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德 周巧玲
【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標準下,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實驗教學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創新與研究已刻不容緩。本論文以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新課程高標準下具體的實驗教學創新與探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 ?實驗教學 ?創新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207-01
化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一門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應試教育思想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對化學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在黑板上進行實驗、實驗教學模式單一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無法實現新課標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需求。據此,必須要積極探索和研究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更好地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需求。
一、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課程標準下,加強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已勢在必行,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集中體現在:一方面,通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有效改變了傳統化學實驗教學模式。鑒于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形式枯燥、內容單一、無法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現狀,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其在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完成了探究能力等培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在新課標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好的培養要求。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促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對化學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而促使學生在化學實驗過程中,不斷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實現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1]。
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實驗的創新途徑分析
1.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教學的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教學順利開展的外部條件和重要保障。鑒于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教師必須要充分借助創設教學情境的模式,改變化學實驗教學的氛圍。所謂的情境教學,就是指教師在具體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借助圖片、文字、視頻等媒介,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并將學生引進這一教學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在教學情境的設置下,進一步活躍了課堂的氛圍,使得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進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采用生活化實驗,提高實驗本土化
化學這一學科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連,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發現化學的影子。鑒于以往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下,常常拘泥于教材上的實驗,且鑒于高中化學知識具有極高的抽象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化學實驗學習中常常充滿畏懼的心理,或者是不愿意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針對這一現象,高中化學實驗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逐步利用更加貼近生活的化學實驗,不斷提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對化學現象進行觀察,并不斷提升化學研究的敏感度,進而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鍛煉[2]。
例如,在進行“驗證碘”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就充分將化學實驗與生活進行了有機結合,可指導學生利用稀釋之后的碘酒在紙上進行寫字,之后噴灑一些米湯。之后,學生就會發現紙上的字體呈現出藍色的現象。接著,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進行碘的驗證試驗。
3.借助多媒體增強實驗教學有效性
鑒于高中化學實驗的特殊性,對實驗器材、操作規范、步驟等均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在實驗過程中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甚至還會導致出現爆炸、火災等事故,嚴重威脅了學生的健康。另一方面,在傳統高中實驗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演示的時候,后排的學生很難清晰的看到整個實驗過程。鑒于此,教師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將化學實驗現象與整個實驗過程進行放大,使其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使得學生對實驗中的細節進行有效的掌握。另外,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隨時進行暫停、回放等,以提升化學實驗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教育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具體體現在: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得到豐富,另一方面則給學生帶來了更加形象與直觀的體驗,使課堂教學與學習均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自身感官與知識進行雙向互動,進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最終提升實驗探究能力。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我們會發現實驗相關的藥品、儀器等受到限制,導致課堂演示的效果不夠理想,這時若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輔助教學,便能將實驗的具體步驟、方法、儀器拆組及現象等做充分展現,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并且還可以此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記憶能力。但教師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實驗的實際操作,其只起到一個模擬實驗與增加趣味的作用。
4.結合實際,優化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評價者對學生學習表現與學習成果的一種判斷,要求學生具備可以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在真實情境下進行,并希望通過評價的方式,讓學生更加關注和化學實驗相關的實際問題,并逐漸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標背景下,要求教師基于以往的教學方法,再具備選拔與甄別的功能,進而在提升自身教學實踐能力的同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包括:一是關注點的轉移,即由關注實驗結果到關注實驗過程的轉移。以往教師對實驗開展教學評價多以學生的實驗結果為標準,尤其是實驗現象與操作步驟最為關注,但對學生實驗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忽略。對此,必須在實驗的預習階段便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關注,逐漸培養其信息獲取能力、設計實驗能力等,并考察其對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有效填寫實驗報告,完成整個過程的教學評價。二是評價主體的轉移,即由教師單獨參與向師生共同參與轉移。因為原來的教學評價只是由教師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學生并沒有參與進來,而新課改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便需要教師設計科學的評量表來讓學生參與進來。同時學生對于其他人的不實評價還有質疑與申訴的權利,并且通過互相交流,發現自身的優點及不足。三是評價方法的豐富,即一種教學方法向多種教學方法的轉變。因為以往的評價方法是以考試成績為標準,這種評價方法太過片面。對此,教師應致力于評價方法的研究,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其督促與調節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標準下,對其具體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必須要對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進和創新,通過創設情境、實施生活化實驗、借助多媒體等途徑,不斷加強高中化學實驗創新,已全面提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霍本斌.高中化學實驗創新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 2017(1):52-55.
[2]楊慧.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方式探究[J].亞太教育, 2016(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