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瑩 賈新平 賈俊麗 易能 羅海蓉 唐玲 劉華周



摘要: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和整理分析,總結了我國現階段蔬菜在休閑農業中的應用價值、創意應用以及創意手法,并結合國內外優秀案例和先進理念,提出了蔬菜在休閑農業中可融合園林造景藝術、高新栽培技術以及特色文化內涵,以創意應用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蔬菜作為休閑農業園區的主題元素,進一步拓展多種農業功能,在休閑農業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關鍵詞:休閑農業;蔬菜;創意應用;一二三產業
中圖分類號: F323.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21-0005-06
收稿日期:2019-06-11
基金項目:江蘇省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ZXR(19)019]。
作者簡介:梅雪瑩(1992—),女,江蘇泰興人,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休閑農業景觀與文化研究。E-mail:280438179@qq.com。
通信作者:劉華周,碩士,研究員,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村經濟與政策研究。E-mail:Liuhz01@sina.com。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城鄉居民對鄉村休閑的需求增加,休閑農業隨之而生。休閑農業是以農業資源、農產品和農村生態環境為基礎,貫穿農村三產,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的新興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1-2],是提升農業、美化農村、富裕農民的朝陽產業。
蔬菜種類繁多,有“蔬植三百六十”之說,現今我國擁有的栽培蔬菜作物(含食用菌和西瓜、甜瓜)按植物分類至少有298種(種、亞種),分屬于50個種[3-4],是集觀賞、食用和保健為一體的經濟園藝作物,具有較高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價值。蔬菜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休閑農業中的重要構成資源。蔬菜應用在休閑農業園區中有眾多成功案例,如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已成功舉辦19屆,在國內外蔬菜及休閑觀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第5屆北京農業嘉年華蔬香味道館通過200多種新奇特蔬菜的種植展示、創意景觀、體驗活動,給游客帶來深刻印象。蔬菜具備的多重應用價值,既能拓展休閑農業園區的功能,又能滿足城鄉居民的觀賞、體驗、品鑒、回味、感悟、康養需求,在打造園區旅游觀光特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蔬菜在休閑農業中的應用價值
1.1經濟價值
近年來,我國蔬菜生產持續發展,面積、產量雙增。據統計,2016年全年蔬菜總產量達7.98億t,比2015年增產1 253萬t[5]。蔬菜產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重要支柱,不僅能滿足城鄉居民對蔬菜的數量、質量日益增長的需求,還能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以及農村經濟發展[6]。通過將蔬菜生產栽培與農業旅游相結合,激發新興業態,衍生蔬菜產業鏈,可推進我國傳統蔬菜種植結構調整,更大程度提升經濟價值。
1.2觀賞價值
蔬菜觀賞價值體現在豐富的季相變化、色彩變化以及形態變化等方面,主要觀賞元素包括葉、花、果、根、莖5個部分[7]。葉菜類主要觀賞對象為姿態各異的葉片和葉球,如甘藍、萵筍、紅葉甜菜等;茄果類、瓜類蔬菜主要觀賞對象為花色和果形等,如番茄、葫蘆、南瓜等;根莖類蔬菜主要觀賞對象為肉質根以及形態各異的地上莖,如紅薯、馬鈴薯、洋蔥等。
1.3生態價值
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中強調生態宜居、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蔬菜種植在調節小氣候、凈化空氣、減少污染物、減少雨水地表徑流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生態保護作用。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高新技術在蔬菜栽培生產中的運用,低碳環保、安全優質的綠色蔬菜已經成為市場主流,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積極作用。
1.4營養價值
蔬菜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兼備康養功效,如綠葉蔬菜為人體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是維生素B2的重要來源之一,鈣、鐵含量豐富[8]。隨著全球老齡化現象的出現及大眾對健康的持續關注,功能型蔬菜因具備防癌、防慢性疾病等功效而備受關注。功能型蔬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本草綱目》《千金要方》中均有記載藥食兼備的蔬菜種類[9],營養價值較高。
1.5文化價值
自古人類靠采集和漁獵為生,蔬菜文化底蘊濃厚,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余姚河姆渡遺址中就出土過瓠、菱角等蔬菜作物。古文經典中不乏對蔬菜文化的闡述,折射出當時百姓的生活背景和時代特色。如《詩經》中描述“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用卷耳、荇菜等田間地頭常見野菜,描述古人休閑生活自在的心境;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記載了當時可食用蔬菜品種,曰“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后以“后肉食而首蔬菜”彰顯文人士大夫追求精致生活的思想靈魂。此外,人們寄情于物賦予蔬菜新的含義,如以紅豆表相思、花生象征長壽多子、白菜象征財源滾滾、葫蘆寓意長壽吉祥。
2蔬菜在休閑農業中的創意應用
2.1觀賞
目前,對蔬菜的功能需求已從生產食用延伸至觀賞、休閑領域,以俞孔堅為代表的景觀設計師對農耕景觀、可食地景的應用展開了眾多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景觀和生態效果。在休閑農業景觀營造中,將蔬菜與園林植物搭配,應用于休閑農業園區的花壇景觀、道路綠化、生產綠地景觀、垂直綠化等處,打造可食地景、垂直綠化、創意景觀綠植小品(圖1),不僅能體現農業景觀的季節更替和深刻層次,還能利用蔬菜的文化寓意打造創意農業景觀[10]。
2.2體驗
創建以蔬菜為主題的休閑農業園,不僅能滿足城市居民對食用安全新鮮蔬菜的需求,還能為游客提供觀光、品嘗、休閑、體驗、認知的活動場所[11]。目前,鄉村旅游消費需求趨向多元化,感性體驗消費逐漸升級[12]。因此,因地制宜開展創意化、全方位的蔬菜體驗活動,可促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帶動銷售、加工及相關產業發展,例如在休閑農業園中打造采摘加工體驗活動,讓游客零距離接觸田間地頭農事活動;打造藝術手工體驗活動,讓游客增強親子互動;打造蔬菜文化科普體驗活動,寓教于樂引領農事體驗、帶動休閑農業人氣。蔬菜創意體驗項目可結合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五感體驗,打造一批蔬菜創意體驗、科普體驗項目,如蔬菜主題集市、蔬菜主題餐廳、蔬菜主題住宿、蔬菜主題音樂會等(圖2)。
2.3品鑒
民以食為天,蔬菜是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美食眾多,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詳細記述,如記述大眾美食韭菜盒子“韭菜切末拌肉,加佐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記載菠菜燉豆腐“波菜肥嫩,加醬水豆腐煮之。杭人名‘金鑲白玉板是也”。休閑農業園除了提供新鮮零污染的菜品,亦可不斷創新菜肴形式,結合季節搭配時令主題蔬菜宴、結合蔬菜的文化內涵搭配寫意吉祥的菜肴名稱、結合芳香類蔬菜打造芳香獨特的菜品或醬料[13],打造“舌尖上的休閑農業”。例如河北玉田的“金玉百財”全白菜宴、中國臺灣宜蘭的青蔥主題餐飲,均給食客帶來色香味一體的創意品鑒。
2.4回味
在打造休閑農業園時,應深入挖掘當地生態自然資源、農耕文化資源及特色旅游資源等,結合市場需求、 區位特點、蔬菜產業特色,秉持“土、特、奇、新、知識、參與”的發展理念,打造有吸引力、有競爭力、值得回味的特色蔬菜品牌[14]。2006年,山東省“壽光蔬菜”集體商標注冊申請獲得通過,帶動了當地運輸業、加工業等產業發展,“壽光”走向品牌建設之路,如山東省壽光市成功舉辦了5屆蔬菜文化藝術節及18屆蔬菜博覽會[15];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歸來兮有機莊園生產銷售有機蔬菜,確保24 h從田間到餐桌,為都市居民營造健康時尚有機的生活。
2.5感悟
歷代記載蔬菜的詩詞歌賦不絕于耳,漢樂府《長歌行》中“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陸游《菜羹》中“青菘綠韭古嘉蔬,蓴絲菰白名三吳”等。蔬菜不僅可入詩詞,還可入書畫、手工藝品,在“東方之筆”張大千大師筆下,蔬菜被賦予無限美感和生命力;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翡翠白菜色澤自然、技藝精湛,寓意潔白無瑕。北京農業嘉年華結合幾千年積淀的詩詞文化和蔬菜文化,引入“詩詞大會”互動體驗,游客在田園朗誦詩詞,對休閑農業文化的沉浸感悟水到渠成(圖3)。
2.6康養
蔬菜康養價值豐富,中醫藥學詳細研究其保健功效,現代營養學更推崇飲食時令蔬菜,因此在休閑農業中可立足康體養生的定位,結合蔬菜的食藥用功能,培育農業療養、農業養老等新產業,滿足修心養生的需求,打造了一批以康養為主題的休閑農業園。廣西巴馬長壽村集中建設一批蔬菜養生新農村示范點,融入巴馬長壽養生文化元素,打造候鳥式蔬菜體驗農家樂[16];北京農業嘉年華蔬香味道館內以充滿田園氣息的四季場景,展示四季多樣的時令蔬菜及蔬菜小常識,向參觀者傳遞我國傳統文化中“當令時節,順其自然”的健康營養觀。
3蔬菜在休閑農業中的創意手法
3.1融合園林造景藝術,打造創意蔬菜景觀
3.1.1打造多品種蔬菜展示區
可以根據展示的蔬菜品種,選擇以下3類:(1)從食用角度展示常規蔬菜。蔬菜休閑園通過展示蔬菜不同生產階段的生長過程,滿足游客對蔬菜的形態、生產、栽培模式的認知需求。(2)從視覺角度展示新奇特品種。蔬菜休閑園通過展示形狀奇特、顏色艷麗的新奇特蔬菜品種,如番茄樹、巨型南瓜、黑寶石紫色番茄等,提升景觀效果抓人眼球。(3)從嗅覺角度展示特殊氣味蔬菜品種,香草作物如藿香、迷迭香、紫蘇,亦可展示有刺激性氣味的,諸如香菜、魚腥草等。
3.1.2打造多元化可食地景
可食地景具備生產性、觀賞性、參與性、科普性等功能,建設與維護成本較低,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設計手法[17]。品種選擇時應遵循如下原則:選擇不同生長周期、季相變化的作物搭配,延長觀賞時間;選擇沒有種間競爭的作物,保證作物之間的協調共生[18];選擇株形優美,色彩豐富,集食用、觀賞、生態于一體的蔬菜作物,保證觀賞效果;搭配不同色彩、肌理的蔬菜品種以豐富景觀效果,如南瓜的葉片粗獷原始[19]、羽衣甘藍的葉片田園浪漫。可食地景的搭配形式常采用自然式和規整式,自然式景觀風格生態自然,通過蔬菜作物的搭配營造生機勃勃的景觀風貌,常見的圖案選擇有條狀彩虹式、梯田式;規整式的空間以幾何形式展現,通過構圖達到平衡穩定的空間效果[20]。加利福尼亞德斯康索花園中的可食地景被譽為世上最迷人的十大花園之一,通過種植常見蔬菜,展現其豐富的色彩、多樣的形態,營造溫馨的農耕氛圍。
3.1.3打造創意化造型景觀
蔬菜可代替園藝植物打造綠植景觀,設計方面應注重布局主題、整體風格以及蔬菜造型神韻的表達,選擇觀賞價值較高的品種,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生動的造型景觀[21]。在設計手法上可借助園林景觀中的框景、障景、借景、漏景、對景、夾景等造景手法,呈現出更加豐富多變的空間效果。第7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展示的蔬菜造型景觀結合蔬菜卡通小品和作物種子排列陳設,惟妙惟肖,如瓜瓜樂園中用南瓜子拼制壁畫向游客展示了瓜的世界分布(圖4);西瓜主題園用創意卡通雕塑作為對景,提升游客參與度(圖5)。休閑農業園中的生活生產垃圾也可進行廢物利用,將廢棄飲料瓶做成種植墻、將廢舊輪胎做成種植池,普及環保知識的同時寓教于樂。
3.2探索高新栽培技術,發展綠色科技成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村增綠和農民增收。目前,我國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階段,發展智慧農業、積極探索國內外前沿種植栽培模式,對建設高水平現代農業具有重大意義。
3.2.1探索智能化栽培技術
智慧農業綜合運用云計算、傳感器網絡等技術,采集大田信息、收集生產數據等,實現農業生產智能控制[22]。中國臺灣桃園源鮮智慧農場打造14層高科技植物工廠,運用生物科技、統計分析等技術,無土栽培各類蔬菜種苗,建立生長大數據,將智慧農場投入量產,為顧客提供放心蔬菜(圖6)。
3.2.2探索高科技栽培技術
休閑農業園中通過展示無土栽培、植物工廠等新技術、新模式,緩解土地資源緊張、提高生產效率、展現科技力量。植物工廠是一種科技高度密集、不受或者較少受外界條件制約的全新栽培模式[23]。目前,植物工廠不斷融入休閑體驗功能。2017年舉辦的第5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利用廢棄的集裝箱打造植物工廠,融生產、健身、娛樂于一體,展現出農業助力健康生活的無限可能;在綠色餐廳中構建植物工廠,倡導顧客在就餐時自助選擇新鮮蔬菜,提升餐飲趣味性[24]。
3.3挖掘蔬菜特色文化,升級休閑創意項目
3.3.1拓展蔬菜創意體驗
休閑農業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是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其基礎是農業,目的是休閑,本質是體驗。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需求升級,對休閑農業需求增加,仍將處于黃金發展期[25-27]。目前,由于蔬菜休閑農業園中存在農園缺特色、產品缺創意、休閑缺品位等問題,亟須以多元手法和創意元素拓展蔬菜休閑體驗。首先,應深入挖掘區域特色、歷史文化,營造本土化發展特色,緩解同質化現象,提高休閑農業影響力。其次,應結合生動有趣的科普展示和學農教育,把蔬菜生產與科技應用、藝術文創、游客參與融為一體,使游客進一步領略鄉村、感悟農業。江蘇省連云港市白塔埠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櫻桃番茄為主導產業,植入生活休閑、親子童趣、科普展示、藝術體驗、文創社交等主題,打造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的櫻桃番茄創意休閑體驗園,為東海鄉村創意休閑體驗再添新亮點。
3.3.2打造蔬菜創意節慶
農事創意節慶可將體驗和消費相結合,促進休閑旅游發展。國際上發展成熟的蔬菜創意節慶有西班牙番茄節、愛爾蘭南瓜燈節、墨西哥紅蘿卜節等,國內有新疆塔城蔬菜節、廣西侗族南瓜節等。四川省瀘州市江之陽第2屆蔬菜品賞會通過開展5 km蔬菜馬拉松、萬人DIY·蔬繪江陽活動、蔬菜音樂節等,打造多姿多彩的蔬菜文化節;北京番茄文化藝術節以番茄體驗為主,創新“番茄+”模式,推出保衛番茄大戰、番茄趣味闖關、番茄泡泡水球大戰等適合全民參與、全民娛樂的精彩活動。
3.3.3植入蔬菜創意IP
在休閑農業中,IP可以是一個故事、一種形象或一種符號。植入蔬菜創意IP,可從當地資源出發,打造有性格、擬人化、有品牌的農產品,賦予園區新活力。浙江省玉環縣龍溪鄉的菜園動漫花谷把動漫元素滲透到蔬菜生產中,將傳統蔬菜文化與城市時尚文化相結合,吸引眾多市民欣賞蔬菜藝術,帶動蔬菜經濟發展[16]。江蘇省溧陽市牛馬塘村以甘薯種植為特色,以中華薯文化文創農業為基礎打造地瓜村,通過創意地瓜形象的載入提升鄉村活力(圖7)。
3.3.4開發創意衍生產品
蔬菜創意衍生產品包括主題玩具、文化用品、日用品等,打造此類產品,可從休閑農業園區主題IP形象策劃、蔬菜產品包裝工藝等方面予以創新。臺灣宜蘭縣三星鄉為青蔥主產地,當地研發創意性青蔥系列產品,如蔥蛋卷、青蔥牛軋糖、青蔥冰淇淋,以創意挖掘青蔥商機,提升附加值。
4小結
目前,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發展前景廣闊,蔬菜在休閑農業中具有深度開發潛力。然而,國內大多數
蔬菜休閑農業園區保留自留菜地現狀環境,因基礎設施落后、整體規劃缺乏、管理服務不到位,景觀面貌單調、體驗項目單一、文化元素不足,蔬菜并未發揮最大效益。蔬菜應用于休閑農業中應通過合理規劃、精心培育、挖掘文化、努力創新,縱向衍生蔬菜產業鏈,做到產、銷、深加工、餐飲一條龍,助力休閑農業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學峰. 京郊休閑農業發展對策建議[J]. 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4):291-295.
[2]周淑景. 農業轉型階段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2010(56):25-34.
[3]曾雄生. 史學視野中的蔬菜與中國人的生活[J]. 古今農業,2011(3):51-62.
[4]方智遠,張武男. 中國蔬菜作物圖鑒[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5]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 中國農業年鑒2017[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6]喻景權. “十一五”我國設施蔬菜生產和科技進展及其展望[J]. 中國蔬菜,2011(2):11-23.
[7]韓素芹,樸永吉. 農業觀光園中觀賞蔬菜的種類與栽培模式的研究[J]. 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3,10(1):36-38.
[8]吳麗君,王潔. 蔬菜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功能[J]. 中國果菜,2008(3):55-56.
[9]王瑛,王慶,梁瓊. 功能蔬菜的發掘和利用[J]. 生命科學,2015,27(8):1076-1082.
[10]馬華青. 農業經濟作物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 南方農業,2014,8(18):76-77.
[11]尹國香,李濤,曹守軍,等. 蔬菜在都市休閑農業中的應用·存在問題及對策[J]. 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128-129,142.
[12]黃小芬. 中國休閑農業體驗營銷模式研究[J]. 世界農業,2018(4):157-162.
[13]饒璐璐. 名特優新蔬菜29種[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297.
[14]楊亞東,黃明,周廣和,等. 做好蔬菜產業休閑旅游的大文章[J]. 上海農村經濟,2015(8):22-24.
[15]蔡剛. 山東壽光蔬菜的品牌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J]. 經濟論壇,2017(8):39-44.
[16]章繼剛. 發展蔬菜藝術培育創意消費[J]. 蔬菜,2014(1):1-5.
[17]劉寧京,郭恒. 回歸田園-城市綠地規劃視角下的可食地景[J]. 風景園林,2017(9):23-28.
[18]蔣愛萍,劉連海. 可食地景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 林業與環境科學,2016,32(3):98-103.
[19]劉松楊,侯元凱,相延,等. 藝術農田的景觀特征及規劃設計研究[J]. 北方園藝,2009(10):234-238.
[20]Demeter G. Measuring connectivity—a new approach for the geometr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for the enhancement of cost-effectiveness in landuse planning[J]. Acta Geographica Debrecina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2009,3(1):132-142.
[21]李培之,王群陽,馬興云. 園林造景藝術在蔬菜博覽會中的應用[J]. 廣東園林,2010,32(5):31-33.
[22]戴起偉,曹靜,凡燕,等. 面向現代設施農業應用的物聯網技術模式設計[J]. 江蘇農業學報,2012,28(5):1173-1180.
[23]邱兆美,趙龍,賈海波. 植物工廠發展趨勢與存在問題分析[J]. 農機化研究,2013,35(10):230-233.
[24]楊其長. 植物工廠的發展策略[J]. 科技導報,2014,32(10):20-24.
[25]曹慶穗,金雯,劉建龍,等. 休閑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J]. 江蘇農業科學,2018,46(24):434-436.
[26]趙仕紅. 休閑農業旅游市場制度環境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6):345-349.
[27]Akpinar N,Talay L,Ceylan C,et al. Rural women and agro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from Turkey[J]. 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5,6(4):47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