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千 袁春蘭 韓一平
摘 要 通過闡述臨床思維能力的建立和培養在全科醫師培訓中的重要性,使青年全科醫師掌握基本的臨床思維和學習方法,從而拓寬知識面、培養批判性臨床思維、提升職業核心能力,成為優秀的全科醫學人才。青年醫者們應善于思考,勤于實踐,敢于突破創新,不斷深化與開拓臨床思維能力,體現醫者的智慧與價值。
關鍵詞 全科醫學;全科培訓;臨床思維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9)24-0013-03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thinking in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GU Qiuqian1, YUAN Chunlan1, HAN Yiping2
(1. Medical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ut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5, China; 2. General Medicine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Office of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By expounding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and cultivating clin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you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can master basic clin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so as to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cultivate critical clinical thinking, enhanc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nd become excelle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Young doctors should be good at thinking, diligently practice, dare to break through innovation, continuously deepen and develop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reflect the wisdom and value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ce;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clinical thinking
臨床思維是醫師在臨床工作中通過對患者的病史問診、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等步驟,運用醫學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心理行為科學等多方面知識,以患者為中心,將所得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及推敲的思維活動[1-2]。正確、有序、漸進的臨床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醫師成功的關鍵和醫療安全的保障,合格的全科醫師應具備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嫻熟的物理診斷技能及敏銳的疾病洞察力,并在此基礎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及治療,這也是醫師業務水平差距的最終體現。以下將從臨床思維的建立與培養等方面闡述幾點認識和體會。
1 強化“三基”,善于歸納總結
三基指“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要建立和培養臨床思維能力,醫學基礎理論是根本。清代醫者魏荔彤說過:“學者非讀萬卷書,未可輕言醫?!惫庞袑O思邈隱居深山鉆研醫學著作及藥學,終成醫學大家;今有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學貫中西,開創“裘派”手法。醫學界的泰斗與專家教授所展現的扎實的基礎知識、高超的診斷水平及出色的診治能力總是讓人心生敬佩。然而,醫者取得的成就無一不來自于他們多年的積累與沉淀,沒有扎實醫學基礎理論做鋪墊的臨床思維猶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終將歸于枯竭。
在剛進入臨床工作的時候,多數青年醫師都深切的體會到,從醫學生到醫師的轉變絕非易事。由于醫學生對疾病的認知僅僅來源于書本,形成的是相對獨立的思維形式,當面對真實病例時很難在短時間內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整合。因此,青年醫師在加深感性認知的同時,應溫故納新,在實踐中注重鍛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完善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不斷提升自身基礎理論水平。
基礎理論和知識的內涵包括多學科理論,還包括許多與之相關聯的交叉和邊緣學科知識。全科醫師不僅應熟記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治療措施,還應將其與其他相關疾病進行比較,找出其特有的表現,以便進行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此外,疾病之間的關聯也很重要,某些疾病間可能存在相互轉化和互為因果的關系[3]。在面對臨床案例時,接診醫師如果能夠多花一些心思去思考這些問題,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拓寬知識面,注重人文關懷
進入21世紀后,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日新月異,醫學不缺少科學技術,唯獨缺少人文關懷,只有將醫學技術與人文關懷有機結合,才能成就人類醫學,促進人類健康[4]。醫師這個職業之所以有其特殊性,是因為面對的對象是人、是生命。人類的健康或疾病狀態受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經濟基礎影響,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器質性疾病的發展與演變。如果醫師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機械地將疾病與患者個體分隔開,忽略了給予患者合理的生物和心理治療,往往很難取得良好的療效。換個角度而言,就是要求醫師在疾病診治的過程中具備同理心。面對患者時,除了幫助他們擺脫身體的病痛,應主動關注和了解患者的生活環境及心理狀況,體會他們的痛苦、擔憂和恐懼。
全科醫師是國家基本醫療服務的執行者,能更多地利用社區和家庭資源。這個醫療群體的工作不僅包括認識、判斷和診治疾病,還包含康復和預防指導[1],他們更貼近社區居民的生活,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近年來,區域醫療聯合體的建立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三級醫院的密切聯動,除危重、疑難疾病患者能夠向上轉診外,患者回歸社區后也能夠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持續性照顧及后續診療,社區醫療模式正向著多學科協作的滲透性方式轉變。而全科醫師作為社區醫療實施的主體,更需要具備廣泛的醫學知識面、豐富的生活經驗、高尚的人文情操和高度的工作責任感。
3 培養批判性臨床思維,堅持辯證施治
當今醫療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代,各類高、精、尖醫療設備及輔助檢查手段都能夠協助臨床醫師檢測到更多宏觀或微觀的病變[2]。因此,不少人認為臨床思維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但隨著疾病譜的變遷,疾病所表現出的癥狀和體征越來越不典型。在接診患者時,若一味強調典型癥狀體征或過分依賴輔助檢查結果,而不運用辯證思維去思考、比較、鑒別病癥,同樣會造成誤診及漏診。
辯證與批判是一種洞察力、辨別力和判斷力,能使我們在思維過程中擅于分析、綜合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5],從本質上系統、完整地認識對象,摒棄經驗主義、先入為主、以偏概全等狹隘的思維方式,并最終做出明智決斷[6]。
全科醫師相較專科醫師而言,往往更先、更多的接觸到患者,這一階段的輔助檢查手段相對有限,因此辯證與批判的科學臨床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關系到疾病的正確診斷與治療,還關系著疾病的精確轉診。清代醫者有云:“醫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認證,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碑敶饪茖<覅窍讨薪淌谝苍赋觯骸搬t師成才需要學習辯證法并注重研究臨床思維。”由此可見,沒有哪一項高科技設備可以代替科學的臨床思維,也沒有哪一項特異性指標可以代替醫師實施臨床決策。
4 深化臨床思維,提升職業核心能力
20世紀以來,醫學教育經歷了3次重大改革[4],逐漸從以搭建醫學基礎理論知識框架為目標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問題為導向(PBL)、案例為基礎(CBL)及基于團隊合作(TBL)的教學模式[7],新的教學模式旨在使青年醫師們通過認知、思考、實踐的過程不斷深化和開拓臨床思維能力,加強團隊合作,從而實現以職業勝任能力為核心的全面醫學人才的塑造及培養[7-8]。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全科培訓也正是遵循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整合多種形式的理論、臨床實踐和考核評價[9],讓全科醫師在臨床學習中得以不斷總結、思考和實踐??偨Y的必要性在于尋找規律,不同患者、不同疾病或不同疾病時期,其主訴、臨床表現及預后各不相同[10]。適時總結能夠使青年醫師懂得如何因人而異的進行有效醫患溝通;如何異中求同的得出疾病診斷依據;如何同中存異的開展個體化有效治療與宣教指導。思考的重要性在于提升技能,在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中,應對疾病的異常癥狀特點、伴隨癥狀、發病相關病史及相關檢查結果等進行分析、思考[11],將書本中典型的特征進行剖析,運用知識原理認識臨床實際中存在的差異性和非特異性,完善和深化臨床思維[12]。實踐的關鍵性體現在提升職業核心能力,青年醫師通過臨床實踐的沉淀,豐富和增加感性認識,從而不斷地提升正確診治疾病及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吳階平院士曾經說過:“醫學生成長道路中的轉折點是從重視思考到擅于思考?!绷己玫呐R床綜合思維能力不會憑空產生,青年醫者們應該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在萬變中找到不變的規律[8],在規律中敢于突破創新,不斷深化與開拓臨床思維能力,體現醫者的智慧與價值。
5 結語
全科培訓中臨床思維的建立與培養,不僅僅需要先進的理念、優質的帶教條件及個人的智慧,更需要醫療各界多方努力。期待更多優秀的青年醫師加入到全科醫學隊伍中來,做好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為國家基層醫療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唐晴, 孫曉楠, 張靜, 等. 以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為導向的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探究[J]. 醫學教育管理, 2019, 5(3): 214-217.
[2] 楊志寅. 臨床思維與臨床決策[J]. 中華診斷學電子雜志, 2015, 3(2): 79-83.
[3] 宋禎彥, 蘭斌, 成紹武. 醫學本科生的科研思維培養方式及其重要性[J]. 科教導刊, 2018, 10(22): 10-11; 97.
[4] 蔡曉紅, 蔡慧琳, 俞晨藝, 等. 臨床思維與決策能力培養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實踐[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9, 34(5): 446-448.
[5] 董建義, 閆炳遠. 辯證論治臨床思維探析[J]. 中國醫藥導報, 2010, 7(5): 85-86.
[6] 錢義明, 郭健, 錢風華, 等. 全科醫師臨床思維訓練的探討[J]. 上海醫藥, 2015, 36(1): 62-64.
[7] 柴寧, 冶玉萍, 蔣瑩. CBL結合PBL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臨床思維中的實踐[J]. 新疆醫學, 2017, 47(6): 686; 691-692.
[8] 孟松, 李飛, 張麗. 分析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應用的基本要點[J]. 科學中國人, 2015, 21(18): 245.
[9] 杜望春, 李晨蕾, 葉熊, 等. 具有全科醫學特色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 繼續醫學教育, 2018, 32(9): 53-55.
[10] 黃波. 臨床技能操作思維教學法與教師思維關系的重要性[J]. 中國衛生產業, 2015, 13(25): 48-49.
[11] 黃睿臻, 王成川, 劉彬, 等. 醫學臨床實踐系列專題講座在臨床實習生培養上的運用[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 17(S1): 15-16.
[12] 羅維貴. 臨床技能操作思維教學法與教師思維關系的重要性[J]. 時代教育, 2014, 11(7): 109;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