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立蘋 高玉福 劉繼生 吳榮哲
摘要:邊疆民族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偏遠、資源有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經常遇到很多瓶頸。以邊疆民族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為例,在綜合分析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園林建設現狀、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通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地方特色、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深化校企合作等途徑,制定符合邊疆地區經濟建設需求的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旨在為邊疆民族地區園林及相似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民族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9.21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21-0344-03
收稿日期:2018-06-29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編號:GH170045、GH16027);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課題2016年度立項課題(編號:JGJX2016D23)。
作者簡介:榮立蘋(1982—),女,河北張家口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應用教學與科研工作。Tel:(0433)2435554;E-mail:rongliping2013@163.com。
通信作者:高玉福,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園林規劃設計教學與科研工作。Tel:(0433)2435554;E-mail:707234574@qq.com。
1951年,教育部批準北京農業大學(現為中國農業大學)成立造園專業,自此園林專業教育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時期。早期開辦園林專業的高校以農林類院校為主,后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不斷推進以及風景園林一級學科的確立,部分以城鄉規劃學、建筑學見長的理工類院校也相繼開辦了(風景)園林專業[1]。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在“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等政策方針的指引下,園林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2]。邊疆民族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當地高校開辦園林專業的時間大多數較短,而地方城市建設急需大量園林專業人才,人才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該地區的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邊疆地區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資源有限,沒有內地院校優質的辦學資源和辦學條件。因此,如何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優勢資源,培養特色鮮明的園林專業人才,是邊疆民族院校園林專業辦學面臨的共同問題[3]。本研究對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了改進園林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旨在為邊疆民族院校園林或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1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建設中園林的發展現狀
社會需求是專業建設的根本驅動力。唯有培養滿足社會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高校的辦學才能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雖然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等政策的指引下,在外部文化和科技發展的帶動下,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4-5]。為了營造更好的地區形象和投資環境,大部分邊疆地區的政府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城市綠化建設。但在此類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實現項目的“立竿見影”、快速見效,地方政府或開發企業常熱衷于追求或模仿其他地區的成功模式,更傾向于選擇外聘園林企業或專業人員進行當地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由其帶來的問題是,建設的新項目由于規劃設計人員對當地文化、民族特色了解得不夠深入,常造成邊疆民族地區城市建設地域文化缺失、缺乏自身特色[6]。因此,邊疆地方民族院校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努力培養當地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培養對展示地方特色有重要作用的園林專業人才。在該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除了系統學習專業基本知識以外,還應加強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方面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為邊疆地區特色城市景觀建設培養合適的園林專業人才。
2邊疆民族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會的發展需要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專業分工雖然越來越細,但專業交叉越來越多,因此,要求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在某一專業技術領域有過硬的技能,同時應了解或熟悉與其領域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應加強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和講授,努力培養學生具有“一專多強”的專業技能和寬廣的知識儲備。邊疆地區民族院校園林專業的辦學宗旨是為地方城市建設提供合格的園林專業人才。然而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常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人才培養特色不足
近年來,園林教育事業發展迅猛,很多邊疆民族院校相繼開辦了園林專業。其中部分院校盲目推崇園林專業辦學較為成功的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而忽略了自身園林專業辦學時間較短、資源有限、師資匱乏等因素,致使很多院校的園林專業培養缺乏特色。很多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對應的專業崗位,面臨著“剛畢業,即失業”的尷尬處境[7]。因此,邊疆民族院校只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滿足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突出自身優勢、立足于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根據園林專業的特點及學生的學習意愿分模塊(設計、施工、植物養護)教學,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園林專業技術人才。
2.2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
在某種程度上,邊疆民族地區客觀存在信息更新緩慢、對外交流機會較少等問題。此類問題對與科技有著密切聯系的行業來說有著較大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園林行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現,比如大樹反季節栽植的成活率不斷提高、新能源利用廣泛開展、生態混凝土的工程運用等,可謂層出不窮。傳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園林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8]。此外,單一的專業知識體系教學有悖于社會人才需求,過于依賴傳統經驗培養園林專業人才顯然與社會需求脫節,不利于合格人才的培養和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2.3實踐教學匱乏
園林專業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很多邊疆地區院校由于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因素限制,常常僅在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園林植物三大模塊的某一部分或各模塊的部分課程開展了實踐教學,而忽略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存在淺嘗輒止的現象,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大部分課程的教學都依靠課堂講授來完成,使學生無法對園林設計的表達手法、工程施工操作要點、園林植物養護管理等重要專業技能進行深入理解,勢必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
3邊疆民族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3.1明確人才定位,突出地方特色
人才培養定位是專業辦學目的與培養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組織的重要前提,與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競爭力等方面息息相關。一流大學的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是服務于整個社會,而地方院校尤其是邊疆民族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應以服務地方為主。因此,邊疆民族院校開辦園林專業的首要任務是通過系統化專業教學,培養適應地方發展需求的園林專業人才[9]。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邊疆民族院校應通過社會調研、企業走訪等形式全面了解地方的實際情況,緊密圍繞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園林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深入挖掘邊疆民族地區的自然資源、地域文化、人文景觀等特色資源。努力為地方發展培養專業理論豐富、專業技能突出、地方特色鮮明的園林專業人才。
3.2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園林專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生態學、城鄉規劃學、建筑學、美學、植物學、文學、土木工程學等多個領域。大多數邊疆民族院校園林專業自身的師資力量不足,無法僅通過本專業教師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而在很多邊疆民族院校,尤其是綜合型大學中,大多開設有民族學、生態學、植物學、藝術學等具有極強地域性特征的專業,而且開設得較早,這些專業通常具有較為完整的師資力量和知識體系,并形成了自身特色。因此,在民族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充分借助相關專業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將相關課程交給相對應的專業教師主講,園林專業教師從自身專業角度加以輔助,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共享,而且對于提升邊疆民族院校開辦園林專業的辦學優勢、全面提高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3優化教學體系,注重多元發展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單一知識結構的人才培養顯然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特別是對綜合性較強的園林專業來說,具有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對于提高園林專業的人才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大學期間的前半段時間應加強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及與之相關知識的學習,促使學生擁有寬厚的基礎知識儲備,為后面的核心專業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此外,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不斷推陳出新,及時豐富教學內容,剔除冗余、陳舊的專業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大有裨益[10]。例如在園林規劃設計方案階段,通常通過手繪、計算機或二者結合的方式表達設計內容。而計算機由于其效率高、精度高等優勢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的軟件學習中,Sketchup草圖大師建模軟件以其快捷、易操作、資源占用率低等特點而受到園林行業的廣泛青睞,在方案創作階段的空間分析環節完全替代了AutoDesk 3Ds M的建模功能。此外,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根據課程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明確先修、后續課程的相互關系,并且適時增加專業相關的課程學習,如民族生態學、民族風俗學、邊疆民族地區發展史、民族藝術鑒賞等,對豐富園林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3.4強化實踐教學,提高操作能力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在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基礎上,強化實踐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11]。而園林專業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實踐教學在園林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一方面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通過課程實習、實驗、實訓、課程設計、課題組活動、創新實驗項目、專業競賽、畢業設計(論文)等活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另一方面,應加強實驗室、實習基地、實訓場、計算機輔助設計室、園林苗圃、組培室等實踐基地建設,對校內實踐基地實行全天開放式管理模式,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場所。
3.5改進教學方法,提升綜合素質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共同實現教學目的、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講授法與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問題導向法、任務驅動法等強調學生參與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不僅能有效改善課堂學習氣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12]。例如在園林規劃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到廢棄的垃圾填埋場實地調查,要求學生運用專業知識,通過園林規劃設計方法將填埋場設計成為周圍居民休閑健身、娛樂活動服務的社區公園。學生需帶著問題去查找資料,根據具體場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并通過PPT的形式將方案在課堂上面向全體師生進行匯報,由任課教師(也可邀請其他教師或園林設計院高級設計師等)和同學對其設計方案進行評價。不僅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有著重要作用,對學生將來工作中的職業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6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三方共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根據專業特點與企業開展廣泛合作[13]。校企合作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園林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也是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實現“共贏”的重要形式[14]。一方面,校企合作可讓學生提前接觸工作崗位,使學生對專業崗位的技能需求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對其之后的專業學習和努力方向都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15]。此外,對提高學生的崗位意識、協調組織能力、工匠精神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對于邊疆民族院校來說,對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校外實踐基地,可有效緩解校內教學資源不足的困境。另外,校企合作有利于幫助企業解決用工荒、招工難的問題,并且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可由學生帶回學校由校內專業教師幫助研究解決。學校和企業還可以通過共同組織專業設計競賽的形式,以企業生產中的實際項目為題,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參賽,對競賽中產生的優秀作品給予一定的現金獎勵,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校企合作中表現優異的學生,企業可優先與其簽訂錄用協議,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4結語
邊疆民族地區地處祖國邊境,地理位置較為偏遠,通常是各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16]。邊疆地區建設需要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當地院校肩負著為邊疆建設輸送優秀人才的神圣使命[15]。園林專業人才在邊疆建設中對弘揚地域文化、展現民族特色等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邊疆民族院校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堅定不移地以“服務邊疆”為己任,努力整合學校優勢資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地緣優勢,不斷優化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改進陳舊教學方法,深化校企合作,突出自身特色[17],才能為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培養優秀的園林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翅,吳雪飛,杜雁,等. 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園林,2013,29(6):23-25.
[2]高玉福,榮立蘋,吳榮哲,等. 地方民族院校園林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8(17):277-278.
[3]雷信來,劉麗. 邊疆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 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4):13439-13440,13442.
[4]秦萌,尚志穎,秦言紅. 邊疆民族地區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研究[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7,25(2):134-137,102.
[5]郭穎梅,陳霞,陸俊文. 邊疆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78-79.
[6]戚玉彬,徐潔麗,古力西拉·沙菩西,等. 基于伊犁園林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6,30(6):82-86.
[7]趙紅霞,段廣德,張薇,等. 內蒙古自治區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比分析[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3):127-131.
[8]張衛民,徐建明. 高校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途徑[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447-449.
[9]孫得東,李卓冉,連洪燕. 地方高校風景園林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索[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5(2):118-120.
[10]何云曉,雷平,龍艷萍. 社會需求視角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園林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論析——以綿陽師范學院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9):412-414.
[11]王桂清,張秀省,呂福堂,等. 基于復合應用型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以聊城大學園林專業為例[J]. 中國林業教育,2018,36(3):11-15.
[12]聶磊. 園林工程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 大學教育,2016(4):149-151.
[13]王云翠,陸建飛,郭文善. 校地合作創新農村基層人才培養的探索——以揚州大學與張家港市合作培養農村區域發展專業人才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0):596-598.
[14]高玉福,榮立蘋. 基于校企合作的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10):74-75.
[15]何正東.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農牧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研究——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24):327-329.
[16]王秋艷,高海燕. 云南邊疆地區藝術教育復合型師資人才培養研究[J]. 民族藝術研究,2012,25(2):151-156.
[17]苗金海. 關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音樂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J]. 內蒙古藝術,2006(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