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苗苗


【摘要】目的:探究護理資源庫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方法:將我校 2016級試驗班中選取35名學生為對照組,采取問題式方法(PBL)學習基礎護理學;從我校 2017級試驗班中選取 35名學生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引入護理資源庫學習基礎護理學。比較兩組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興趣提升、考試成績及學生滿意度。結果:經調查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問題能力、團隊意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學生的案例分析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針對我院學生給予護理資源庫學習基礎護理,會增加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學生的滿意度,值得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資源庫 ?護理學 ?基礎教學 ?應用實踐
【基金項目】2016年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第三批院級“教改實驗課”,項目名稱:《護理學基礎》教改實驗課。
【中圖分類號】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190-02
基礎護理學主要是一門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的綜合性科目,其在基礎醫學和預防醫學以及臨床醫學當中形成了基本理論體系的護理技術,是可以為人們提供全方面的護理服務措施。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講為主,教師在課堂上是占據主要位置,對待學生也是采取強制灌輸知識手段,從而導致學生一直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長期以來,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對學習的樂趣。護理資源庫是可以將很多多媒體課程知識通過圖片或是視頻的方式等表達出來,將抽象的知識體現得形象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1]。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校 2016級試驗班中選取35名學生為對照組,采取問題式方法(PBL)學習基礎護理學;從我校 2017級試驗班中選取 35名學生為觀察組,觀察組中:年齡最大24歲,最小20歲,平均年齡為(22.12±1.16)歲。對照組中:學生年齡從20歲到23歲不等,平均年齡為(22.01±1.05)歲。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學生的年齡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兩組是具備可比性的。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帶教老師講授教學內容,上課模式為面對面授課、集體授課,并在實體課上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內容[2]。
觀察組采用護理資源庫教學進行教學,傳統教學模式同于對照組,由同一位老師授課,且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上課時長、考試的內容完全相同。在此基礎上,首先,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并綜合學生的具體需求、特征和發展需求等,確定教育教學目標,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完成教學課程設計。其次,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在網絡學習平臺上,上傳教學視頻、教學重點、文本資料以及相關知識的網站鏈接。學生用學號完成注冊,登錄網站后,在在線學習平臺中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和預習任務。網絡學習的時間較為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的時間決定預習和完成作業的時間[3]。同時,授課教師可隨時登錄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查看。最后是關于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的部分。課堂上,教師用個人賬號登錄到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學平臺內容包括重點知識學習、課堂提問、課堂總結、課后練習共4大模塊。通過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一起復習,同時,帶領學生參觀病房,讓學生先問診,收集相關資料,并由教師講解。將學生劃分為4-5個小組。再次登錄網絡學習平臺,進入到課堂提問環節,讓學生思考和討論。每個小組派出一位成員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組內其他成員負責對回答問題的內容進行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課堂總結環節中,要由教師總結出課堂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并要求學生登錄網絡學習平臺完成課后練習。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問題能力、團隊意識進行調查,得分越高,表示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越強,說明教學模式的效果越突出[4]。
②對兩組學生的案例分析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的統計,滿分為100分,并對兩組學生的各項成績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5]。
③運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從學生主觀層面上評估教學模式,計算比較兩組的總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資料和對比數據分析處理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在兩組比較過程中,涉及到計量指標均表示為平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而檢驗方法均選擇獨立樣本t進行檢驗;兩組對比中涉及到計數指標用例數/百分率(n/%)的形式表示,檢驗方法為獨立樣本卡方。若統計值P<0.05,則說明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問題能力、團隊意識
經調查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問題能力、團隊意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表1。
2.2比較兩組學生的案例分析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
觀察組學生的案例分析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比較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
觀察組的滿意度情況如下:滿意23例,較滿意12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7.14%。對照組滿意度情況如下:滿意13例,較滿意16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82.86%。經統計學處理,x2=3.968,P=0.046<0.05,有顯著差異。
3.討論
基礎護理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學生通過基礎護理可以真正的接觸臨床,深入臨床,而在這一過程中,基礎護理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基礎護理教學模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教質量和效果。以往帶教中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面對面或集體授課,這種授課方式雖然可以讓廣大學生了解相關知識,但這種授課方式缺乏趣味性,學生只是一味的接收信息和知識,弱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教學思想是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掌握學習理論兩個主要部分構成的,建構主義認為,雖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每個人對于世界的認知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對于世界的不同理解,賦予了這個世界不同的意義,在教學中,學習并不是教師將知識簡單傳遞給學生的過程,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而這種知識的構建是其他人無法替代完成的。
參考文獻:
[1]郭云,于冠群.護理資源庫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7(7):89-91.
[2]呂淑玲.基于微信平臺的《基礎護理學》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27-129.
[3]郭晶,張玲芝,朱修文,等.慕課網絡教學平臺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7(3):351-354.
[4]郭琳,高玲,劉薇薇.CBL教學法與OSCE相結合對于本科學生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7(12):1014-1015.
[5]林棟美,孟利敏,溫艷萍,等.基于視頻拍攝的翻轉課堂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