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云 宋新華



摘要:用大麥苗分析單一硒(Se)、谷胱甘肽(GSH)和Se+GSH處理15 d對大麥苗富集Se與GSH及其抗氧化特性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Se+GSH復(fù)合處理比單一Se或GSH處理增加了大麥苗對Se和GSH的積累量。抗氧化酶系統(tǒng)在Se+GSH復(fù)合處理與Se或GSH單一處理之間存在差異。Se+GSH復(fù)合處理的大麥苗過氧化氫酶(CAT)和谷胱甘肽S-轉(zhuǎn)移酶(GST)的活性高于Se或GSH單一處理,相反,過氧化物酶(POD)活性則低于Se或GSH處理。Se+GSH處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比GSH處理低,而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則比GSH處理高。Se+GSH復(fù)合處理條件下谷胱甘肽還原酶(GR)的活性大于Se處理而小于GSH處理。Se+GSH處理的大麥苗丙二醛(MDA)含量無明顯變化,而總抗氧化能力(T-AOC)顯著提高。說明Se+GSH復(fù)合作用比單一GSH或Se更有利于促進GSH和Se的吸收與積累,同時增強抗氧化效果。
關(guān)鍵詞:硒;谷胱甘肽;復(fù)合作用;大麥苗;抗氧化特性
中圖分類號: S512.301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21-0120-04
收稿日期:2018-08-23
基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xué)基金(編號:ZR2015CL009);山東省淄博市科技發(fā)展計劃(編號:2017ZBXC196)。
作者簡介:趙鳳云(1963—),女,山東諸城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植物生物學(xué)研究。E-mail:1795320202@qq.com。
大麥苗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礦物質(zhì)、活性酶、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良好的營養(yǎng)和保健作用,已經(jīng)開發(fā)出大麥苗粉、大麥汁飲品、保健產(chǎn)品添加劑和大麥苗面類食品等保健食品,特別是富硒大麥產(chǎn)品的開發(fā)應(yīng)用對提高人體免疫、預(yù)防缺硒引起的各種疾病至關(guān)重要[1-2]。硒是一些抗氧化酶和硒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功能,它不僅是人體和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對植物的生長、產(chǎn)量、品質(zhì)、抗逆及抗氧化水平等都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對番茄、大蒜與胡蘿卜等植物的研究表明,適量的硒促進植物的生長,但過量的硒則抑制生長[3-5]。在水稻、蜈蚣草、番茄、鐵皮石斛和大麥等植物中研究發(fā)現(xiàn),硒能提高還原型谷胱甘肽(GSH)與抗壞血酸(As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減少過氧化氫(H2O2)的積累和丙二醛(MDA)的產(chǎn)生,緩解除草劑、重金屬、鹽和低溫對植物的傷害[6-10]。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外源硒使谷子產(chǎn)量、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增加,并提高過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11-12]。GSH不僅是植物體內(nèi)重要的抗氧化劑,也是人體抗衰老和增強免疫力不可缺少的活性分子,它是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氧化防御反應(yīng)、化合物代謝、核酸和蛋白質(zhì)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細(xì)胞信號傳導(dǎo)和蛋白質(zhì)間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13-14]。GSH作為細(xì)胞內(nèi)的重要還原劑,影響抗氧化系統(tǒng)中SOD、過氧化氫酶(CAT)、谷胱甘肽還原酶(GR)等多種酶的活性[14]。外源GSH影響植物抗氧化系統(tǒng)中保護酶的活性,改變內(nèi)源GSH和AsA的含量,參與植物細(xì)胞對重金屬、極端溫度、干旱、高鹽等逆境脅迫的應(yīng)答[15-16]。外源硒增加小麥、水稻、番茄等植物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和GSH含量,影響谷胱甘肽氧化還原循環(huán)[6,8,10,17]。硒和GSH系統(tǒng)在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和預(yù)防過量自由基引起的疾病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2,18]。關(guān)于硒和GSH對生物生理生化的影響已開展了廣泛研究,但是對于這二者的復(fù)合作用則少見報道。本試驗旨在分析同時富集硒和GSH大麥苗生理生化特性的變化,為進一步開發(fā)富硒和GSH大麥苗功能食品奠定基礎(chǔ)。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與處理
大麥種子用75%乙醇(30 s)和次氯酸鈉(15 min)消毒,無菌水沖洗干凈,置于培養(yǎng)盤放培養(yǎng)箱內(nèi)26~28 ℃暗培養(yǎng)48 h,其間定時噴灑無菌水。然后將小苗移植到培養(yǎng)盆中(含滅菌的沙子,底部有濾網(wǎng),外套無孔盆,便于換水),放在培養(yǎng)室[晝/夜相對濕度60%/80%,晝/夜溫度26 ℃/20 ℃,光照14 h,光照度200 μmol/(m2·s)]用霍格蘭(Hoagland)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3 d后開始處理。在營養(yǎng)液中分別或同時添加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亞硒酸鈉(Na2SeO3,Se),其中GSH每天遞增0.5 mmol/L,Se每天遞增0.1 μmol/L,直至最終濃度分別為GSH 3 mmol/L、Se 0.6 μmol/L,然后用終濃度培養(yǎng)15 d(每天換培養(yǎng)液),收割大麥苗用于測定各項指標(biāo)。每種處理至少獨立重復(fù)3次,每次至少3個平行處理(約100株/盆)。
1.2試驗方法
1.2.1硒和GSH含量的測定
硒含量的測定依據(jù)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biāo)準(zhǔn)食品中硒的測定》中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法(ICP-MS);GSH的提取和含量的測定參照Luwe等的方法[19]。
1.2.2酶液的提取及酶活性的測定
各種酶的提取參照Rao等的方法[20],APX的提取液額外加入5 mmol/L抗壞血酸。APX和POD活性的測定參照Rao等的方法[20];脫氫抗壞血酸酶(DHAR)活性的測定按照Chen等的方法[21];CAT活性的測定參照Rao等的方法[22];SOD活性的測定參照Zhao等的方法[23];GR和GST活性的測定參照Gronwald等的方法[24]。
1.2.3MDA含量的測定
MDA含量的測定參照林植芳等的方法[25]。
1.2.4大麥苗粉總抗氧化能力(T-AOC)的測定
總抗氧化能力的測定按T-AOC測定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說明書進行。將各種處理的大麥苗用液氮研磨成粉,取真空冷凍干燥前/干燥后相同質(zhì)量的大麥苗粉,按1 g ∶9 mL 的比例加入蒸餾水,冰水浴條件下制成勻漿液,4 247 r/min 離心10 min,用上清液測定。
以上試驗于2018年3—7月在山東理工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植物分子實驗室和山東理工大學(xué)分析測試中心完成。
1.3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試驗結(jié)果用3次獨立重復(fù)試驗的“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來表示。用t-檢驗分析不同處理之間的差異,差異顯著水平用P<0.05或P<0.01表示。
2結(jié)果與分析
2.1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GSH和Se含量的影響
如圖1-A所示,與對照比,單一GSH、Se+GSH處理的大麥苗GSH含量分別增加1.14、2.18倍,后者增加幅度大于前者,差異極顯著(P<0.01)。
如圖1-B所示,單一Se和Se+GSH處理的大麥苗Se含量分別比對照增加34.83%和72.02%,復(fù)合處理的Se含量比Se單一處理高27.57%(P<0.05)。
2.2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2.2.1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SOD和CAT活性的影響
如圖2-A所示,與對照比,不同處理條件下大麥苗SOD活性都顯著降低(P<0.05)。其中,Se單一處理比對照低53.74%且與Se+GSH處理差異不顯著,但GSH單一處理的降低幅度小于Se和Se+GSH處理(P<0.05)。
如圖2-B所示,3種處理條件下的CAT活性都比對照有所提高(P<0.05),其中Se+GSH處理的大麥苗CAT活性增強程度最大,比對照高87.30%,比GSH單一處理高53.11%。
2.2.2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APX和DHAR活性的影響
如圖3-A所示,3種處理條件下APX活性變化存在顯著差異,其中Se單一處理比對照高22.43%(P<0.05),GSH單一處理的APX活性比對照低40.52%(P<0.05),而Se+GSH 復(fù)合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如圖3-B所示,GSH單一處理的DHAR活性比對照增強11.26%(P<0.05),Se和Se+GSH處理的DHAR活性大小類似,且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2.2.3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GST和GR活性的影響
如圖4-A所示,3種處理的大麥苗GST活性都比對照強,其中Se+GSH處理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別比對照、單一Se和單一GSH處理高107.38%(P<0.01)、84.48%(P<0.05)和
37.24%(P<0.05)。
如圖4-B所示,3種處理條件下的大麥苗GR活性都比對照低,但是降低程度有差異,其中,單一GSH處理的降低幅度最小,比對照低22.24%(P<0.05),其次是 Se+GSH復(fù)合處理(P<0.05),單一Se處理的GR活性最低,比對照低6946%(P<0.01)。
2.2.4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POD活性的影響
如圖5所示,與對照比,單一Se處理的POD活性略有增強,但差異不顯著,單一GSH和Se+GSH處理的POD活性都減弱,其中Se+GSH復(fù)合處理的減弱幅度最大,比對照減弱47.53%(P<0.05)。
2.3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MDA含量的影響
如圖6所示,各處理組MDA含量與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
2.4Se+GSH復(fù)合處理對大麥苗粉總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分析Se+GSH復(fù)合處理大麥苗粉的抗氧化水平,分別測定真空冷凍干燥前后的大麥苗粉提取液總抗氧化能力T-AOC。如圖7所示,干燥前,對照和Se+GSH復(fù)合處理大麥苗粉的T-AOC分別為13.13、25.14 U/mL,后者的總抗氧化能力比前者高91.47%。真空冷凍干燥后,對照和Se+GSH復(fù)合處理的大麥苗粉的T-AOC都有所下降,與干燥前比,對照和復(fù)合處理的T-AOC分別降低21.48%和1679%,但復(fù)合處理的總抗氧化能力仍然比對照大1.03倍。
3討論與結(jié)論
硒在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預(yù)防缺硒和過量自由基引起的疾病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2,18]。通過植物吸收將有毒的無機硒轉(zhuǎn)化為無毒的有機硒是提高人體攝取硒的重要途徑。植物對硒的吸收積累能力與植物種類、發(fā)育時期、處理時間、處理方式、濃度及硒的價態(tài)等有關(guān)。對同一植物而言,在硒的價態(tài)和處理方式相同時,一定的時間和濃度范圍內(nèi),隨著時間的延長和濃度的增加植物對硒的吸收積累也增加,但是時間過長或濃度過高則會抑制植物生長并減少對硒的吸收[26-29]。本試驗中,萌發(fā)生長5 d的大麥苗用0.6 μmol/L亞硒酸鈉處理15 d時對硒的吸收積累效果較好。張承東等的研究表明,硒能提高GSH含量,影響抗氧化酶活性,減少H2O2的積累和MDA的產(chǎn)生,進而緩解逆境對植物的傷害[6-10]。GSH是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體抗衰老和增強免疫力不可缺少的活性分子[13-14]。本試驗中Se+GSH復(fù)合處理條件下,大麥苗Se和GSH的含量比單一Se或GSH處理都多,說明Se+GSH復(fù)合作用促進了Se和GSH的積累。Se和GSH都能增強生物體的抗氧化能力,減少過量自由基的產(chǎn)生。抗氧化酶系統(tǒng)是植物體內(nèi)清除自由基的重要途徑。本研究中,大麥苗幾個抗氧化酶的活性在Se+GSH 復(fù)合處理與單一Se或GSH處理之間存在差異。如Se+GSH處理SOD活性的減弱幅度大于單一GSH處理。就清除H2O2的抗氧化酶CAT、APX和POD而言,不同處理條件下其活性變化也不同,如Se+GSH處理的大麥苗CAT活性增強程度大于Se或GSH單一處理;Se+GSH復(fù)合處理的APX活性無顯著變化,而單一Se處理使APX活性增強,相反,單一GSH處理則使其活性減弱;Se+GSH復(fù)合處理的POD活性顯著弱于GSH或Se單一處理。GST和GR是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統(tǒng)的重要酶,本試驗中Se+GSH處理的GST活性增強幅度顯著大于Se和GSH單一處理;無論是單一處理還是復(fù)合處理大麥苗GR的活性都減弱,但是單一GSH處理的減弱幅度小于單一Se和Se+GSH處理組的。本試驗條件下,Se+GSH處理的大麥苗MDA含量無明顯變化,而總抗氧化能力顯著提高。這些結(jié)果說明Se+GSH復(fù)合作用比單一GSH或Se更有利于促進GSH和Se的吸收與積累,同時增強抗氧化效果。本研究為進一步研發(fā)富集GSH和Se大麥苗功能營養(yǎng)粉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鄭慧敏,王軍,王夢竹. 大麥苗的營養(yǎng)價值及應(yīng)用[J]. 大麥與谷類科學(xué),2017,34(2):20-22,27.
[2]鮮瑤,張雷,宋戈,等. 大麥苗粉營養(yǎng)保健功能的研究進展[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6,22(11):73-76.
[3]施和平,張英聚,劉振聲. 番茄對硒的吸收分布和轉(zhuǎn)化[J]. 植物學(xué)報,1993,35(7):541-546.
[4]王永勤,曹家樹,李建華,等. 施硒對大蒜產(chǎn)量和含硒量的影響[J]. 園藝學(xué)報,2001,28(5):425-429.
[5]Biacs P A,Daood H G,Kodar I. Effect of Mo,Se,Zn and Cr treatments on the yield,element concentration,and carotenoid content of carrot[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5,43(3):589-591.
[6]張承東,韓朔睽,魏鐘波. 硒對除草劑脅迫下水稻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響應(yīng)的作用[J]. 環(huán)境科學(xué),2002,23(4):93-96.
[7]Srivastava M,Ma L Q,Rathinasabapathi B,et al. Effects of selenium on arsenic uptake in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3):1115-1121.
[8]王建偉,何曉玲,崔金霞,等. 外源硒對NaCl脅迫下加工番茄幼苗膜脂過氧化和AsA-GSH循環(huán)的影響[J]. 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4,51(10):1814-1820.
[9]張艷嫣,陳丹,譚艷玲,等. 外源硒對低溫脅迫下鐵皮石斛幼苗的緩解效應(yīng)及其抗氧化生理特征變化[J]. 西北植物學(xué)報,2013,33(4):747-754.
[10]孫協(xié)平,羅友進,周廣文. 硒對甜櫻桃葉片褪黑素和谷胱甘肽氧化還原循環(huán)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7,50(22):4373-4381.
[11]王永會,周大邁,張愛軍,等. 外源硒對谷子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品質(zhì)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5(4):112-117.
[12]穆婷婷,杜慧玲,張福耀,等. 外源硒對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7,50(1):51-63.
[13]段喜華,唐中華,郭曉瑞. 植物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及其生物學(xué)功能[J]. 植物研究,2009,30(1):98-105.
[14]閆慧芳,毛培勝,夏方山. 植物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研究進展[J]. 草地學(xué)報,2013,21(3):428-434.
[15]Kocsy G,von Ballmoos P,Suter M,et al. Inhibition of glutathione synthesis reduces chilling tolerance in maize[J]. Planta,2000,211(4):528-536.
[16]劉傳平,鄭愛珍,田娜,等. 外源GSH對青菜和大白菜鎘毒害的緩解作用[J].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4,27(4):26-30.
[17]郭靜成,尹順平. 硒對高等植物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xué)報,1998,18(4):533-537.
[18]Sies H. Strategies of antioxidant defense[J].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1995,31(1):161.
[19]Luwe M W F,Takahama U,Heber U. Role of ascorbate in detoxifying ozone in the apoplast of spinach (Spinacia oleracea L.) leaves[J]. Plant Physiology,1993,101(3):969-976.
[20]Rao M V,Hale B A,Ormrod D P. Amelioration of ozone-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in wheat plants grown under high carbon dioxide (role of antioxidant enzymes)[J]. Plant Physiology,1995,109(2):421-432.
[21]Chen Z,Young T E,Ling J,et al. Increasing vitamin C content of plants through enhanced ascorbate recycling[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3,100(6):3525-3530.
[22]Rao M V,Paliyath G,Ormrod D P,et al. Influence of salicylic acid on H2O2 production,oxidative stress,and H2O2-metabolizing enzymes. Salicylic acid-mediated oxidative damage requires H2O2[J]. Plant Physiology,1997,115(1):137-149.
[23]Zhao F Y,Wang X Y,Zhao Y X,et al. Transferring the Suaeda sals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nd catalase genes enhances low temperature stress resistance in transgenic rice seedlings[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6,32(2):231-238.
[24]Gronwald J W,Plaisance K 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sozymes from sorghum[J]. Plant Physiology,1998,117(3):877-892.
[25]林植芳,李雙順,林桂珠,等. 水稻葉片的衰老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膜脂過氧化作用的關(guān)系[J]. 植物學(xué)報,1984,26(6):605-615.
[26]付冬冬,段曼莉,梁東麗,等. 不同價態(tài)外源硒對小白菜生長及養(yǎng)分吸收的影[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xué)報,2011,17(2):358-365.
[27]王家偉,陳雄波,黃起東,等. 不同水稻品種對硒的吸收轉(zhuǎn)化試驗[J]. 農(nóng)業(yè)工程,2016,6(4):82-84.
[28]王曉潔,阮新,楊波,等. 大麥苗富硒研究[J]. 食品科學(xué),2008,29(8):253-257.
[29]黃太慶,江澤普,邢穎,等. 水稻對外源硒的吸收利用研究[J]. 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xué)報,2017,34(5):44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