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強 錢雪飛 王延玲
摘 要 本文對近10年中醫藥治療偏頭痛的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偏頭痛中醫藥治療的現狀,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借鑒,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偏頭痛優勢。
關鍵詞 偏頭痛;中醫藥治療;針灸
中圖分類號:R7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9)24-0029-03
Overview of TCM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recent 10 years
TANG Guoqiang1, QIAN Xuefei2, WANG Yanling1
(1.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ianp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1, China; 2. Internal Medicine Ward of Shanghai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Hospital,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10 years was sorted out. And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migraine was analy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KEY WORDS migraine; TCM treatment; acupuncture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血管性疾病,多為一側或雙側搏動性頭痛,可伴有畏光、畏聲、惡心、嘔吐等癥狀,并具有家族遺傳、高發病率、反復發作以及難根除等特點。該病屬中醫學“頭痛”“偏頭風”等范疇,中醫藥治療偏頭痛歷史悠久、療效確切,現將近10年中醫藥對偏頭痛的治療概況綜述如下。
1 中藥治療
1.1 經典方劑治療
經典方劑是古代醫家智慧的結晶,是世代相傳使用廣泛、用之有效的方劑,臨床上運用經典方劑治療偏頭痛療效確切。戎小娜等[1]將瘀血型偏頭痛患者9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45例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口服,觀察組45例給予通竅活血湯口服,1個月為1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4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4%,且頭痛發作次數少、持續時間短(P<0.05)。呂洪斌[2]選取與經期相關周期性發作偏頭痛女性患者80例,給予血府逐瘀湯口服治療,連續服用15 d,治療3個月后控制32例、顯效32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90%。申俊杰等[3]將60例肝陽上亢型偏頭痛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30例,對照組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組給予天麻鉤藤飲加味,30 d為1療程,2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優于對照組的73.3%(P<0.05)。王定康[4]選取46例痰濁型偏頭痛患者,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各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調脂、降壓、降糖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口服尼莫地平,觀察組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味治療,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1.3%(21/23),優于對照組的78.3%(18/23,P<0.05)。胡巖[5]選取86例偏頭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療,觀察組采用川芎茶調散治療,治療12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0.70%,高于對照組的69.77%(P<0.05),且疼痛緩解時間短、半年內頭痛發作次數少、VAS疼痛評分低(P<0.05)。
1.2 自擬方治療
尤海玲等[6]隨機將120例偏頭痛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鹽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療,治療組給予三通湯(柴胡、法半夏、黨參、炙甘草、桂枝、白芍、葛根、天麻、白芷、細辛、川芎、生姜、大棗)治療,兩組均連續服用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3%,優于對照組的68.3%(P<0.05),且對照組每周頭痛發作次數、頭痛持續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少于治療組(P<0.05)。文宗軍等[7]將100例瘀血阻絡型偏頭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治療組給予自擬偏頭痛方(川芎、天麻、鉤藤、當歸、牛膝、地龍、細辛、白芷、全蝎)煎服,對照組給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口服,治療14 d,隨訪3個月;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療效分別為90%和70%(P<0.05),治療組頭痛程度(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張海彬[8]選取70例偏頭痛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口服鹽酸氟桂利嗪治療,試驗組選用自擬中藥方(蜈蚣、全蝎、細辛、川穹、羌活、薄荷、地龍、白芷、防風、菊花)煎服,4 d為1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試驗組復發率為2.8%(1/35),而對照組復發率為11.42%(4/35,P<0.05)。
2 針灸治療
謝奕彬等[9]選取偏頭痛患者53例,取患側風池穴運用針刀松解風池穴治療,若雙側疼痛,則取雙側穴位,每周治療1次,治療1~3次,結果痊愈27例、顯效20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愈顯率88.7%。宮媛媛等[10]對9例無先兆偏頭痛患者和9名健康受試者進行左耳穴神門壓籽,點壓60 s,觀察對大腦低頻振蕩振幅(ALFF)的影響,結果顯示病例組雙側額上回、左側額中回的ALFF值顯著低于健康組(P<0.05),病例組左側枕下回、右側梭狀回的ALFF值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提示刺激耳穴神門后視覺相關的腦區功能增強。張林等[11]選取100例偏頭痛患者,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卡馬西平片口服,觀察組患者給予針灸治療,治療2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0%(P<0.05)。現代針灸治療偏頭痛的取穴是基于“循經取穴”的經絡辨證基礎,運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遠近配穴[12]。針灸治療偏頭痛的主要機制可能是調節腦部疼痛區域及顱內血流量,調節血漿P物質(S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5-羥色胺(5-HT)、β-內啡肽(β-EP)在血漿中的含量,平衡內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與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lα)、刺激性G蛋白(Gsa)和抑制性G蛋白(Gia)的比例等[13]。
3 針灸配合中藥治療
張家炎[14]將85例偏頭痛病例隨機分成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給予西比靈口服,治療組給予自擬頭痛湯加減煎服聯合針灸療法,治療3周后,治療組頭痛VAS評分、療效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王琤[15]選取138例女性偏頭痛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針刺組、針藥結合組各46例,連續治療4周并隨訪,結果針藥結合組總有效率為95.7%,高于中藥組的87.0%和針刺組的89.1%;4周后隨訪,針藥結合組的VAS評分、偏頭痛綜合評分明顯低于中藥組和針刺組(P均<0.05)。龐明[16]收集偏頭痛病例9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觀察組采用血府逐瘀膠囊口服結合針灸治療,結果兩組均取得顯著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95.91%,對照組總有效率81.6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郭志鑒[17]等將60例偏頭痛病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麥角胺咖啡因片口服治療,治療組給予溫膽湯加減聯合針刺療法,治療4周后,治療組痊愈率43.3%,總有效率93.3%,高于對照組的10.0%和80.0%(P均<0.05)。施斌[18]等人研究也證實針灸配合中藥內服治療偏頭痛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4 總結
目前,中國偏頭痛年患病率約為9.3%[19]。在偏頭痛的治療中,中醫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中醫對偏頭痛的認識也在影像學、生化指標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基本特點之一,因此準確辨證是保證療效的基礎,中藥內服、針刺、針刀、耳穴等中醫藥治療方式在偏頭痛治療中均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部分文獻提示兩種中醫藥治療方式配合治療偏頭痛療效優于單一方式治療。今后應加強對多種中醫藥配合治療對偏頭痛影響的研究,總結出更為有效、安全、簡捷的偏頭痛中醫藥治療方案,發揮中醫藥優勢,提高中醫治療水平,減少偏頭痛患者痛苦、減少藥物濫用和醫療支出。
參考文獻
[1] 戎小娜, 葛春娜, 劉冰壘. 通竅活血湯對瘀血型偏頭痛療效的影響[J]. 北方藥學, 2018, 15(5): 121.
[2] 呂洪斌. 血府逐淤湯治療偏頭痛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34): 619-620.
[3] 申俊杰, 梁紅. 天麻鉤藤飲加味治療肝陽上亢型偏頭痛療效觀察[J]. 廣西中醫藥, 2017, 40(5): 49-50.
[4] 王定康.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味治療痰濁型偏頭痛的效果分析[J]. 飲食保健, 2018, 5(13): 113-114.
[5] 胡巖. 川芎茶調散對偏頭痛患者頭痛控制效果的影響[J].北方藥學, 2018, 15(8): 123.
[6] 尤海玲, 陳源, 盧雯莉. 三通湯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光明中醫, 2017, 32(3): 309-311.
[7] 文宗軍, 曾祥志. 自擬偏頭痛方治療瘀血阻絡型偏頭痛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雜志, 2015, 37(3): 29-30.
[8] 張海彬. 淺析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臨床療效[J]. 醫學美學美容, 2018, 27(7): 41.
[9] 謝奕彬, 鄭淑莊, 黃榮海. 針刀松解風池穴治療偏頭痛53例[J]. 中國針灸, 2010, 30(6): 456.
[10] 宮媛媛, 聶波, 張紅, 等. 耳穴神門壓籽法對偏頭痛病人大腦低頻振蕩振幅影響的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3): 276-280.
[11] 張林, 王海. 淺談中醫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飲食保健, 2019, 6(16): 76-77.
[12] 陳勤, 梁繁榮, 鄭暉, 等. 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腧穴分類應用研究[J]. 浙江中醫雜志, 2013, 48(6): 442-445.
[13] 朱永政, 鄭慧玲, 賈紅玲, 等. 近10年針刺治療偏頭痛機制研究進展[J]. 針灸臨床雜志, 2017, 33(4): 77-80.
[14] 張家炎. 自擬頭痛湯加減結合針灸治療偏頭痛43例臨床觀察[J]. 中醫藥導報, 2013, 19(5): 75-76.
[15] 王琤. 頭穴透刺聯合祛風化痰活血方治療女性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19, 26(1): 142-144.
[16] 龐明. 針藥并用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19): 51-52.
[17] 郭志鑒, 王少波, 秦卓紅. 針藥結合治療偏頭痛[J]. 山西中醫, 2014, 30(1): 27; 38.
[18] 施斌, 熊慧萍. 針藥結合治療偏頭痛療效觀察[J]. 吉林中醫藥, 2011, 31(5): 440-441.
[19] 張兵帥, 李博文, 邱智東, 等. 偏頭痛研究進展[J]. 亞太傳統醫藥, 2017, 13(22):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