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敏 涂楓 任守文 付言峰 李碧俠 趙為民 方曉敏


摘要:蘇紫黑豬是利用江蘇地方種質資源淮豬、江蘇地方培育豬種蘇鐘豬和國外引種的巴克夏豬雜交選育的優質豬種。經過5個世代的持續選育,目前蘇紫黑豬初產母豬繁殖與生長性能達到如下狀態:總乳頭數(16.1±1.2)個,總產仔數(10.9±1.7)頭,產活仔數(10.5±1.7)頭,平均初生質量(1.26±0.20) kg,平均斷奶質量(7.38±1.23) kg,平均4月齡質量(47.33±7.66) kg,平均6月齡質量(76.25±13.31) kg。隨著蘇紫黑豬的持續選育,初產母豬繁殖性能指標逐漸趨于穩定,生長性能則隨著選育進展呈逐代上升趨勢。對蘇紫黑豬世代選育過程中繁殖與生長性能的測定分析,為后期進一步的選育工作提供依據和參考,從而加快優質黑豬新品種的選育進程。
關鍵詞:蘇紫黑豬;初產母豬;世代選育;繁殖性能;生長性能;加快選育進程
中圖分類號: S828.3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21-0247-02
收稿日期:2019-06-16
基金項目:國家生豬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CARS-3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872338);江蘇省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編號:PZCZ201733);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專項[編號:ZX(18)7006]。
作者簡介:王學敏(1978—),男,安徽太湖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豬育種與生產研究,Tel:(025)84391941,E-mail:wxmexplorer@163.com。
通信作者:方曉敏,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生產研究。Tel:(025)84391941;E-mail:fxmw2000@163.com;任守文,碩士,研究員,主要從事豬育種與生產研究,Tel:(025)84390349;E-mail:shouwenren@163.com。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消費者對豬肉及肉制品的需求發生了由量到質的根本性改變,肉質鮮美、風味獨特的豬肉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優質豬肉市場潛力巨大[1]。2l世紀瘦肉豬育種必將在強調生長速度、胴體瘦肉率的同時,重視肌肉品質[2]。而中國地方豬種肉質普遍優于引進品種,利用地方豬種肉質好的特點,通過雜交選擇培育優質肉豬新品種和配套系,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豬肉產品,是我國優異地方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出路[3]。蘇紫黑豬是以江蘇省培育品種蘇鐘豬[4]、優質地方淮豬以及國外引進的巴克夏豬為育種素材,通過雜交選育、橫交固定培育的優質黑豬新品種,該豬具有肉質鮮美、適應性強等特點。蘇紫黑豬已經過5個世代的持續選育,現分析其繁殖與生長性能,為后期的持續選育提供數據資料,筆者根據育種場試驗數據對蘇紫黑豬1~5世代初產母豬的繁殖與生長性能進行統計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育種場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六合動物科學基地試驗種豬場。
1.2飼養管理及數據采集
所有種豬統一飼養與防疫,各階段采用專用優質豬配合全價飼料飼喂。選育試驗的蘇紫黑豬1~5世代(用G1~G5表示)母豬數分別為80、80、100、120、130頭,觀測并記錄蘇紫黑豬各世代初產母豬的總乳頭數、總產仔數、產活仔數、初生質量、斷奶質量(28日齡)、4月齡質量及6月齡質量。
1.3數據分析
應用Excel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結果采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結果與分析
表1按世代統計了蘇紫黑豬繁殖性能,結果顯示,蘇紫黑豬各世代母豬總乳頭數均在15個以上,初產母豬(第1胎)平均總產仔數在10.6~11.3頭之間,平均產活仔數為10.3~10.9頭之間,各世代平均總產仔數與平均產活仔數差異不大,但產活仔數變異系數大于總產仔數變異系數,說明蘇紫黑豬母豬頭胎產活仔數個體間差異略大。
表2按世代統計了蘇紫黑豬各世代各生長階段平均體質量情況,結果表明,蘇紫黑豬1~5世代母豬頭胎產仔平均初生質量在1.20 kg以上,平均4月齡質量、平均6月齡質量分別在44.00、74.00 kg以上,并隨著選育進展呈逐代上升趨勢。
3討論與結論
3.1蘇紫黑豬選育
我國是養豬大國,為了保障我國養豬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打破種豬長期、大量依賴國外進口,種源質量長期受制于人的困境,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肉豬新品種和配套系[5-6]。外來引進瘦肉型豬種肉質風味不及我國地方豬,以我國地方豬種為母本,適度導入外來種豬血統培育的優質新品種,更符合人們的消費習慣,市場前景廣闊。另外,由于中國豬文化對豬的毛色有特殊要求,大部分地區的消費者偏愛黑毛豬[7]?因此以含有高繁殖力太湖豬血統的蘇鐘豬為母本,以抗逆性強、肉質優異的淮豬和生長速度快、肉品質好的巴克夏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橫交固定初步育成具有純黑色被毛特征的優質蘇紫黑豬。
3.2蘇紫黑豬1~5世代性能特點及后期育種思考
在豬眾多性狀中,繁殖力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經濟性狀。本試驗分析發現,蘇紫豬選育到5世代時雖已具有較好的繁殖性能,母豬頭胎平均總產仔數(10.9頭)和產活仔數(10.5頭)差異不大,但個體間產活仔數差異略大(變異系數達16.19%),說明不同個體母豬產仔性能差別較大,整齊度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后期將通過擴大基礎豬群規模、增加選擇力度來提高母豬產仔性能的整齊度。
產活仔數是衡量母豬繁殖性能的主要標準[8],而窩產活仔數遺傳力低,遺傳進展不大,在后期選育中須要綜合評估,防止因它與其他性狀的遺傳負相關而導致豬的繁殖力降低[9]。由于豬的繁殖性能指標屬于低遺傳力性狀,一般很難通過個體表型選擇進行改良[10-11],過去僅依靠雜交手段或改善管理方法來達到提高的目的[12]。因此,在蘇紫黑豬后期持續選育中同時還須要考慮以常規育種結合現代分子選育的手段,利用繁殖性能相關主效基因、全基因組選擇等技術,以產活仔數為主要衡量指標,提高蘇紫黑豬繁殖性能,提升豬群整齊度,達到優質種豬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