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冠華

妊娠期高血壓是指妊娠女性出現的血壓異常增高,即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妊娠合并高血壓的患病率為5%~10%,其中70%是與妊娠有關的高血壓,其余30%是在懷孕前即存在的慢性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可顯著增加胎兒生長受限、胎盤早剝、腦水腫、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風險,是孕產婦和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確認識和防治妊娠期高血壓十分重要。
妊娠期高血壓可分為4類:①妊娠期高血壓,為妊娠20周后發生的高血壓,不伴明顯蛋白尿。分娩后12周內血壓可恢復正常。②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是指妊娠前即存在或妊娠前20周出現的高血壓,抑或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而分娩12周后血壓仍持續升高。③先兆子癇(又稱“子癇前期”) 為妊娠20周后出現血壓升高伴蛋白尿(尿蛋白≥300毫克/日),或無蛋白尿但伴有器官和系統受累,如心、肺、肝、腎、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先兆子癇患者出現抽搐發作或伴昏迷,可診斷為子癇。④慢性高血壓并發先兆子癇或子癇。
具有以下特征者更容易罹患妊娠期高血壓:①長期精神緊張者;②孕期久居氣候寒冷地區者;③初產年齡在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者;④合并腎炎、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綜合征等慢性疾病者;⑤營養不良者;⑥體型矮胖者;⑦子宮張力過高者,如羊水過多、雙胎或多胎、巨大兒、葡萄胎等;⑧有高血壓家族史者;⑨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鼾癥)者;等等。
妊娠期高血壓的主要治療目的是保障母嬰安全及妊娠、分娩的順利進行,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非藥物治療適用于所有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包括加強血壓監測、限鹽、適當限制體力活動、情緒放松、適當控制體重、保證充足睡眠等措施,重癥患者可能需要臥床休息?;颊呙咳整}分攝入量宜控制在6克/日,但不應過度限鹽,以免造成孕婦低血容量,影響胎盤血液循環。
一般而言,當血壓≥150/100毫米汞柱時,即可啟動藥物治療。將血壓控制在130~140/80~90毫米汞柱,即為理想的治療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高血壓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孕婦的血壓不宜低于130/80 毫米汞柱,以避免影響胎盤血流灌注。若孕婦的收縮壓≥17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110 毫米汞柱,宜住院治療。對于病因明確的妊高癥患者需進行及時干預,控制其病因。
輕、中度高血壓(血壓<160/110 毫米汞柱)患者應強調非藥物治療,并積極監測血壓,定期復查尿常規。存在靶器官損害或同時使用多種降壓藥物的慢性高血壓患者,應根據妊娠期間血壓水平進行藥物治療,盡可能減少用藥種類和劑量。血壓輕度升高的先兆子癇患者,需密切觀察血壓、尿蛋白變化及胎兒狀況。重度高血壓(血壓≥160/110毫米汞柱)患者應在嚴密觀察母嬰狀態的同時,由心內科醫生和婦產科醫生共同確定治療的持續時間、降壓目標、藥物選擇和終止妊娠的時機。重度先兆子癇者,可靜脈滴注硫酸鎂,并密切觀察血壓、腱反射和不良反應,由婦產科和心內科醫師會診,評估并確定終止妊娠的時機。
對于孕婦而言,目前沒有任何一種降壓藥物是絕對安全的。因此,孕婦應在心內科或婦產科??漆t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降壓藥。最常用的口服藥物有甲基多巴、β受體阻滯劑(如拉貝洛爾、美托洛爾)和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必要時可考慮小劑量利尿劑(如氫氯噻嗪)。若單藥治療后血壓控制情況仍不樂觀,需考慮聯合應用降壓藥物,一般可選用硝苯地平聯合拉貝洛爾或小劑量氫氯噻嗪進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孕婦禁止使用。拉貝洛爾、尼卡地平的注射劑型可用于靜脈注射,常用于妊娠期重癥高血壓患者(血壓≥180/110毫米汞柱),應從小劑量開始,并加強監測,以免造成低血壓。硫酸鎂是治療嚴重先兆子癇的首選藥物。
慢性高血壓患者宜至心內科或婦產科進行全面身體狀況評估,包括血壓水平、靶器官(心、腦、腎、視網膜等)損害情況、正在應用的降壓藥物與療效等。
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通過飲食控制與增加體力運動將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內(體質指數18~25千克/米2),避免精神緊張、熬夜和過度勞累,保持愉悅心情和充足睡眠。
積極查找可能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并予以糾正。
經上述生活方式干預措,施血壓仍不能降至正常者,需遵醫囑服藥治療。
擬妊娠前6個月,可改用硝苯地平和(或)拉貝洛爾控制血壓,避免應用ACEI和ARB類降壓藥。藥物治療后血壓不能降至150/100毫米汞柱以下,或合并蛋白尿者,宜暫緩妊娠。
一般而言,如果產婦不考慮進行母乳喂養,絕大多數類型的降壓藥物都可在產后使用,包括ACEI和ARB類,治療原則與慢性高血壓基本相同。但產后降壓治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不宜使用甲基多巴,它可能增加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的風險;②基于相關研究數據,美國兒科學會藥物委員會認為,如果產后考慮母乳喂養,選擇以下降壓藥對母嬰健康的影響較小,如鈣離子拮抗劑(硝苯地平、地爾硫、維拉帕米)、β受體阻滯劑(拉貝洛爾、普萘洛爾、美托洛爾)、ACEI類(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肼屈嗪、米諾地爾等。由于相關研究的支持證據較少,一般不宜使用ARB類藥物。
藥物名稱
甲基多巴
拉貝洛爾
美托洛爾
氫氯噻嗪
硝苯地平
硫酸鎂
常用劑量
每天200~500毫克,分2~4次服用
每天2次,每次50~200毫克,最大劑量為600毫克/日
普通制劑每天2次,每次25~100毫克;緩釋制劑一天1次(47.5~190毫克)
每天1次(6.25~12.5毫克)
緩釋制劑每天2次,每次10~20毫克;或控釋制劑每天1次(30~60毫克)
總量為25~30克/日
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抑郁、過度鎮靜、直立性低血壓
胎兒心動過緩、孕婦皮膚瘙癢
胎兒心動過緩、胎盤阻力增高
大劑量可影響胎盤血流
低血壓
低血壓、肌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