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濤
在剛過去的2018年,數(shù)量瘋狂增長的抓娃娃機店引起臺灣當局的緊張,其折射出的是島內(nèi)經(jīng)濟不景氣。在抓娃娃機出現(xiàn)的百余年間,它的興衰見證了全球經(jīng)濟的多次起伏。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抓娃娃機原型,早在19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xiàn)在美國了。當時挖掘巴拿馬運河的流行照片,使蒸汽鏟成為大眾著迷的新玩意。這種流行趨勢啟發(fā)了借助小型挖鏟裝置的新式“糖果分配器”。當時盛行的這類機器中,玩家把硬幣放進玻璃櫥柜的槽里,然后就可以用曲柄轉(zhuǎn)動齒輪,讓櫥柜里的小鏟子抓住糖果并扔進斜槽,最終拿到獎品。這些機器的早期版本包括“巴拿馬挖掘機”“伊利挖掘機”和“鐵爪”等。不過它們的真正流行是從1926年才開始的。當大蕭條來臨時,它們成為人們用很少的錢換取煙斗、打火機、皮包等生活用品甚至現(xiàn)鈔的捷徑。20世紀30年代,它們被安放在美國的汽車站、火車站、高檔旅館、雪茄店和藥店,制造商還使用不同主題裝飾這些娛樂機器,尤其是那些用胡桃木或紅木做的櫥柜,高大且令人印象深刻。這些機器開始被放在餐飲店鋪和娛樂場所,隨后推廣到體育館,美國職業(yè)橄欖球聯(lián)盟還將它作為推廣球隊的宣傳品。
“挖掘機”最成功的造型當屬嘉年華會經(jīng)營者威廉·巴特利特1932年申請專利的“邁阿密挖掘機”。巴特利特沒有出售“邁阿密挖掘機”,而是雇用操作員向全國各地的嘉年華會送去成千上萬的“挖掘機”。據(jù)說,當時玩“邁阿密挖掘機”的大多是成人,因為高檔櫥柜里的獎品有打火機和手表等,對于成人的吸引力更大。1935年的《自動時代》雜志稱,“不管玩家玩多少次‘挖掘機,他都有機會拾取一些新的和有價值的商品,這些珠寶、照相機以及其他數(shù)以百計有價值的物品,讓人著迷。”
不過好景不長。貪心的運營者們?yōu)槲囝櫩停苯幽矛F(xiàn)金當做被抓取的獎品,變相地成為賭博型“抓獎機”。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約翰遜法案》(也被稱為賭博裝置運輸法),該法案旨在打擊從老虎機或其他游戲工具獲利的有組織犯罪集團,走上歪路的“挖掘機”遭到滅頂之災。一夜之間,這種風靡一時的娛樂機器就在市面上消失了。
并非所有人都甘心退出這種利潤豐厚的行業(yè)。一個名叫李·莫斯的經(jīng)營者聚集同行,游說美國政府將“挖掘機”從賭博裝置中劃分出來。最終美國政府被說服了,但規(guī)定新的“挖掘機”必須手動操作、不能拿錢作為獎品、獎品價值不能超過1美元、投幣孔必須移除,政府還向每臺機器征稅10美元。一直到1973年《約翰遜法案》基本失效后,投幣口才重新在“挖掘機”上出現(xiàn)。
這一時期,美國“挖掘機”出口到歐洲和日本,逐步帶動全球類似游戲的熱潮。開始時,視頻類街機游戲是日本街頭娛樂的絕對主力,“挖掘機”只能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賺些小朋友的零用錢。上世紀80年代,精明的日本游戲巨頭世嘉公司發(fā)現(xiàn),游戲廳里基本都是男孩在玩。為吸引女性玩家,該公司改良了“挖掘機”的操作設計,并將討女孩喜歡的毛絨玩具作為獎品,現(xiàn)代版的抓娃娃機由此出現(xiàn)。這種新產(chǎn)品迅速火遍日本,甚至返銷到美國并大受歡迎。伴隨著日本經(jīng)濟高速增長,它甚至成為日本文化輸出的象征之一。在1995年上映的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中,主角巴斯光年就爬進了這么一款抓娃娃機里。
近年抓娃娃機不斷推陳出新,吸引了全球的愛好者。但臺灣興起的抓娃娃機熱潮,卻讓臺當局感到不安。據(jù)統(tǒng)計,臺灣的抓娃娃機店數(shù)量從2013年的169家,猛增到2018年的3600家。這是因為經(jīng)濟不景氣,商店沒有合適的經(jīng)營項目,只能開低成本的抓娃娃機店。▲
環(huán)球時報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