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上,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目的的“展評課堂”可以作為一個新的方向去探索?!罢乖u課堂”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演說為核心,以學生充分的前置學習為基礎,以師生共同評價為促進手段,達到學生內化知識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展評課堂 ?中學生 ?演說能力
【基金項目】惠州學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2018年度教師教育研究專項課題:卓越中學語文教師培養模式與制度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SYQJSJY2018032)。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186-01
“演講”與“演說”。演講是演講者向聽眾闡述自己對一問題的觀點,由于聽眾事先對演講者所要講述的內容沒有提前預知,所以,演講者要借助聲音、表情、動作等手段盡量吸引聽眾,以達到讓聽眾信服自己觀點的目的。這里所說的“演說”這一概念,僅限于筆者談論的內容范疇,即學生在“展評課堂”上,對所述說的內容已進行了前置學習的情況下,相互展示出自己的見解以達到交流成長的目的?!罢乖u課堂”:即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演說為核心,以學生充分的前置學習為基礎,以師生共同評價為促進手段,達到學生內化知識的教學課堂。
一、當前中學生演說能力現狀
1.腹無文墨,口無暢言。這是當前中學生怯于在公眾面前進行演說的最大障礙。也就是說,狹窄的閱讀面讓大家站在講臺上無話可說。相當一部分的中學生,確實存在這種問題?!霸谡n堂上表現沉悶、不愿發言。怎樣使他們愿意開口講話,訓練他們說的能力呢?”[1]這自然需要閱讀,需要積累。閱讀本身是一個個性化的行為,腹有詩書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當我們接手一個初中生時,他的閱讀習慣已基本定型。據不完全調查,目前部分初中班級的情況,在七年級時就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學生僅有10%,大部分學生平時并不喜愛閱讀,所以,要想讓他們上臺進行前置學習成果演說,難度就相當大了。
2.腹有文墨,心有所懼。如前文所提,哪怕有10%的同學平時是比較喜歡閱讀,且已有一定的閱讀儲備,但由于平時并沒有上臺演說的訓練,即使原本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想好了各類內容要展示出來,但最終也會因為上臺的緊張,讓前面所有的準備都付諸東流。由此可見,面對公眾,淡定從容的心理素質也是演說能力的重要因素。
3.兩者俱備,只欠平臺。每個班當然會有一些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有一定的基礎,心理素質也相對較好,面對聽眾演說并不怯場,站到臺上能演說,但說的內容欠條理,說的立意缺深度,究其原因就是平時沒有鍛煉的平臺。這個平臺包括小組前置合作學習平臺,展評課堂面向公眾的平臺,展示后交流促進的平臺。沒有平臺,學生就沒有發聲的地方,也就沒有進步成長的空間了。
二、借助“展評課堂”平臺、提升中學生演說能力的策略
1.細化“展評課堂”前置學習指導,幫助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在上任何一節展評課之前,學生都需要進行充分的前置學習準備,準備的情況將直接影響學生上臺演說的效果。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絕大部分學生都需要在老師的細致指導下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準備。教師的指導具體要體現在:一是因材分配學習任務,即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分配適合他發揮的學習任務,這樣在展示演說環節他就會更有信心。如書寫比較好的學生可讓他展示字詞的講解,朗誦比較好的學生可讓他展示文章的語言美等。二是恰當劃分及調整學習內容,即各組成員的學習可集中在某些容易把握的主題上。如在閱讀分享《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時,與其有的小組選擇了分享演說紅軍長征的背景及意義,由于紅軍長征時代離學生生活年代較遠,在幸福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要演說這個內容顯得比較空洞,莫不如筆者就及時引導他們根據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在展評課上演說人物的形象。同時,這樣的演說,恰當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實現語文技能的學習。中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課前講話訓練、課堂積極發言、小組討論問題等各種交際形式,練習和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盵2]三是指導學生在前置學習階段列好演說提綱,要有清晰的演說思路,對于語言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還要在課前指導他們如何組織語言。
2.優化“展評課堂”展示環節,最大程度地利用好這個平臺。根據展評內容的需要,教師可優化設置展示環節。如經典作品的閱讀分享演說,可先采用小組內相互交流的形式,要求每人列好自己的演說要點,小組圍成一個圈,營造一種演說的氛圍,讓演說者在充分的心理暗示下展開演說。如果是綜合性學習的展示演說,我們也可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充分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選出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演說。無論是哪類展評課,只要聽眾在聽的過程中有思想的碰撞,有新思維的產生,都應鼓勵學生大膽站起來,站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它區別于前面兩種演說的是,這種即興的演說源于內心有話想說,有話要說,他的陳述更有力,表現在學生身上更自信,其知識滲透率遠遠高于前兩種演說,更是達到一定水準的表現?!把葜v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學生必須要有好的口才、敏捷的思維、廣博的知識、合理的邏輯,因此,當學生能夠很好地進行演講時,這意味著他們口語交際能力已經相當強了。”[3]
3.強化“展評課堂”評價環節,鞏固學生展示的成果。學生經過課前充分的學習準備,臺下的“十年功”僅在臺上展示幾分鐘,無論展示的水平如何,此時師生間應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評價體系,給學生一份客觀全面的反饋,以助他們反思改進。通常情況下,每次學生開展展示演說之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會拿到一組這樣的評價表,讓大家在聽的過程中記錄下相關內容。用這樣的一個簡潔明了的評價表,既給演說者一個客觀的建議,又能促進聽眾有效聽演說。
總之,培養中學生的演說能力屬于語文課程的基本任務,培養的途徑有很多,借助“展評課堂”這個平臺去培養中學生的演說能力,既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演說能力,又讓“展評課堂”自成體系,從中生成學生新思維的碰撞。提升學生演說能力+新思維的學習方法,有效地促進了語文教學提升到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陳凌云,王江.一分鐘講話集錦[C].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3.01.
[2]崔紹懷.論中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J].教育評論,2013(06):100.
[3]靳彤.中學語文教學設計[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52.
作者簡介:
曾小玲(1981-),女,廣東省龍川縣人,文學學士,惠州市惠南學校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