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也是社會主義實現過程中的一個經驗積累。對中國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顯示了社會主義實踐運動以及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和系統性可以促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我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顯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力量。教育事業成為中國關注度高的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速度來看,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中國化開創了新的道路,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馬克思主義 ?意義 ?教育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081-02
引言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更加寬廣的方面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實踐需求,堅守問題的向導,堅決以人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隨時代變化的腳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相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要培養有素質的人,從各個方面揭示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成績和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從歷史經驗中得出中國的發展趨勢,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這篇文章從幾個方面分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對馬克思主義和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的重大意義[1]。
一、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最終目的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新時代發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受,促使人們全方位的發展,為我國未來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前進方向。教育事業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了使我們能更好的走進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努力辦好讓人們滿意的教育,培育更多的全面發展的勞動人員,讓我國人民的后代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讓人們能更加安心。教育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服務,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服務,達到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二、培育人才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任務
我國當今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是我們黨對教育進一步清楚的體現。自從黨的第十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我們黨就圍繞著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及怎樣培養人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十九大報告顯示,教育就是要堅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方位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政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理念,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者和青少年作出努力,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奠定基礎。教育要注重培養品質,要把培養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培養人上,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推動教育管理體制和管理水平的現代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對教育事業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說教育者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作出指引[2]。
三、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重大理論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它以更加寬廣的眼界去看待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當代的發展,堅持把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當作中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理論的結合,從歷史方面上來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我國以后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規律,這些也是由我國長久以來的歷史經驗得出來的。
四、加強教師作風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工作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建設性人才,教育事業關系著文化的傳承和社會主義的繁榮,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求要加強教師作風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習近平強調要尊重教師重視教育,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具有優良的師德,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夠把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堅持言傳身教,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教師首先應該以身作則,不斷的去啟迪學生,逐漸的去影響學生,啟迪他們的智慧,傳授他們知識,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提高自身的修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深厚的學識,讓學生能夠親近他們的老師,相信他們所傳授的道理,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夠形成尊重老師,重視教育的思想,共同實現教育目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努力。
五、創建好教育工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保障民生的具體表現
教育作為一個社會發展的最基本事業,就要保證一個人在任何時段的教育都具有公平公正性,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能夠受到其該有的教育,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教育方面保障民生的具體表現。創建好基礎教育,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展現,但是我國暫時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有配置好教育資源和師資方面的問題,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過,有上得起學,上高質量的學校。特別是對于那些偏遠的地區和貧困的地區,更應該保證其教育資源的充足,要不斷加強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資助貧困學生,來保證貧困子女能夠接受公平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管是當今還是未來,讓學生接受公平的教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一個最基本目標。只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夠接受好的教育,才能夠為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打下良好的基礎[3]。
六、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公平的表現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推進教育平等,培育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和接班人,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共同化進步,更加注重農村教育義務,確實確保讓每個孩子都能夠享受到公平的教育。”這是步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的重視義務教育公正性的具體表現。義務教育是每一個青少年必須履行的義務,它是具有強迫性,免費性和普遍性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求教育要實現一體化發展,妥善處理教育資源和地區的關系,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平衡。在教育的投入上要保證均衡性,扶持經濟困難的學生,保證每一個貧困孩子都能夠學有所依,從而在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到平等的教育,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教育方面的一個要求。
結束語
習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它是全方面多層次,寬領域的。現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發展的時代,因為實踐的意義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這就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條件以及時代的要求。正確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對世界的意義,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基礎,同時為馬克思主義在新世紀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4]。我國已經步入了新時代,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宗旨,發展好教育事業,為人民創辦一個滿意的教育,只要發展好基層教育事業,才能夠促進我國在新時代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成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黃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基點與實踐基礎[J].浙江社會科學,2017(12)
[2]李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和凝煉[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1)
[3]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N].人民日報.2015(01).
[4]陳先達.唯物史觀視野中的“以人為本”[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