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曾越 編輯/張美思
短期來看,原油供應偏緊的預期將繼續主導原油市場,但原油供應的中長期彈性較大,2019年原油需求端對油價的拖累或逐漸顯現。
進入2018年,國際原油價格走高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大熱點話題。特別是自8月中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震蕩走高,布倫特原油在9月末突破80美元/桶。這引發市場對其可能升破100美元/桶的猜測。10月初,國際原油價格延續了此前上漲的態勢,布倫特原油價格更于10月第一周初升至四年高位86美元/桶(見附圖)。但此后隨著全球股市大跌并引發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許多風險資產受到牽連,油價也從近四年高位回落:布倫特原油兩天跌幅超5%,跌至80美元/桶附近,WTI原油跌至71美元/桶附近。那么,未來油價走勢如何?
筆者認為,短期來看,供應端將繼續主導油價走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美國對伊朗進行原油出口封鎖消息的主導下,國際油價仍會保持高位震蕩態勢。但展望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預期和美元高企等原油需求端對油價的負面影響將會有所體現,或將導致2019年的油價遜于2018年的表現。
近一段時間,國際油價的上漲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引發市場對原油供應端偏緊預期的影響。短期來看,這一因素仍將是主導最近一段時間油價走勢的一個關鍵因素。
今年5月,美國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并宣布對不同行業給予90—180天不等的對伊制裁寬限期。其中,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按180天過渡期計,將于11月4日起恢復。同時,美國還謀求其他國家也減少對伊朗原油的進口,直至削減為零。這引發市場擔心:伊朗作為歐佩克成員國內僅次于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2017年,其出口原油近10億桶,每日出口260萬桶),如果其原油無法出口,將會造成一個較大的原油缺口,且在短期內難以彌補。首先,歐佩克成員國中,委內瑞拉和科威特等小國受到自身產能和安全形勢不穩等因素的限制,難以大幅增產;而核心國家沙特主導的歐佩克在9月底的會議中,并未做出增產的正式聲明,顯示出其高油價狀態下大幅增產的意愿不強烈。其次,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美國原油市場近期活躍度下降,且受運輸管道能力的限制,出口量有限。因此,美國對伊朗進行原油出口制裁在短期內將對全球原油供應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對原油供應緊張的擔憂情緒逐漸主導了市場,成為近期油價上漲的重要推手。隨著11月4日這一美國原定開始封殺伊朗原油出口時間的臨近,油價上漲的預期當會進一步加劇。美國銀行美林技術策略師Paul Ciana表示,在美國實施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的預期下,布油價格可能達到每桶92美元,而WTI原油價格將達到85美元。
筆者認為,短期來看,上述預期有望繼續使油價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11月4日以后,美國能否如期對伊朗實施原油出口制裁和制裁力度,以及其他國家的配合程度,將左右油價的走勢。當然,也存在不確定性,不排除油價回落的可能。
其一,從當前的情況看,雖然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較為強硬,但仍不排除與伊朗達成妥協的可能。特朗普近期對高油價也表示出不滿,油價高企亦被看作是美國國內通脹上行的最重要推手,如果因對伊朗制裁造成對油價的進一步沖擊,可能并非美國所樂見。近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表示,美國正準備與認同逐步減少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討論,制定具體的豁免規則,全面實施制裁的時間表可能要延后。這表明,美國與他國以及伊朗在實施制裁的政策上仍有回旋的空間。如果美國長時間延后制裁實施時間或者美伊達成某種妥協,將導致油價回落。

布倫特油價走勢
其二,許多國家或地區并未附和美國的制裁要求,表示仍然會從伊朗進口原油,因此要實現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全面封鎖,難度較大。當前,除歐洲地區一直保持著對伊朗石油的需求外,原油進口大國印度的石油部長普拉丹在10月8日也公開表示,下月將繼續進口伊朗原油,且目前已有兩家印度石油公司下了訂單,他還表示,印度可能會繞開美元直接使用印度盧比進行支付。如果上述態勢得以延續,則意味著即便美國如期實施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封鎖,造成的原油供應缺口也會相應減小,對油價的沖擊也將小于預期。
10月上旬開始的全球股市下行,導致了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行。雖然短期來看,這對油價的影響并非主導,油價仍將受到供應偏緊預期的支撐,但從更長時間來看,全球經濟下行預期或導致原油需求走軟,將對油價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加上美元高企等因素,2019年油價上漲的幅度或將受到遏制。
第一,全球經濟放緩的預期或拖累原油的需求增長。近期IMF發表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指出,全球經濟擴張的均衡性已經下降,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可能已經觸頂。IMF認為,在政策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全球增長面臨下行風險,并將2018—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7%,且表示該數據中期內或進一步下調。這是IMF自2016年首次下調該預期。
許多機構也對全球經濟前景表示擔憂,認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10月上旬發生的全球股市下跌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導致原油等風險資產受到牽連而出現價格下跌,即顯示出當前市場對于世界經濟前景的擔憂。鑒于目前股市調整仍在持續,筆者認為,這可能并非短期回落,而是長期回落的開端。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將繼續對原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造成拖累。
第二,美元高企對國際原油價格會產生負面影響。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勢頭較好,美聯儲處于加息進程之中,貨幣政策領先其他主要經濟體,導致美元匯率呈現走強態勢。一方面,這導致其他主要非美貨幣,特別是對美元加息較為敏感的新興市場貨幣,受到較大沖擊。這會直接加大新興市經濟體經濟下行的壓力,勢必會削弱其對原油的需求;同時,自2018年以來,國際油價已經上漲了25%,快速上漲的油價再加上本幣貨幣貶值,也會抑制新興市場對原油的需求。另一方面,美元作為原油等大宗商品的計價貨幣,其匯率走強則會影響到投資者對原油的興趣。展望2019年,雖然美國經濟表現和加息步伐可能會遜于今年,但從全球范圍看,美國經濟和美元的相對表現仍然不會很差,因此美元匯率也仍有繼續上行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油價或受到一定的壓制。
整體來看,2019年原油需求層面的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增大,或對原油的需求造成拖累。
綜上所述,短期來看,美國對伊朗實行原油出口封鎖的制裁會導致原油供應偏緊的預期繼續主導原油市場,但同時原油價格也將受到全球股市動蕩的拖累,因此油價將維持高位震蕩態勢,預計布倫特油價的波動區間或在80—87美元。當然也有可能美國最終未能實現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全面封鎖,從而導致國際油價有所回落,屆時,布倫特油價跌破75美元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展望2019年,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能否對伊朗實施出口封鎖已確定,而原油供應的中長期彈性較大,伊朗因素造成的影響將會逐漸減弱;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下行預期和美元高企等因素對原油需求的拖累有可能會逐漸顯現。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2019年國際原油價格或遜于2018年的表現。