,也需要關注其他國家的文化,學習并分享不同類型文化遺產,確保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4.藝術與文化教育有利于發展青少年的敏銳性、創造性和批判精神,并且培養其公民人格;
5.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考慮到青年的所有時間,包括其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
6.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該讓青年更好地了解世界;
7.藝術與文化教育應確保公平性,通過藝術與文化教育讓青年與社會接觸;
8.藝術與文化教育應積極與不同的機構開展合作;
9.藝術與文化教育的開展需要對參與教育的人員開展培訓;
10.藝術與文化教育應該定期進行評估和開展相關研究,確保其針對性,提升質量并鼓勵創新。
為了確保初等和中等教育階段藝術與文化教育的連續性,2015年7月,法國國民教育部出臺關于“學生藝術文化教育發展路徑”的決議,具體規定如何在課內、課后和課外三個不同教育時段開展文化與藝術教育。
課內,在法國學校教育體系中,藝術與文化教育是小學和初中的必修課程,高中階段則可根據學校的情況開展相關選修課,國家不作具體要求。
初等教育階段(包括幼兒園和小學),每周至少開展3小時的視覺藝術和音樂教育,用于發展學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創意,以及對藝術作品的認識能力。音樂教育主要通過在學校開展合唱團,其他類型藝術教育則涉及造型藝術、視頻、電影和建筑等。
初中教育階段,所有學生每周都可以獲得由藝術家或經過專業培訓的教師開展的1小時造型藝術和1小時音樂培訓。
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可以繼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培訓內容。如文學或其他類型的藝術系列,這些學習內容會成為會考考查的內容。同時,教師可以邀請藝術家進課堂授課,文化部將對授課藝術家給予補助。
課后,為了讓青少年能夠充分利用課后時間開展文化活動,學校調整放學時間,留有充分時間保證課后家長可以帶領孩子進入博物館或圖書館,開展相應活動。此外,馬克龍政府正在積極進行圖書館的開館時間改革,確保孩子和家長能夠在課后進入圖書館閱讀和學習。
課外,法國的文化政策鼓勵由學校進行教導性質的藝術啟蒙,與讓青少年進入博物館和藝術館直接欣賞藝術作品相結合,并強調藝術家可直接參與藝術教學。因此課外階段在整個藝術與文化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國的公共文化機構是課外藝術教育的重要場所。例如盧浮宮開設“小小藝術畫廊”專區,蓬皮杜藝術中心和大量博物館都為青少年開設了藝術專區,這些資源豐富了學生的課外藝術教育活動。
此外,法國鼓勵學校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活動。學??梢酝ㄟ^與文化機構結成“姊妹合作單位”,通過簽署協議的方式設立地方教育計劃。學生的部分藝術與文化教育活動可安排在相關文化機構中開展。
法國學生的藝術課程
藝術與文化教育是教育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在法國,藝術與文化是公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藝術與文化教育在其國民教育體系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歷任總統都將文化與藝術教育作為國家的“優先工作”。因為藝術教育不僅有利于發展青少年的綜合能力,還有利于解決價值觀、社會融合、種族與民族等問題。
在國家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法國政府對藝術與文化教育的專項經費卻在逐年增長,預算額從2012年的3100萬歐元增至2017年的6400萬歐元,5年內增幅達108%,可見其在法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法國強調藝術與文化教育的公平性,認為不應該讓藝術與文化教育成為只是為社會中部分階層孩子服務的“奢侈品”,而是所有孩子都能學習的基礎內容之一。家庭文化藝術教育的政策應該確保所有的孩子,包括身體殘疾、住院醫療,以及家庭條件差的孩子。特別是社會困難階層的孩子,由于父母文化知識的局限,缺乏文化生活習慣,往往使其子女遠離藝術文化環境。由于資源本身的平等性(如免費政策)并不能保證資源獲取的平等性,法國更強調要保證100%的孩子能夠“平等”地獲得藝術與文化教育資源。
因此,藝術與文化教育不僅要在學校范圍內展開,校外同樣是重要場所。一方面在于校外的公共文化機構擁有大量教育資源,青少年可以接受“直接的”藝術教育,而不是課堂內的“轉述”,避免“不專業”的藝術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確保學校體系之外(如輟學)的青少年也能平等享有藝術與文化教育的權利。
法國開展藝術與文化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提升青少年的藝術素養,而是通過藝術教育感受美、挖掘美和創造美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法國前任總統薩科齊就曾提出“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國家青年創新和創造能力”的理念。
通過文化藝術教育了解國家歷史,增加對本國文化和遺產的認識,有利于青少年樹立對本國文化的自信,建立其對身份、社會和文化的認同感。同時,通過了解國外的文化,開拓視野,可以增強學生知識獲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總之,法國在藝術與文化教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體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其將藝術和文化教育作為基本公民權利的思路、做法對我國進一步開展美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