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樟榮 ?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全軍糖尿病診治中心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足與周圍血管病學組顧問,亞洲糖尿病學會監事。
經常有患者問:“我患了糖尿病,還能活多久?”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總體上,有數據證明糖尿病患者的壽命會縮短幾年。例如,2017年1月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了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課題組與牛津大學課題組合作的研究,結果顯示:與無糖尿病者相比,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壽命將縮短9年。研究人員發現,在隨訪期間,與無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1倍,農村地區較城市地區更明顯。糖尿病顯著增加缺血性心臟病、卒中(中風)、慢性腎病、慢性肝病、感染,以及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各類疾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在農村地區,由于血糖控制不當所導致的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昏迷)的死亡風險遠高于城市地區。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一旦發生糖尿病,壽命就會縮短9年?絕對不可以,因為來自人群的數據并不完全適用于具體的人。每個糖尿病患者壽命的長短與諸多因素相關,包括遺傳背景、發病年齡、病程、血糖、相關危險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或超重、吸煙、飲酒等)控制、有無并發癥(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眼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冠心病等)、伴隨疾病(如高血壓)及其嚴重程度、心理狀態等等。
造成糖尿病患者殘疾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其中,急性并發癥(酮癥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然而,大樣本人群調查顯示:我國城市糖尿病患者中,大約只有47%的患者血糖控制滿意;合并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中,服用降壓藥的不到一半;血脂控制達標的不足20%;血糖、血壓和血脂綜合達標率只有5.6%。農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差,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和血糖控制達標率更低。換言之,我國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治療未達標。
自1922年開始,胰島素被應用于臨床。胰島素的發現和應用挽救了無數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甚至使1型糖尿病患者享有正常壽命。
美國的數據顯示,從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間,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67.8%,腦卒中發生率下降52.9%,截肢率下降51.4%,高血糖引起的死亡下降61.4%,終末期腎病發生率下降28.3%。這充分說明,科學規范的治療可以使糖尿病死亡率和殘疾率明顯下降,現在的糖尿病患者應該能夠享有更長的壽命和更高質量的生活。
幾年前,我到哈佛大學加斯林糖尿病中心參觀學習。該中心的糖尿病患者中,約40%為1型糖尿病。重視糖尿病教育管理是該中心的一大特色。1970年,該中心設立糖尿病50年成就獎,專門獎勵活過50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2400名患者獲獎。1996年,該中心給活過75年的17名1型糖尿病患者頒獎。
近期,我與香港中文大學的陳重娥教授一起參加學術活動。陳教授是著名的糖尿病學者,她說,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少活10年,但如果患者能將血糖控制好,就可以延長生命2~3年;將血壓控制好,又可以延長2~3年;將血脂控制好,再延長2~3年;再加上控制好體重、戒煙等,就可以享有正常壽命。這個觀點我非常贊成,而且我身邊有許多生動的事例。
北京理工大學錢浩生教授1959年患上1型糖尿病,當時他是一個家境貧寒的清華大學學生,因多次發生酮癥酸中毒而耽誤了學業,幾乎被退學。他寫信告訴校長,如果退學回到蘇北農村,不僅無法完成學業,更面臨死亡風險(因為那時胰島素是短缺藥品)。該信獲得校長批示后,學校給他增加助學金,師生幫他補課;協和醫院的醫生關心他;他自己也非常努力,堅持自測尿糖,每天注射胰島素。他大學畢業到北京理工大學工作,后來因表現突出,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我與他結識于1993年我到該校做糖尿病科普講座時,時至今日,錢教授已80多歲,身體很好,且未發生并發癥。
1992年,我在悉尼大學留學時,參加當地糖尿病學會組織的一場報告會。一位近80歲的老人步履蹣跚地走上講臺告訴我們,50年前他患上糖尿病時,醫生說他活不了幾年。他不相信,堅持學習、檢查和治療,到現在還能走上這個講臺。他幽默地說:“我今天來此地,就是希望告訴當年給我看病的醫生,你的話是錯誤的!”
再談談我本人的體會。2012年,由于飲食上不注意,尤其是進食蛋白質、脂肪類食物較多,我的體重增加到前所未有的79千克,被確診為糖尿病。當時,我每日口服二甲雙胍,注射一種人胰高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加上每天步行1萬多步、控制飲食,12周內體重下降了8千克,體質指數從28.3千克/米2降到25.5千克/米2,腰圍減少了10厘米,脂肪肝從中度到輕度、消失,血糖控制完全達標。停用GLP-1類似物后,我繼續服用二甲雙胍,堅持每天主食攝入控制在150~200克,日均步行1.3萬步。目前,我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均正常,動態血糖檢查從未發現血糖高于10 毫摩/升,精神狀態很好。
作為工作了40余年的糖尿病專科醫生、有7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以及《糖尿病之友》雜志的主編,我深切地體會到:對于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種良性疾病,關鍵是從患病開始就注意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和體重,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保持樂觀的心態。我相信,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能夠享受正常的人生,甚至因患糖尿病而更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了一些疾病的發生,壽命可能更長。
專家提醒:只要科學規范地治療,并持之以恒地付諸努力,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享有正常的壽命和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