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
【摘要】任務意識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集中精力、努力探索的動力。而通過對本園大班幼兒的任務意識進行調查,發現幼兒的任務意識并不理想,如: 自己的東西不記得收拾;輪到值日生時常忘記;在區域活動中,不明確自己的任務,常處于被動或游離狀態;遇到困難容易選擇放棄完成自己的任務…… 因此針對問題分析。
【關鍵詞】計劃單 ?設計與運用 ?任務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042-02
一、直面難題:大班幼兒任務意識的欠缺
任務意識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集中精力、努力探索的動力。進入大班,幼兒任務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個體差異也異常明顯。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本班幼兒也常出現任務意識薄弱現象:自己的東西不記得收拾;輪到值日生時常忘記;遇到困難容易選擇放棄完成自己的任務……
二、厘清現實:對問題的實際分析
經調查分析,發現幼兒任務意識的現狀并不理想。研究表明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1.家長關注:少
家長意識淡薄,認為孩子太小,長大了自然就會做了,一切代勞理所當然;有的認為這些瑣事,何必讓孩子勞神,有的不放心孩子動手,在他們匆忙中被包辦了。剝奪了幼兒完成任務的機會。
2.教師要求:低
教師對任務意識的重要性有較高的認識,但是往往在實踐過程中對幼兒的要求不夠明確,導致幼兒缺乏重視,從而影響任務意識的養成。在執行的過程中缺乏堅持性,使得幼兒任務意識的養成中斷。
3.家園合作:缺
在幼兒園,老師從小班開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但家長的教養態度不正確,使孩子的任務意識不能鞏固。如孩子們在幼兒園自己疊被、整理書包,在家里卻由家長代勞,造成幼兒的兩面性。
三、探尋方略:“計劃單”的設計和運用
“計劃單”為即將展開的活動的設想和安排,幼兒根據實際情況,由個人或小組合作,通過畫畫等方式制定準備做什么、怎么做、在哪做、和誰一起做,能使幼兒在計劃形成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的計劃,并更加關注計劃的實現情況。本文通過設計、監督、評價讓幼兒的任務意識得到提升。
(一)設計:預見計劃單
幼兒生活中會包含形形色色的事情,不同的事情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計劃書”來幫助幼兒明確事情目的,提高完成任務的效率。
1.掛牌式計劃單
掛牌式計劃書采取小名片的形式,用掛繩將標有做事任務的圖片制作成掛牌,掛在幼兒身上,時刻提醒自己做何事,怎么做,完成得怎樣?
2.清單式計劃單
清單式計劃單是把將要去做的事情以小圖標的方式一一列舉出來,包括完成目標、所需材料、完成步驟等等,使幼兒對將要做的事情有清晰的目的和規劃。
3.量化式計劃單
量化式計劃書是以有數量的物體進行記錄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此類計劃單通常以數量、時間等為基準,以計劃內達到一定的量而設計的計劃單。
4.時間表計劃單
時間表計劃書是鐘表對應事件的時間安排計劃書,主要用于幼兒自主時間梳理所做事情的內容和順序。計劃書里采取時間鐘表對應事件的辦法進行標記,幫助幼兒理清每個階段該完成的任務。
5.表格型計劃單
根據表格內容進行填充式地完善自己的計劃,通常由教師或幼兒提前思考好表格內容,便于幼兒在游戲中直接使用。計劃內容較為固定,清晰地將一項任務內的小事情進行分類和歸納,通常在剛接觸計劃書時使用頻率較高。
6.書信式計劃單
根據自己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填充式地完善自己的計劃,此類計劃書通常由教師或幼兒提前思考好表格內容,便于幼兒在游戲中直接使用。此類計劃內容較為固定,通常在空白紙上,不受約束。幼兒發揮和自主的空間比較大一些。
(二)監督:運用計劃單
在幼兒執行計劃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并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個性特點及對計劃與自己活動關系的理解,我們對幼兒的計劃內容、執行情況和過程回顧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們的表現各有不同。
1.自覺自主相互監督
引導幼兒向同伴展示交流游戲計劃,激發他們的自信,更發揮示范作用,讓能力較弱的幼兒在學習模仿中獲得進步。比如:制定同個區域游戲計劃的兩個小朋友進行分享交流自己的計劃內容和執行情況,通過對比學習,了解同伴和自己的差異,并能相互學習對方的優點,以便在下次制定和執行計劃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醒鼓勵持之以恒
在實行任務的時候,老師或者家長可以適當提醒孩子要積極主動地按照計劃單去完成任務,當然,當任務和計劃有沖突地時候,作為引導者也要鼓勵孩子積極探索,尋求新的方案。然后讓幼兒按照步驟逐一完成任務。并在幼兒完成的過程中不斷給予肯定,在完成后及時給予肯定。
(三)檢驗:評價計劃單
回顧和評價活動可以讓幼兒對自己的計劃進行檢驗。關注計劃的實現與否,只有把計劃與行為聯系起來,計劃才具有意義。所以教師應鼓勵幼兒在活動后回顧、記錄、評價、交流自己的活動,并以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和伙伴分享他們的活動過程和感受。
1.貼紙獎勵、書面評價
書面評價以表格的形式記錄幼兒完成任務單設計的質量,以不同數量的1、2、3個印章來表示:加油、通過、優秀。幼兒在執行任務時,如果任務完成得好,就進行蓋章。我們發現,蓋章活動中,孩子們增強了任務意識,并且為了獲得相應的印章,幼兒每一個任務都能主動、有質量地去完成。
2.同伴影響、對比評價
對比評價以任務完成師生口頭對照任務單討論地主要形式,幫助育兒整理、歸納、生生互動作用,以讓下一次任務更好地完成。比如:你定的計劃很不錯,但在操作時要努力去實現,這樣我們離目標會越來越近。
四、實施收獲:對“計劃單”實施的若干梳理
實踐中,我們大量運用計劃單的制定和執行來提高大班幼兒的任務意識。幼兒的任務意識是否有改善和提高?從家園評價結果顯示:幼兒任務意識、完成任務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一)幼兒完成任務態度積極
通過計劃單的系列活動,幼兒完成任務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和培養,幼兒能自覺、主動地聽懂教師指令、執行并正確地完成指令中的任務。
(二)家長教育行為發生質變
許多家長意識到培養幼兒任務意識的重要性,不能再事事包辦代替。家長們開始重視讓幼兒獨立完成任務,并在幼兒遇到困難時能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
(三)教師指導策略更為開拓
通過計劃單的設計和運用,讓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指導能力得到優化,當教師在遇到孩子有任務意識問題的時候,能針對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尋找有利于幼兒發展的策略和方法。
五、未來展望:對“計劃單”后續實施的思考
繼續相信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基于兒童的興趣,滿足需求;整合幼兒的經驗,化整為零;助推兒童的深究,層層深入。讓孩子們不僅會設計“計劃單”,更會在游戲、生活中學會不放棄,調整、反思、實踐、改善,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每一個“任務”,讓孩子的游戲設計能力、探索學習能力再一次得到一個提升。
參考文獻:
[1]袁鳴.《學前兒童計劃能力的發展研究》[M].心理學,2009年版。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