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國銳 藺國康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總結了兩點:學困生學習數學常常處于被動;師資力量略微薄弱。然后研究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成績的有效措施,老師需要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要擅于激發其學習動力。正確運用賞識教育,逐漸提高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數學學困生 ?賞識教育 ?個體差異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名稱《農村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8]GHB1164。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128-01
引言:現如今,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很多農村小學已經荒廢,現存小學學校的教學資源也比較有限,種種原因導致數學學困生的比例較高。在一個班級內學生的數學成績兩級分化比較嚴重,很多數學學困生不喜歡數學,覺得數學知識很難理解,課堂表現也不夠積極主動。
一、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學困生學習數學常常處于被動
小學階段學生的智力正處于啟蒙期,在理解數學問題時能力有所欠缺。首先,大部分的數學學困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語言理解能力不佳。在課堂上學困生對老師說的話一知半解,當老師向學困生提出問題時,學困生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無從下手。難以將已知條件與問題聯系起來,苦苦思索之后好不容易將算式列出,在計算時可能又會出現其他的問題。由此可見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障礙才是學習數學非常困難的罪魁禍首。其次,數學學困生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在思考數學問題時非常被動[1]。大部分學困生在學習時非常不情愿,需要老師、家長和班干部的監督,非常缺乏自覺學習的意識。對于學困生來說,學習數學并不是內在需要,正是因為如此,一旦學習數學遭遇挫折,學困生就非常容易一蹶不振,造成數學成績越來越差的不良情況。最后,絕大部分的學困生都對數學沒有興趣,覺得學習數學枯燥無味,在學習數學時心情煩躁,抱有抵觸抑制的心理。由于厭學情緒過重,導致在學習數學時,學生常常是心緒不寧的狀態。
(二)師資力量略微薄弱
就學校方面展開討論,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不比城里。師資力量薄弱,年齡結構呈現較為明顯的兩級化。優秀的青年教師不愿意留守農村,更愿意前往城鎮任教,而城鎮教師則不愿到鄉村任教,也極少會前往農村開展學術上的交流活動。鄉村教師隊伍年齡開始老化,教學技能也得不到及時更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難以適應新環境。而新教師本身缺乏教學經驗,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實效性不高。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老師缺乏對學生思維過程的關注,缺乏與學生的良性溝通。此時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只是在被動地接受教育。在作業設計方面,缺乏應用型知識訓練,在完成數學作業時,學生只是機械式記憶,套用解題方法。老師的思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此時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會固化。
二、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成績的有效措施
(一)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在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難免要承受其他同學異樣的眼光,難免受到老師的批評。要知道學困生也有自尊心,也渴望進步。數學學習成績差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作為老師必須要不拋棄不放棄每一位“學困生”。對于學生的情況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而幫助學困生擺脫學不好數學的困境。很多學困生比較貪玩,非常多動,而且好動。由于無法良好控制自己的玩心,導致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而在學不好的時候又很容易垂頭喪氣,繼而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和信心。所以老師要善于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存在部分學困生學習成績差是因為缺乏學習目標,對此老師應指導學生先制定短期的學習目標,再制定長期的學習目標。比如某小學老師不僅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而且定期檢查學生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同時也會督促學生自己檢查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此外,針對數學學困生,老師需要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要擅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學生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適當給學生施加一定壓力。比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先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就能先下課自由活動,利用學生的羞恥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在學生內心形成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正確運用賞識教育
對于學困生的培養切不可嘲笑學生身上顯著的劣跡,有的學困生的確是在學習數學方面有困難,而這些困難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克服。為此,教師應當良好應用賞識教育,逐漸提高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事實上,賞識本身就是一種激勵。相關研究表明: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只能發揮自身能力的20%到30%,而當他受到激勵之后,所顯示的能力會較之前增加2到3倍。因此,賞識學困生非常重要,為了有效發揮賞識教育對學困生的激勵作用,在日常相處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善于關心學困生,比如在批改完學生作業時,總結學困生的進步之處,并提出表揚。不忽視學困生微小的進步,針對學困生的不足,教會學生糾正自身錯誤的方法。肯定其用心完成的作業,鼓勵并促進學困生進步。比如某學困生在得到了老師的賞識之后,在上課時聚精會神地聽講,積極動腦,主動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數學成績也逐漸提升。
(三)教師積極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針對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這一問題,有效的解決措施是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不能故步自封,從而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就數學這門學科而言,比較抽象,而且理論嚴謹、思維縝密。事實上學困生學不好數學很大原因在于數學語言過于抽象。為此農村小學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要注意增強教學直觀性,并學會正確認識學生,逐漸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比如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改變傳統的模式,不再是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要構建師生之間良好互動的形式。同時也要讓學生相互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還要從尊重個體差異入手,要切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在此條件下發掘學困生的學習潛能。教學活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布置作業時,需要良好控制難易程度。同時也要保證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時能夠科學用腦,合理安排時間。按照一定原則布置作業,促使小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側重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這會讓孩子們終身受用,引導同學們學會自學,從而突破書本上有限的知識。
總結:綜上所述,本文分析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認為數學課程應當關注學生的一般發展,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農村小學學困生的轉化必須要改變學生學習不主動這一問題,也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關心、愛護學困生。
參考文獻:
[1]楊紅紅.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商,2013(1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